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602)
- 作品数:22 被引量:364H指数:12
- 相关作者:万毅刘宁田圣斌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江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论“不强迫自证其罪”条款的解释与适用——《刑事诉讼法》解释的策略与技术被引量:29
- 2012年
-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但是,关于该条款究竟是否赋予了被追诉人沉默权,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由此导致"不强迫自证其罪"条款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运作前景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其立法效果有待观察。在司法实务中正确适用"不强迫自证其罪"条款,关键是坚持运用正确的法律解释方法。
- 万毅
- 关键词:沉默权法律解释如实陈述
- 新刑诉法证人出庭制度的若干法解释问题被引量:18
- 2013年
-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立,被誉为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但由于立法者在立法思想上的相对保守以及立法能力和立法技术上的明显不足,新刑诉法确立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证人出庭的范围、强制证人出庭的手段以及证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等基本制度面,都遗留下了一定的缺憾和问题。由于我国司法现实的复杂性,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可能在实践中产生制度空转甚至制度反转效应,使得促使证人出庭的立法目的落空。
- 万毅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证人出庭直接言词原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 量刑建议制度:比较法视野内的考察被引量:4
- 2012年
- 众所周知,案件事实一旦发生便不可重现。由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及调查手段的限制,最终能进行刑事程序并据以定案的证据与案件事实不可避免地存在出入,且关于被告人品格等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又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规范法官量刑裁量权,确保量刑的公正,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无疑是方式之一。但由于历史传统、法律文化和刑事司法理念的不同,量刑建议制度在各国所具有的功能、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因此,对这些差异、共性进行分析,将会大大完善我国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
- 刘宁史栋梁
- 关键词:量刑建议比较法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 解读“技术侦查”与“乔装侦查”——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中心的规范分析被引量:39
- 2012年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后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但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即仅笼统规定侦查机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有权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而并未明确列举可采取的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种类和手段。与此相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这一章节下同时授权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此即"乔装侦查措施"。问题在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乔装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同样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除列举性地规定了作为乔装侦查方式之一的"控制下交付"之外,并未在立法上明文列举乔装侦查措施的具体类型和方式,其结果是造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技术侦查措施"、"乔装侦查措施"等基础概念含义不清、相关法条内容模糊,减损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威胁到司法的确定性,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冲击《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的终极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施行在即,上述基础概念的界定问题不解决,司法实务中将无法正确操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与"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相关的程序与制度。因此,应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这两个基础性概念进行规范解释,勘定"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的合理内涵与外延。
- 万毅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技术侦查措施控制下交付
-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一部什么样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进步与不足被引量:1
- 2011年
-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中国法学界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经常引发热议的话题。实践证明,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设计和职权配置总体上是科学的、合理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刑事诉讼制度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日前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有望在2011年经全国人大审议后获得通过。该《草案》在促进人类权利保障水准、提升犯罪打击能力、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被追诉人主体地位单薄、行政型侦查程序未有结构性改革、被害人权利救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 万毅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人权保障打击犯罪诉讼效率
- “曲意释法”现象批判——以刑事辩护制度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46
- 2013年
- 2012年3月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通过,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理论上仍然要警惕公、检、法机关对刑事辩护制度的若干新规进行"曲意释法",所谓"曲意释法",即公、检、法机关利用其解释和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话语权",故意违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原意曲解刑事诉讼法的条文内涵,对刑事诉讼法作出有利于自己却不利于辩方的解释,以扩张自身权力并压缩辩护权行使的空间、抑制辩护权的行使。为此,应当对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阅卷权、辩护人的举证责任、辩护律师的惩戒权等争议问题上作出妥当的解释。
- 万毅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刑事辩护法解释
- 秘密搜查制度批判被引量:5
- 2011年
-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150条明确授权公安机关在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实施秘密侦查,并于第151条明文肯定了秘密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由此实现了秘密侦查措施的合法化。但是,秘密搜查作为一种侦查取证方式,本身不兼容于法治国理念,且违背刑事诉讼法内在法理,草案未及深思即匆忙将之合法化,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败笔"。值此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良机,理论界应对该制度提出批判,并要求对该草案的此项改革进行"再改革"。
- 万毅
- 关键词:秘密侦查正当程序
- 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质评被引量:34
- 2014年
- 当前各地检察机关推行的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主任检察官的定位、地位、权限等基本问题的设计上,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背离检察制度原理之处:第一,主任检察官组并非一级办案组织。我国的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将主任检察官组定位为一级办案组织的方案和思路,从根本上讲是对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主任检察官制度的一种误读、误解;第二,主任检察官不应再行使定案权,否则,有违检察独立原则并违背该项制度改革的目的和初衷;第三,主任检察官制度缺乏"润滑剂"、"平衡器",导致检察一体与检察独立原则的硬冲突。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在检察独立和检察一体之间寻求平衡,为此,应当通过修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检察官法》赋予检察长职务收取权和移转权,并在此基础上对承办检察官、主任检察官和检察长三者的关系进行重塑。
- 万毅
- 关键词:检察改革检察官检察长
- “无解”的司法解释——评“两高”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解释被引量:25
- 2014年
- 我国司法解释的二元化体制,导致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在关键术语上出现分歧。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等非法方法"进行了不适当的限缩解释,并且对"刑讯逼供"设置了双重审查标准,因此不利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则更为合理。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均规定刑讯逼供要给嫌疑人造成"剧烈疼痛或痛苦",这一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应当从违法取供行为本身的性质和程度出发设置"客观性标准"以判断是否构成刑讯逼供。对于实践中合法性难以判断的威胁、引诱和欺骗性取证方法,可以建立程序法(证据法)判例制度,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得以顺利实施。
- 万毅
- 关键词:司法解释刑讯逼供
- 量刑建议制度:现实与未来——一个实证角度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是制约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量刑公正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某基层检察院量刑建议施行情况调研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实务界对量刑建议采纳率存在误读、程序设置背离诉讼效率、辩护权并未加强、量刑建议中的刑期计算存在不合理性和不规范性等一系列问题。应以公正和效率两大诉讼价值为主线,寻求解决我国检察官量刑建议实务困境之路径。
- 刘宁史栋梁
- 关键词:量刑建议自由裁量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