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27001)
- 作品数:37 被引量:64H指数:5
- 相关作者:黄晶刘地川王志刚郭睿吴奇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 64晶阵心腔内超声换能器性能测试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实验测试自行设计研发的64晶阵心腔内超声(ICE)换能器的性能。方法将导管化ICE换能器送入犬左心室,观察ICE声像图,测量心室壁、室间隔及乳头肌厚度,比较测量值与实测值的差异;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ICE评估室壁运动。结果此ICE换能器导管化后外径为8F,可于在体条件下清晰显示犬心腔内的细微结构,精确测量心室壁、室间隔及乳头肌厚度,所测参数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后,ICE测量显示左心室前壁心肌收缩末期厚度、增厚率、最大搏幅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此64晶阵心腔内超声ICE换能器尺寸满足介入操作要求,成像性能较好。
- 薛睿黄晶钱俊邓昌明刘地川王志刚
- 关键词:心腔内超声超声换能器导管
- 无针喷射控释双生长因子藻酸盐水凝胶对心肌梗死兔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无针喷射控释双生长因子藻酸盐水凝胶改善心肌梗死兔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成功建立40只兔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成5组:盐水组、凝胶组、VEGF-A165凝胶组、PDGF-BB凝胶组和双生长因子凝胶组。实验干预8 w后,测量平均瘢痕厚度进行形态学分析,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CD34及α-SMA的表达。结果凝胶组、VEGF-A165凝胶组、PDGF-BB凝胶组及双生长因子凝胶组的平均瘢痕厚度较盐水组明显增厚(P<0.05)。双生长因子凝胶组心功能较其他各组心功能有所改善(P<0.05)。VEGF-A165凝胶组、PDGF-BB凝胶组及双生长因子凝胶组的微血管及小动脉密度均有所增加,双生长因子凝胶组的血管密度增加最为明显(P<0.05)。结论无针喷射控释双生长因子藻酸盐水凝胶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左室重塑及心功能,并增加心肌血管密度,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 周志益黄晶任建丽吴奇
- 关键词:控释心肌梗死
- 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载体的制备及检测
- 2011年
- 目的制备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载体,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采用氧化及钴60辐照对海藻酸钠进行修饰,制备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载体。将无针注射器中海藻酸钠水凝胶打入24孔培养板中,通过测定水凝胶的干重损失检测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的体外降解。用无针注射器于18只兔心肌组织喷射100μl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分别于各时间点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海藻酸钠水凝胶的体内降解情况。采用MTT法进行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的细胞毒性分析。结果体外降解实验中,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显示了相对较快地降解,第1周大约降解50%,3 w后几乎降解完全。体内降解实验显示,心肌组织中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逐渐减少,5 w后,在心肌组织中几乎没有观察到水凝胶的片段。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制备了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载体,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及安全性,它可以作为具有控制释放生长因子能力的生物载体材料,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
- 周志益任建丽吴奇黄晶
- 关键词:控释
- 离体心肌粘弹性的印压蠕变试验检测及其病理机制研究
- 2016年
-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和印压方法检测正常和心肌梗死心肌粘弹性的改变及其病理机制分析。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印压实验装置通过印压蠕变试验分别检测保持活性的离体犬陈旧性梗死心肌(OMI组)和正常心肌(正常组)试件粘弹性特征参数(E、E1、E2、η、τ);并检测试件胶原含量、胶原容积分数(CVF)及I/III型胶原纤维比例。对心肌粘弹性参数与胶原含量、CVF、I/III型胶原比例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MI组粘弹性特征参数(E、E1、E2、η)、胶原含量、胶原容积分数、I/III型胶原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胶原含量、CVF与E、E1、η呈高度正相关(P<0.05),正常组I/III胶原比例与E1、E呈高度正相关,OMI组则与E1呈正相关(P<0.05)。结论印压法可检测心室肌粘弹性特性;心肌梗死后弹性模量和粘性阻力均增高;心肌胶原增生及重构对心肌粘弹性有显著影响。
- 李进嵩黄晶张春晓邓辉胜江永红朱悫袁侨英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经多功能心腔内超声导管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对犬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经多功能心腔内超声(ICE)导管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对动物心肌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探索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方法 15只犬随机分为US+MB组、US组、对照组3组,每组5只。以介入法将多功能ICE导管送入犬心室。对US+MB在ICE监控下向左心室游离壁注射0.5ml微泡,并以1 W/cm2的声能对注射部位辐照1min;对US组以相同条件行左心室壁辐照,但不注射微泡;对照组在插入导管后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3天处死动物,观察心肌组织大体改变,并行HE染色观察细微结构变化。结果ICE能对注射针的进针深度、微泡注射及辐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观察期内所有动物均正常存活。US+MB组心肌辐照部位出现充血、心肌细胞间隙增宽、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US组心肌组织仅出现轻微充血;对照组动物心肌无异常变化。结论经ICE导管超声辐照破坏微泡能在靶区域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内置ICE可对心肌内微泡注射、超声辐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此款新型多功能导管可能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的途径。
