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12012) 作品数:40 被引量:800 H指数:19 相关作者: 杨红生 周毅 张福绥 董双林 马甡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一株形态特殊的细菌对栉孔扇贝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03年 为研究分离到的一株形态特殊的细菌对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致病性 ,采用测定病原液蛋白含量的方法 ,对病原相对定量。用含 2 0 0~ 3 0 0 μg ml蛋白的病原液进行了不同浓度梯度、同一温度和相同浓度梯度、不同温度对栉孔扇贝的致病作用的测试 ,结果表明 :扇贝人工感染后潜伏期 3~ 7d ,死亡高峰期为 5~ 1 0d ,符合一般病原感染的规律。病死贝的一般病理变化与养殖海区自然发病扇贝的病理变化一致。 2 3、2 6℃下该病原体对栉孔扇贝具有强致病作用。 徐彪 杨红生关键词:栉孔扇贝 细菌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ctin gene of Chlamys farreri and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mollusk actins 被引量:7 2007年 An actin gene (CfACT1) was cloned by using RT-PCR, 3’and 5’RACE from hemocytes of the sea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The full length of the transcript is 1 535 bp, which contains a long 3’ un-translated region of 436bp and 59bp of a 5’ un-translated sequence. The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es a polypeptide of 376 amino acids. Sequence comparisons indicated that CfACT1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vertebrate cytoplasmic actins than muscle types.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molluscan actins could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uscle and cytoplasmic, although both are similar to vertebrate cytoplasmic actins. It was also inferred that different isotypes existed in muscle or cytoplasma in mollusks.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CfACT1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Only one intron was detected: it was located between codons 42 and 43 and different from vertebrate actin genes. 马洪明 麦康森 刘付志国 徐玮关键词:ACTIN CLONE INTRON 石膏法测定海水流速 被引量:1 2004年 为了测量浅海扇贝养成笼内、外环境因子的变化差异 ,利用石膏法测定了桑沟湾扇贝养殖海区、养成笼内的海水流速变化 ,并与挪威产SD60 0 0型自动记录海流计进行了比较。同时 ,对影响石膏块溶解的因子进行了探讨 ,得出了石膏块的溶失与水体积、温度、盐度、时间、水流之间的相关曲线。结果表明 ,石膏块的溶失与水流流速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R2 =0 .982 ) ,经校正后石膏法测得的笼外平均海流流速与海流计测得的流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41 1 ) 蒋增杰 方建光 门强 王巍关键词:石膏 流速 栉孔扇贝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03年 基于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沉积法 ,在烟台四十里湾养殖海区采用室内大型流水系统对栉孔扇贝的滤水率、吸收率和生态效率等生理生态学参数进行了测定 ,并探讨了它们与养殖密度与食物可获得性的关系 .栉孔扇贝滤水率 (平均 3 .65L·ind-1·h-1)与扇贝放养密度和饵料浓度无显著关系 ,而栉孔扇贝摄食率随放养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与POM呈正相关 .扇贝对食物的吸收效率较高 (平均 75 .9% ) ,这与低饵料浓度有关 .扇贝氨基酸泄漏所损失的能量高于排氨的能量损失 .扇贝的生长余力 (SFG)、总生长效率 (K1)和净生长效率 (K2 )均与饵料浓度呈正相关 .扇贝对氮的总生态效率 (平均 9.9% )高于对碳 (平均 5 .9% )和磷 (平均 4.1% ) .在氮的预算中 ,如果仅考虑NH4 + N的排泄 ,而忽视其它形态氮的排泄 ,将会产生较大偏差 (平均约 2 0 % ) .贝壳不管在能量预算还是在元素预算中都不应该被忽视 .在沿岸养殖海域 ,栉孔扇贝通过大量的滤水摄食、生长、排泄。 周毅 杨红生 张福绥关键词:栉孔扇贝 滤水率 桑沟湾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 被引量:28 2003年 运用沉积物捕集器于桑沟湾对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的生物沉积进行了现场测定 ,以评价贝类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桑沟湾栉孔扇贝具有相当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高 68 1~77 9mm、软体干重 2 75~ 3 91g的栉孔扇贝 ,其生物沉积速率为 0 93~ 6 97g ind·d,平均 3 99g ind·d ;而壳高 40 8~ 67 4mm、软体干重 0 5 9~ 1 85g的栉孔扇贝生物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 0 5 2~ 6 42g ind·d,平均为 2 3 8g ind·d ;另外 ,壳高为 2 5 8~ 2 8 3mm、软体干重 0 1 2~ 0 1 7g的栉孔扇贝 ,其生物沉积速率在2 0 0 2年的 1 1和 1 2月以及 2 0 0 3年的 1月分别为 0 74、1 1 1和 0 1 5g ind·d。