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38) 作品数:107 被引量:792 H指数:16 相关作者: 刘淑霞 李红波 闫向民 张金山 周振勇 更多>> 相关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 新疆畜牧科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土壤钾素形态及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13年 简要概述了土壤钾素的形态、不同形态钾的有效性、钾在土壤中的转化、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指出了不同钾素形态之间的转化速率是影响土壤供钾能力的主要因素,今后应该加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钾素转化动力学以及耕作方式对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张亦驰 李林 史喜林 刘淑霞 高强 娄玉杰关键词:土壤钾 有效性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2012年 依据吉林省德惠市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01年),对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模式下秋翻(MP)、垄作(RT)和免耕(NT)3种耕作方式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粒级分布、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下,>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在70%以上,最高可达93.29%,各粒级含量在两个土层中表现规律性不强。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在20%以上,最高可达35.5%,且表层高于底层。与干筛法测定的团聚体相比,>0.25 mm团聚体含量明显减少,最大减少幅度为58.76%。两个土层中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下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对耕作处理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即RT>NT>MP。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3种耕作方式下有机碳含量表现为NT>RT>MP,表层高于底层,且玉米-大豆轮作高于玉米连作。比较3种耕作方式,垄作更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且玉米-大豆轮作好于玉米连作。 黄丹丹 刘淑霞 张晓平 许继平 吴立君 娄玉杰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团聚体 有机碳 饲料中添加赐力健对新疆褐牛育肥效果的影响 2015年 选择健康无病、发育良好的12月龄左右新疆褐牛38头,根据称重记录经配对后分为高、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组,在不同营养水平饲料中添加赐力健进行不同体重新疆褐牛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全期总增重高营养水平试验组比高营养水平对照组、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低营养水平对照组分别提高16.00、18.67、23.97 kg,且高营养水平试验组与低营养水平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育肥全期经济效益来看,高营养水平试验组最高达2 606.79元,比高营养水平对照组最低2 113.29元高出493.5元。 闫向民 余雄 张扬 张金山 杜玮 李红波 周振勇 李娜关键词:营养水平 新疆褐牛 育肥效果 玉米秸青贮和晒干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及碳水化合物组分发酵动力学 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曲线相减法测定了鲜样、青贮和晒干处理玉米秸的碳水化合物组分变化及发酵动力学,以提供应用CNCPS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与鲜样相比,青贮和晒干处理均显著增加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1);青贮极显著增加了全样和组分B2的最大理论产气量(P<0.01),晒干则极显著增加了组分B2的最大理论产气量(P<0.01),但青贮和晒干使得组分A和组分B1的最大理论产气量极显著降低(P<0.01);青贮和晒干极显著降低了全样的产气速率(P<0.01),并极显著增加了全样的产气延滞期(P<0.01),但对组分A、组分B1和组分B2的产气速率及产气延滞期均无显著影响(P>0.05)。 杜晋平 殷裕斌 邓代君 林淼 孟庆翔关键词:玉米秸 发酵动力学 内蒙古敖汉旗地区基础母牛存栏量调查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对畜禽存栏量的调查是农业统计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是抽样调查。本研究旨在通过实例抽样调查,拟出合适的抽样方法对全国的基础母牛存栏量进行调查估计。采用二阶PPS(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to size)抽样、分层等比例抽样、分层二阶典型抽样对内蒙古敖汉旗肉牛存栏量进行调查,比较3种方法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在此3种方法10%的样本量下进行比较时,3种抽样方法按相对误差大小顺序排列为:分层二阶典型抽样<分层等比例抽样<二阶PPS抽样,其相对误差分层二阶典型抽样比分层等比例抽样、二阶PPS抽样分别小60.38%、92.83%;置信区间按大小顺序排列为:分层二阶典型抽样<分层等比例抽样<二阶PPS抽样。总体而言,分层二阶典型抽样的准确度相对较高,相对误差最小,仅为0.0412。故在实际应用当中,分层二阶典型抽样目前较为适用。 刘喜冬 王延晖 高会江 许尚忠 李俊雅关键词:分层抽样 和牛体外胚胎生产初探 2013年 研究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卵丘细胞脱除程度和受精前精卵比对和牛体外受精效率的影响。结果:卵母细胞周围卵丘细胞部分脱除,卵裂率(66.3%)显著性高于不脱除组(47.5%)(P<0.05),囊胚率(20.8%)与不脱除组(15.8%)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1×106个/mL精子密度,100μL受精滴中分别移入20,30和40个卵母细胞进行受精,精卵比在2 500~5 000∶1的卵裂率(65.0%、59.3%、57.5%)和囊胚率(19.2%、20.2%、26.