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203015)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姜彦张洪文张敏艳张琳周仕龙更多>>
- 相关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聚酯薄膜表面接枝含硅共聚物及其疏水性能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聚酯薄膜表面接枝由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的共聚物,以提高基体材料的表面疏水性。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接枝含硅共聚物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改性前后聚酯薄膜的表面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利用接触角测试对比研究聚酯薄膜接枝改性前后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反应温度的提高,聚酯薄膜表面水接触角不断提高,最高达到95.8°,表面自由能下降,疏水性提高。
- 张洪文张琳袁珣张敏艳周仕龙姜彦
- 关键词:聚酯薄膜接触角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接枝丙烯酸盐聚合物改性聚酯薄膜表面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丙烯酸盐聚合物接枝到聚酯(PET)薄膜表面。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接枝改性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失重仪对接枝改性前后的聚酯薄膜进行相关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酯薄膜的接枝百分率和接触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接枝百分率最大为2.58%,接触角为110°。热失重数据得出,改性薄膜的初始分解温度和引发剂的一致,为395℃,表明接枝的丙烯酸盐聚合物对聚酯薄膜本体热性能影响不大。
- 张洪文张敏艳姜彦俞强
- 关键词:聚酯薄膜表面性能热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