在桑沟湾 ,影响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温、悬浮颗粒物、扇贝个体大小和年龄。高密度、大规模的近岸浅海贝类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生物沉积物可能会对海区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产生影响。 周毅 杨红生 毛玉泽 袁秀堂 张涛 刘鹰 张福绥关键词:栉孔扇贝 生态环境 四十里湾栉孔扇贝的生长余力和C、N、P元素收支 被引量:9 2002年 运用生物沉积法在四十里湾养殖海区现场对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的生长余力和C、N、P元素收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四十里湾不同海区生长余力SSFG差别很大。Ⅰ龄栉孔扇贝SSFG为 - 0 .74~ 2 4 .0 8J/ (ind·h) ,SSFG与饵料浓度CPOM 呈正相关关系。SSFG负值的出现主要与低饵料浓度有关。C、N、P的生长余力 (SSFG C、SSFG N、SSFG P)分别与CPOC、CPON和CPP呈正相关关系。在N的生长余力SSFG N计算中 ,如果仅考虑NH4+ N排泄 ,而不考虑其他形态N的排泄 ,就可能产生相当大的偏差 ,偏差范围为 11%~ 36 % ,SSFG N越低 ,产生的偏差就越大。在饵料不足、扇贝生长受到限制的环境下计算SSFG N时 ,必须考虑其他形态N的排泄。在栉孔扇贝浅海养殖中 ,养殖密度和规模过大显然会影响扇贝本身的生长。 周毅 杨红生 张福绥关键词:栉孔扇贝 氮 磷 碳 施加有机降解菌制剂虾池底质中有机碳和总氮的变化 被引量:14 2003年 2001年7月至10月 ,进行了有机降解菌制剂改良底质的应用实验 ,测定了底质有机污染指标 :有机碳和总氮。结果显示 ,有机碳未出现积累 ,对照组与处理组差异显著 (P<0.001) ,有机降解菌降解有机碳效果显著 ;总氮出现积累现象 ,处理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碳氮比在底质中呈下降趋势。 苏跃朋 马甡 董双林关键词:虾池底质 有机碳 总氮 对虾 养殖 盐度突降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抗病力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7 2006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海水盐度突降对栉孔扇贝抗病力的影响.设盐度20、25两个处理,以盐度31为对照.将扇贝从盐度31的暂养海水直接转到设计盐度,分别于0h、1h、4h、12h、24h、48h、72h采血分析血细胞数目、血浆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72h注射细菌攻毒,记录存活率.结果表明,盐度突降使血细胞数和SOD活性总体下降,而血浆蛋白含量和ACP活性总体升高.攻毒引起的上述抗病力指标的变化趋势与盐度突降相同,但处理组的响应幅度均低于对照,存活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盐度突降损害了栉孔扇贝抵抗感染的能力. 马洪明 刘晓伟 麦康森 邓登 刘付志国关键词:栉孔扇贝 盐度 温度和盐度对几种大型海藻生长率和NH_4-N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4 2001年 温度和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 (Gracilariatenuistipitatavar.liui)、孔石莼(Ulvapertusa)和蜈蚣藻 (Grateloupiafilicina)生长率及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温度和盐度对上述 3种海藻生长率及NH4-N吸收均有显著影响 .3种海藻的生长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 2 0~ 30℃ ,1 5~ 30 ,孔石莼 1 5~ 2 5℃ ,1 5~ 40 ,蜈蚣藻 2 0~ 2 5℃ ,2 5~ 35 ;最大日特定生长率 (SGR)分别为 8 6 6 % ,1 2 2 8% ,2 2 4% ;N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对NH4-N的吸收存在短期的快吸收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 1 5~ 2 5℃ ,1 0~ 2 5 .生长率及NH4-N吸收速率与温度和盐度之间分别存在以下关系 :SGRG .t.=0 873(S - 5 487) (T - 9 0 0 7)e(-0 0 70 8S -0 0 745T) ;SGRU .p .=0 2 2 2 (S - 2 6 6 5 )e-0 0 47S(T - 9 98)e-0 0 0 0 5 7(T -9 98) 2 7;SGRG .f.=2 6×1 0 -4 (S - 1 0 85 6 ) (T - 1 1 70 4)e0 15 6T -3 36× 10 -6STe0 2 19T;Vupt=1 1 81 2 (S - 4 0 81 )(T - 9 2 2 1 )e-0 1S -0 14 8T. 刘静雯 董双林 马甡关键词:海藻 温度 盐度 生长率 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2002年和2003年对山东荣成桑沟湾栉孔扇贝养殖海区的水温、盐度、pH、氨氮浓度、亚硝氮浓度等环境因子和扇贝血清中的蛋白浓度、酸性磷酸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等免疫学指标及栉孔扇贝养殖密度和死亡率的监测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d network,ANN)的原理和误差反相传播(back propagetion,BP)网络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初步建立养殖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过300次的学习训练,误差平方和由67.46下降至0.009 1。该预测模型对未参与模型构建的样本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87.5%。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水产动物病害死亡的预测相结合,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对数据适应能力强,可适时学习,预测结果准确等突出优点,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死亡程度的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邓登 麦康森 李晓明 马洪明 谭北平关键词:栉孔扇贝 人工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