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30340) 作品数:74 被引量:190 H指数:7 相关作者: 谢蜀生 张庆殷 郝洁 王光明 李爱玲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然科学总论 生物学 更多>>
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诱导移植心脏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法及其产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随机分成未处理 (Ⅰ )组 ,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 (Ⅱ )组 ,腹腔注射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 (Ⅲ )组 ,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 (Ⅳ )组 ,每组 6只大鼠。Ⅱ、Ⅳ组在移植前 2 1d将供体脾细胞 2 5× 10 7个注射到受体胸腺 ,Ⅲ、Ⅳ组受体腹腔注射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ALS) 1ml,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供心病理学改变及供、受体间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结果 Ⅳ组供心平均存活时间 (MST)为 (81 8± 7 6 )d ,较Ⅰ组 (7 3± 1 0 )d、Ⅱ组(7 8± 1 0 )d、Ⅲ组 (8 2± 1 2 )d显著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供心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供、受体间ML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ALS能成功诱导心脏移植的免疫耐受 ;胸腺内特异性T细胞克隆消除可能与免疫耐受的形成有关。 郭宏伟 吴清玉 谢蜀生 张庆殷 杨秀滨 邵孟平关键词:心脏移植 免疫耐受 脾细胞 供体 成年大鼠胰岛的体外基因转染 2003年 目的 探讨携带外源基因的慢病毒在体外有效感染胰岛及外源基因在胰岛中的表达,为通过移植前向胰岛细胞转入特定的免疫调节分子基因诱导胰岛移植物耐受奠定基础。方法 将目的基因CTLA4Ig导入慢病毒载体pWPTS,构建成pWPTS-CTLA4Ig载体。用磷酸钙沉淀法将pWPTS-EGFP、pWPTS-CTLA4Ig分别和其辅助载体pMD2.G、pCMV△8.92共转染293T细胞,收获病毒上清液,测定病毒滴度后感染新分离的胰岛。通过Western Blot测定胰岛培养上清液中CTLA4Ig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携带CTLA4Ig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WPTS-CTLA4Ig;②包装产生的慢病毒Lenti-EGFP、Lenti-CTLA4Ig在体外可以感染胰岛,其中在Lenti-EGFP慢病毒感染的胰岛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及在Lenti-CTLA4Ig慢病毒感染的胰岛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了CTLA4Ig蛋白的表达。结论 慢病毒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大鼠胰岛,且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在胰岛细胞中稳定表达,其中Lenti-CTLA4Ig慢病毒感染的胰岛为进行胰岛移植并诱导体内特异的胰岛移植物耐受奠定了基础。 金永柱 曲爱娟 谢蜀生关键词:I型糖尿病 胰岛 慢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Th1/Th2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与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 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 Th1/Th2细胞因子信使核糖核酸 (m RNA)表达改变与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将 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排斥反应组、免疫耐受组 ,每组 10只。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供心病理学改变 ,受者脾和心脏中 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2 (IL - 2 )、γ干扰素 (IFN-γ)、白细胞介素 4(IL- 4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 m RNA表达水平。 结果 免疫耐受组供心存活时间为 85 .2 8± 7.4 8天 ,较排斥反应组的 7.33± 1.0 3天显著延长 (P<0 .0 1) ;排斥反应组供心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免疫耐受组供心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排斥反应组 Th1细胞因子 IL- 2、IFN- γ m 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免疫耐受组减弱 ;排斥反应组 Th2细胞因子IL- 4、IL- 10 m 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弱 ,免疫耐受组增强。 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在移植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Th1向 郭宏伟 吴清玉 谢蜀生 张庆殷关键词:TH1/TH2细胞因子 MRNA表达 心脏移植 免疫耐受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1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建立表达可溶性 HL A- G1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 s HL A- G1。方法从绒癌细胞系 Jeg- 3细胞中提取总 RNA,借助 RT- PCR技术扩增可溶性 HL A - G1的 c DNA并把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 3,然后经酶切和测序法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 ,证实已成功构建 pc DNA3- s HL A- G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可溶性 HL A - 房崇芸 吴雄文 龚非力关键词:克隆 CDNA 抗HLA-G单克隆抗体G11E5的制备 被引量:1 2006年 陆盛军 梁智辉 朱慧芬 吴雄文 龚非力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HLA-G 静息B细胞体外诱导同种T细胞低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采用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实验系统观察了静息B细胞 (restingBcell)诱导的同种免疫低应答反应。