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9-E10)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会芳陈绵才芮凯王三勇陈圆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红麻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初报
- 2012年
- 运用会阴花纹表型观察和同工酶分析的方法,对采自国内红麻主产区的7个根结线虫种群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2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个种群为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其余3个种群为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红麻根结线虫的种类构成与前人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每一个种群表现为单独侵染。同时对红麻根结线虫的优势种群进行了讨论。
- 王会芳陈绵才芮凯王三勇
- 关键词:红麻
- 九种杀菌剂对大麻茎枯致病棒孢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初报
-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大麻茎枯致病棒孢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的菌丝抑制效果最好,EC为0.0956mg/L,效果较差的为75%百菌清和25%嘧菌酯,EC分别为3213.291mg/L、347...
- 曾向萍王会芳陈圆云霞陈绵才
- 关键词:杀菌剂大麻毒力测定
- 文献传递
- 不同技术措施对红麻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控效果被引量:1
- 2014年
- 就不同措施对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控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从对土壤中根结线虫J2期幼虫和根结两方面防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中采取的4种措施对红麻根结线虫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控作用和持效性。其中,清除病残+10%噻唑磷GR和清除病残+98%棉隆MG土壤处理表现最好。处理后30 d土壤中根结线虫J2期幼虫防效分别为90.78%和87.69%;120 d其防效分别为65.63%和61.06%;135 d其根结防控效果分别80.89%和77.44%。清除病残+深翻土壤+秸秆还田和清除病残+深翻土壤+秸秆还田+0.5%阿维菌素GR两处理在作物生长前期表现良好,但持效期相对稍短。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控应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
- 王会芳陈绵才王三勇芮凯
- 不同苎麻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初报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6份苎麻种质资源进行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表明,TST16和TST04对胶胞炭疽菌表现高抗,其病情指数分别为10.5和5.1;新苎5号和YSA15表现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3.6和18.8;TSA28病情指数为37.8,表现中抗;中苎1号表现感病,病情指数为60.2。
- 曾向萍王会芳陈圆陈绵才
- 关键词:苎麻炭疽病病情指数抗性鉴定
- 剑麻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剑麻叶斑病是剑麻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因在剑麻叶片上形成深层病斑而严重影响剑麻纤维的品质,为了弄清该病的发病原因,本研究分离纯化病原菌,并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了准确的鉴定。致病性测定表明,分离到的两种病原菌均能为害剑麻,引起剑麻叶斑病。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分离到的两种病菌分别是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同源性分析可知两种病菌与不同来源的同种病菌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它同属的不同种类的病原菌亲缘关系较远。剑麻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的确定为该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淼芮凯芮凯曾向萍吴凤芝王会芳
- 关键词:链格孢同源性分析
- 不同杀菌剂对苎麻炭疽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苎麻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试验表明,50%咪酰胺锰盐WP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理想,EC50和EC90分别为13147mg/L和13.8234mg/L;抑制效果较差的为70%甲基托布津WP,EC5...
- 曾向萍郭睿王三勇陈圆陈绵才
- 关键词:苎麻炭疽病杀菌剂毒力测定
- 大麻顶枯病相关致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大麻顶枯病是近年来在大麻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和致病性鉴定分离得到致病相关菌株DM-1,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菌株鉴定为厚垣镰孢霉(Fusarium chlamydospor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完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果糖、麦芽糖和阿拉伯糖3种碳源最有利于菌丝生长,酵母浸膏、牛肉浸膏、蛋白胨、硝酸钾、硝酸钠5种氮源最有利于菌丝生长。
- 王会芳陈绵才曾向萍芮凯
- 关键词:顶枯病大麻生物学特性
- 一株高致病性红麻炭疽病菌的鉴定
- 红麻炭疽病是红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诱发该病的炭疽菌的鉴定处于较混乱状态,本文对分离自浙江萧山红麻上的一株炭疽病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最终将其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eospori...
- 王会芳郑小渝曾向萍芮凯陈绵才
- 关键词:胶孢炭疽菌
- 文献传递
- 6种药剂对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筛选出能有效防治红麻根结线虫的高效低毒药剂。[方法]选用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分别调查施药后30、60、90、120 d对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红麻根结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41.7%氟吡菌酰胺SC防效最好,施药后30、60 d对红麻根结线虫2龄幼虫防效分别为94.15%、85.78%,90、120 d的根结防效为83.25%和72.35%;3%阿维菌素CS防效次之,施药后30、60 d对红麻根结线虫2龄幼虫防效为87.96%、76.70%,90、120 d的根结防效为76.90%和71.12%。[结论]41.7%氟吡菌酰胺SC 104 g a.i./hm^2和3%阿维菌素CS 6 g a.i./hm^2对红麻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好,持效性长,可作为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治药剂推广应用。
- 田威王会芳陈慧芮凯粟建光陈绵才
- 关键词:药剂防效
- 红麻立枯丝核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效测定被引量:4
- 2013年
- 红麻立枯丝核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菌在5~30℃时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菌在12 h光暗交替和全黑暗两种环境下生长速度最快;病菌最适pH为7;病菌生长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和硝酸钾。测定杀菌剂对其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3%戊唑醇SC和25%丙环唑EC对其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519 8 mg/L和1.029 5 mg/L;其次为3%井冈霉素SPX和50%多菌灵WP,EC50分别为2.861 3mg/L和3.395 5 mg/L。
- 曾向萍王三勇王会芳陈圆张淼陈绵才
- 关键词:红麻立枯丝核菌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