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青年发展研究基金(2011C3)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晓冰李波黄芝瑛朱聪汪巨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青年发展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标志物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基因组学
  • 1篇毒性
  • 1篇药物肾毒性
  • 1篇肾毒
  • 1篇肾毒性

机构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李波
  • 2篇周晓冰
  • 1篇朱聪
  • 1篇黄芝瑛
  • 1篇汪巨峰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毒理基因组学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毒理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可以客观衡量和评价正常生理、病理过程及治疗药物药理学效应的指标,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新药开发等多个领域。就毒理基因组学在发现和筛选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周晓冰汪巨峰李波
关键词:毒理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药物毒性
药物肾毒性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近年来肾毒性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文献和相关检测方法的论著,对各检测方法及其实际应用进行描述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多重检测方法如Luminex xMAP等运用越来越多,其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更快速高效,但是多重检测方法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方法间的比较和验证。另外,不依赖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和基于毒理基因组学的方法正在发展。这些新的检测方法将大大推进药物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验证。
朱聪黄芝瑛周晓冰李波
关键词:药物肾毒性生物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