C5 7BL/6小鼠脾细胞经贴壁去除巨噬细胞后 ,用抗Thy 1抗体加补体和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获得纯化的静息B细胞 ,经FACS检测其表面高表达SmIg (94 88% )和处于细胞分裂的G0 期 (95 79% ) ,并表达H 2Kb(99 5 % )和H 2I Ab(82 42 % ) ,但低表达CD80 /CD86 (分别为 4 2 6 %和 4 16 % )。C5 7BL/6小鼠静息B细胞刺激同种BALB/c小鼠T细胞 (初次MLR)只呈现微弱增殖反应 ,明显低于用LPS活化B细胞或全脾细胞刺激时的反应值。作再次MLR实验时 ,经初次MLR处理的T细胞对C5 7BL/6小鼠脾细胞表现为很弱的应答反应 ,但对无关的第三品系AKR鼠脾细胞却呈现强应答 ,说明这种应答低下具有相对特异性。上述结果提示 ,静息B细胞在MLR系统中不能诱导同种T细胞的充分活化而表现为同种免疫应答的低下。这在同种移植中诱导受体对移植物耐受提供有益的启示。 杨小丽 秦慧莲 何球藻关键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移植免疫 抗Ia单克隆抗体促进异基因皮肤移植耐受 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索抗Ia单克隆抗体促进“细胞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P)”系统诱导移植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ALB/C(H 2 d)小鼠经尾静脉注入C57BL/ 6 (H 2 b,B6 )小鼠脾细胞 ,48h后腹腔注射CP ,接着两天分别经尾静脉注入抗小鼠Ia单克隆抗体 5 0 0 μg ,然后进行皮肤移植 ,并于耐受 30d对受体小鼠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lymphocytereaction ,MLR)、迟发型超敏反应 (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 ,DTH)等耐受状态的检查。 结果 :B6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在耐受BALB/C小鼠中存活期特异性延长 ,MLR和DTH检查证明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脾细胞产生特异性耐受 ,对无关第 3者KM小鼠的脾细胞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反应。机制研究发现 ,克隆不应答 (anergy)和抑制细胞在耐受中起作用。结论 :抗Ia单克隆抗体可明显促进“细胞 +CP”诱导的异基因皮肤移植耐受。 黄宏思 郝洁 谢蜀生关键词:移植耐受 皮肤移植 单克隆抗体 药理学 CTLA4Ig-IRES-OX40Ig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2005年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拼接目的基因CTLA4Ig-IRES-OX40Ig,并亚克隆入腺病毒载体pTrack-CMV中,构建pT/CTLA4Ig-IRES-OX40Ig载体,与pAdeasy-1共同转染BJ5183以进行同源重组,所获得的重组子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A细胞包装病毒,获得了可同时分别表达CTLA4Ig和OX40Ig的重组腺病毒AdCTLA4Ig-IRES-OX40Ig,并进行扩增和滴度测定,用Western印迹鉴定293A细胞培养上清中目的基因的表达,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其免疫抑制活性.利用上述方法成功构建了穿梭质粒pT/CTLA4Ig-IRES-OX40Ig;并且获得了重组腺病毒AdCTLA4Ig-IRES-OX40Ig,在感染的293A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可以同时检测到CTLA4Ig和OX40Ig分子;AdCTLA4Ig-IRES-OX40Ig、AdCTLA4Ig和AdOX40Ig感染的Lewis大鼠脾细胞(刺激细胞)对Balb/c小鼠的脾细胞(反应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AdCTLA4Ig-IRES-OX40Ig感染组的抑制效率明显强于AdCTLA4Ig和AdOX40Ig感染组,体外实验证实该两种分子可协同作用,强烈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王光明 杨阳 李爱玲 郝洁 高翔 谢蜀生关键词:CTLA4IG 重组腺病毒 CTLA4-FasL双功能融合蛋白分子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促进淋巴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构建人CTLA4 FasL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 ,表达CTLA4 FasL融合蛋白 ,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特异引物分别扩增出CLTA4和FasL胞外区的cDNA ,将它们拼接后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 ,体外表达纯化。Westernblot分析CTLA4 FasL融合蛋白的抗原性。体外细胞结合试验研究其结合特异性配体作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其抑制免疫应答的效应。结果 测序证实所扩增的PCR产物分别是CLTA4和FasL胞外区的cDNA ,其序列与文献报道相符。成功构建了pcDNA3.1 CTLA4 FasL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 ,表达获得的蛋白具有CTLA4和FasL的抗原性。体外细胞结合试验显示 ,CTLA4 FasL融合蛋白可以分别与Jur kat细胞表面的Fas受体和Raji细胞表面的B7分子结合。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 ,该融合蛋白可以有效抑制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及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并显示了显著的协同效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CTLA4 FasL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 ,体外表达并纯化了CTLA4 FasL融合蛋白 ,体外实验证实CTLA4 金永柱 张庆殷 谢蜀生关键词:CTLA4-FASL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淋巴细胞凋亡 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探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胞毒活性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毒活性及T细胞凋亡。结果表明,IL-10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和特异性CTL细胞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修饰的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而未修饰的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强;IL-10和修饰的DC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可见,稳定表达IL-10的DC,对T细胞增殖和对胞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细胞凋亡。 郭凯文 邱文洪 朱慧芬 廖雯君 邵静芳 龚非力 沈关心关键词:IL-10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