- 钱俊黄晶郭睿杨亚刘地川邓昌明王志刚
-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微泡超声辐照
- 高压喷射载VEGF_(165)、bFGF凝胶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的可行性以及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对缺血心肌的促血管新生和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32只,随机均分为单纯心肌梗死(SMI)组,高压喷射生理盐水(NS)组,高压喷射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Chitosan)组,高压喷射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Chitosan+VEGF165+bFGF)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SMI组直接关胸,NS组、Chitosan组和Chitosan+VEGF165+bFGF组在结扎线以下左室前壁行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8~10次,1次/cm2。术后6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处死动物前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术后6周心肌内仅有少量壳聚糖水凝胶样物质残留,其周围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与SMI组比较,Chitosan组和Chitosan+VEGF165+bF-GF组梗死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P<0.05),梗死面积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安全、可行;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心肌内注射能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缩小梗死面积。
- 熊鹿黄晶周大燕郭睿吴奇周志益
- 关键词:水凝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 多功能心腔内导管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犬心肌梗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多功能心腔内导管经心内膜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心肌梗死(M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犬MSCs。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1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移植组注射0.2ml MSC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移植4周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之后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MI区的组织结构。结果多功能心腔内导管能显示心腔内解剖结构,并能监控注射针位置。心功能检测和组织学染色显示移植组较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而心肌纤维化程度减低。结论多功能心腔内导管移植MSCs治疗犬MI能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纤维化。
- 杨亚黄晶钱俊郭睿蔡恒辉杨金耀成正辉
- 关键词:导管
- 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消融犬肾交感神经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声功率的HIFU体外消融犬肾交感神经的损伤情况。方法将12只健康杂交犬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消融声功率150W组、200W组、250 W组及对照组,以两侧肾动脉为治疗靶区进行连续直线扫描,线长10mm,扫描线的中点与肾动脉重叠,扫描速度6mm/s,重复消融2次。6天后将实验犬处死,对消融后的肾动脉及周围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交感神经及肾动脉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声功率HIFU消融后,各消融组神经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而肾动脉血管结构完整,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HIFU能安全且有效地消融犬肾交感神经;声功率越高,肾交感神经损伤越明显。
- 陈姝蓓高大中容顺康黄晶钱俊尹富禹
- 关键词:动物实验肾交感神经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肌内注射人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hFGF-2)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治疗组于梗死心肌周围心肌内注射重组质粒pAdTrace-hFGF2100μ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4周取心肌组织行冰冻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Ⅷ因子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结果术后4周时,治疗组有红色荧光蛋白表达,HE染色及Ⅷ因子染色均可见梗死心肌周围新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增多(P<0.05);治疗组左室壁横截面积较对照组增加(P<0.05),但两组左室腔大小、瘢痕心肌厚度及心肌细胞大小无显著差异;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Ⅰ/Ⅲ型胶原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心肌内注射FGF-2可能促进血管新生,调节胶原含量及胶原比值,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 周大燕黄晶盛娓娓刘地川邓昌明李文章
- 关键词:心肌梗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心室重构胶原
- 无针喷射心肌打孔给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无针喷射技术进行心肌打孔给药的规律。方法改造INJEX无针注射系统,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选择注射系统的不同喷射容量、喷口直径,以蓝色墨水对离体心肌组织进行喷射,记录喷射压强及孔道深度,并分析各因素与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制作琼脂糖凝胶模型,对其进行喷射打孔,观察喷射液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喷口直径与孔道直径的相关性。结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喷射容量、喷口直径作为两个独立因素影响喷射压强及喷射深度。液体喷射后呈茎叶状分布,喷射孔道直径与喷口直径呈一般线性相关(r=0.96)。结论利用无针喷射技术可实现注射深度及孔道直径可控的心肌打孔给药。
- 吴奇黄晶李文章
- 关键词:孔道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