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4162)

作品数:19 被引量:342H指数:8
相关作者:杨胜利孔德中杨宝贵刘新杰白亚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新汶矿业集团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充填
  • 5篇充填开采
  • 4篇工作面
  • 3篇岩层
  • 3篇支承压力
  • 3篇上覆岩层
  • 3篇片帮
  • 3篇巷道
  • 3篇煤壁
  • 3篇煤壁片帮
  • 3篇煤柱
  • 3篇覆岩
  • 3篇覆岩层
  • 3篇承压力
  • 2篇底板
  • 2篇岩层移动
  • 2篇应力
  • 2篇上覆岩层移动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综放

机构

  • 19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山西晋城无烟...
  • 1篇冀中能源集团...

作者

  • 7篇杨胜利
  • 4篇孔德中
  • 3篇李杨
  • 3篇杨宝贵
  • 3篇刘新杰
  • 2篇高会春
  • 2篇代进
  • 2篇王兆会
  • 2篇孙少龙
  • 2篇白亚光
  • 2篇王庆
  • 1篇任志成
  • 1篇赵光普
  • 1篇杨海刚
  • 1篇王亮
  • 1篇李小萌
  • 1篇程志恒
  • 1篇王家臣
  • 1篇张开放
  • 1篇刘东东

传媒

  • 5篇煤矿安全
  • 3篇煤炭技术
  • 3篇煤炭工程
  • 3篇煤炭学报
  • 2篇煤矿开采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心包体地应力测试方法与工程应用被引量:16
2015年
为分析回采巷道围岩破碎、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的原因,采用三维套孔应力解除地应力测试技术和空心包体应变计,对东周窑矿东翼采区进行现场地应力实测和围压率定实验,并详细阐述了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的原理、仪器与构造、测试过程等。通过对钻孔应力解除测试结果分析,得到以下地应力分布规律:该矿水平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垂直应力为最小主应力;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之间的平均比值为1.4~2.2,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一南西方向,同南一北方向的夹角约为10°。
高会春杨胜利刘新杰王兆会
关键词:地应力测试应力解除法原岩应力
水平煤柱支承压力底板传播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得出煤柱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规律及分类,应用UDEC软件分别模拟了7种水平煤柱尺寸下压力集中系数在底板的传播形式、分布状态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煤柱宽度与传播深度的关系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压力传播深度与煤柱宽度呈指数关系,传播方向与重力方向重合,在底板中呈半椭圆形分布。煤柱底板压力分布形式随煤柱尺寸不同而变化,尺寸较大时两端应力高于中部,煤柱较小时中部高于两侧,均以煤柱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
刘新杰王庆代进
关键词:支承压力底板聚类分析
井筒涌水点观测资料在下组煤水文补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矿井的扩建、下组煤延深开采,完善的下组煤水文地质资料能够使受水害威胁的煤层得到安全开采。某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具有富水性较弱,且埋深较大的特征,该矿通过利用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井下长期涌水点的观测数据,对该矿下组煤水文地质补勘进行研究。
高会春孙少龙刘东东
关键词:井筒涌水水文地质
固体废弃物胶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移动影响分析被引量:27
2011年
通过建立计算机数值模型模拟固体废弃物胶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规律,观测不同工作面推进距离上覆岩层移动特征,对比长壁开采与充填开采关键层移动,分析充填开采关键层运动与上覆岩层移动特征。由于采空区被矸石和粉煤灰等材料所充填,充填工作面矿压显现和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与一般垮落法管理顶板明显不同。研究表明:胶结充填开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大,来压强度不明显;关键岩层弯曲下沉,不会出现岩层破断现象。上覆岩层移动范围明显减小,对地表变形能有效控制。
李杨
关键词:岩层移动关键层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针对某矿深部巷道片帮严重、冒顶频发等变形破坏严重、支护困难的具体情况,通过理论分析深部巷道周围的应力场分布状态,结合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原岩应力水平下圆形巷道塑性区的发展过程以及巷道围岩的形变特征,研究发现巷道埋深增加引起巷道围岩破坏的位置上移,多表现为顶部和靠近顶部的两帮围岩破坏,指出了受水平构造应力影响的深部巷道围岩破坏特征以及防止围岩大变形的措施。
任志成杨胜利孔德中
关键词:深部巷道水平应力构造应力数值模拟
新柳煤矿下位煤层巷道合理位置布置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新柳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下位煤层巷道布置难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新柳煤矿9#煤层不同煤柱宽度下,10^#及11^#煤层合采时巷道布置位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煤柱宽度小于7 m时,煤柱整体进入塑性状态;煤柱下方岩层的垂直应力集中程度明显降低,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可不考虑上位煤层煤柱影响,可采用外错式、内错式和重叠式布置形式。煤柱宽度处于7-10 m时,煤柱虽不能形成稳定煤柱,但整体未进入塑性状态,下位煤层巷道可采用内错式或重叠式布置方式。当煤柱宽度大于10 m时,煤柱能够形成稳定煤柱,其传递的集中载荷在底板形成较大范围的应力增高区,巷道布置宜采用内错式布置形式,内错距离为7 m左右。
孟浩陈宝宝
关键词:多煤层开采煤柱宽度塑性区应力分布巷道位置
煤矿充填开采的现状综合分析与展望被引量:54
2013年
介绍了我国煤矿目前常用的充填开采方法、设备、工艺等方面的特点与应用情况,阐述了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展望其在我国应用的广阔前景。充填法开采是采矿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该技术使得开拓巷道、开采资源、处理采空区成为可能,是绿色开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充填开采工艺以其鲜明的绿色环保及物料综合利用的优势,在煤矿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杨胜利白亚光李佳
关键词:充填开采充填工艺
大倾角综放采场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以大远煤矿1201大倾角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的沿倾向分段模型,并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工作面倾向上部、中部、下部不同推进距离下超前支承压分布和塑性区破坏范围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倾向上部、中部、下部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强度分别为7.55、7.75、7.21 MPa,峰值距煤壁距离分别为23、25、20 m,影响范围分别为60~65 m、65~70 m、55~60 m。
孙少龙
关键词:大倾角超前支承压力矿压显现数值模拟
坚硬厚顶板矸石充填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结合郭二庄矿2911工作面坚硬火成岩顶板的地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矿压显现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矸石充填开采时,顶板的运动破断形式主要分为直接顶垮落、直接顶弯曲下沉和坚硬顶板下层位破断3种。研究结果表明:坚硬厚顶板下矸石充填开采时,顶板的挠度远小于充填体的欠接顶量,顶板与充填体间不产生力的作用;统计分析得出实测支架工作阻力普遍小于额定工作阻力;坚硬顶板破断前离层发展呈现反复离层压实的特征,且每次离层都较前一次显著增大。
李小萌孔德中
关键词:矸石充填矿压显现特征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片帮影响因素及防治技术被引量:4
2015年
煤壁稳定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的正常作业,造成难以实现高产高效开采。为此,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践等方法,研究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的片帮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将工作面煤壁受力情况简化为杆体力学模型,分析得出了煤壁发生中部片帮的机理。得出结论:减小采高、工作面伪俯斜开采、增大支架工作阻力、工作面快速推进和煤体注水注浆等技术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大采高综放面煤壁片帮问题。
赵光普孙小杨陈霏雅黄青王亮
关键词:大采高放顶煤煤壁片帮力学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