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毕江华 冯春涛 朱化彬 孙业清 余文莉关键词:和牛 体外受精 卵裂率 囊胚率 GC-MS法测定烟熏腊肉中的甲醛含量 被引量:18 2014年 以烟熏腊肉为研究对象,经过条件优化,建立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烟熏肉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优的衍生化处理与萃取的条件为:加入0.3 mL 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温度60℃,衍生化时间30 min,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萃取2次;根据已建立的烟熏腊肉中的甲醛检测方法,低、中、高3个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依次为79.8%、84.0%以及89.4%;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2.89%,检出限为0.50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测定烟熏肉制品中甲醛的有效方法。 芮露明 彭增起 汪敏 张露 姚瑶 王复龙 张雅玮 惠腾 李君珂关键词:甲醛 气相色谱-质谱 体外法研究烟酸对肉牛高精料日粮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2016年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法研究肉牛高精料日粮(精粗比为85∶15)中添加不同水平烟酸对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四水平试验设计,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精料中分别添加0、400、800和1 200 mg烟酸/kg干物质),进行体外批次培养,每组4个重复。分别在0、0.5、1、2、4、6、8、12、18和24h取样,进行离心、分装,取沉淀物进行烘干、称重、粉碎,用于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营养物质的降解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都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提高,且在培养24 h时达到最大。在所有培养时间点,第Ⅲ组DM、NDF和ADF降解率均与对照组(Ⅰ)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0.01);在体外培养1、2、4、8、12和24 h时,第Ⅲ组CP降解率与第Ⅰ组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培养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给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的肉牛补饲800mg/kg干物质烟酸效果最好。 鲁友友 杨艳 欧阳克蕙 丁君辉关键词:烟酸 肉牛 营养物质 降解率 中药复方对低温条件下锦江黄牛生产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锦江黄牛是我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饲养的肉用黄牛品种,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具有广阔的饲养前景。但南方冬季寒冷潮湿气候极易诱发该肉牛的冷应激反映,导致其日增重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经济效益大大下降。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两个中... 宋小珍 瞿明仁 付戴波 杨食堂 易中华关键词:锦江黄牛 抗氧化 文献传递 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培养液pH及发酵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培养液pH及发酵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275-4-2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培养底物为高精料饲粮(精粗比85:15)。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400、800、1200mg/kg烟酸(干物质基础),每组4个重复。在培养0、0.5、1.0、2.0、4.0、6.0、8.0、12.0、18.0、24.0h取样,测定培养液pH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虽然在培养24.0h时各组的培养液pH无显著变化(P〉0.05),但Ⅲ组在6.0~18.0h显著高于Ⅰ组(P〈0.05);培养24.0h时,与其他各组相比,Ⅲ组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氨态氮浓度(P〈0.05),极显著提高了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1),对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和乳酸浓度(P〈0.05)。2)整体上,烟酸对Ⅱ和Ⅳ组培养液pH和发酵参数的影响均较小,但在培养后期(12.0—24.0h),Ⅳ组有降低微生物蛋白浓度的趋势,且在18.0h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3)在培养0—2.0h,随烟酸添加水平的提高,乳酸净生成速率的波动幅度减小;培养液乳酸浓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R2=-0.957,P〈0.01)。结果提示,高精料饲粮(精粗比85:15)中添加适量烟酸(800mg/kg)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增殖,提高微生物蛋白浓度,促进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同时也提高了氨态氮的浓度,抑制了乳酸生成,减小了乳酸净生成速率的波动幅度,最终减缓了培养液pH的下降速率,避免了pH的剧烈变化。稳定了瘤胃内环境。 欧阳克蕙 张琪 鲁友友 瞿明仁 熊小文 潘珂关键词:瘤胃发酵参数 体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