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KS08)
-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红光黄世军张美琴更多>>
- 相关机构:赣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被引量:1
- 2015年
-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和社会等现实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些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的重大课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关键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以思想解放引领自主创新,以教育进步促进自主创新,以制度改革服务自主创新,以企业发展驱动自主创新。
- 黄元丰王红光
-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观
-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中国梦的形成和发展
- 2014年
-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组织属性和行为逻辑的先进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发展逻辑。从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实现了解放梦、富强梦和幸福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党的先进性是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 黄世军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人民幸福: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被引量:1
- 2015年
- 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下中国,实现由经济增长到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执政使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民幸福,既有赖于党和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政策,也有赖于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 黄元丰王红光
- 关键词:人民幸福以人为本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探析
- 2013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它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需要、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对二战后经济增长范式的积极扬弃,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现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黄世军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 中国梦实现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 2015年
-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虽然有着不同的本质规定,但也有着内在关联,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现实载体,并通过人的发展体现出来。"中国梦"作为时代呼声、民族夙愿,其题中之义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在当前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正确把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始终坚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统一。
- 黄元丰张美琴
- 关键词:中国梦
- 马克思社会进步评价尺度及其实践要求
- 2015年
- 社会发展进步评价尺度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尺度,生产力发展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两种社会进步既有一致性,又有不一致的地方,这要求我国在社会发展实践及其评价中,要把握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之间的辩证统一,凸显人的发展尺度的重要价值,建立社会进步的综合评价尺度,用来指导和评价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
- 黄元丰王红光
- 关键词:社会评价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 2014年
-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体体现在: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的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强调全面、协调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 尧婕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 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被引量:2
- 2015年
-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是合"自然历史过程"主体自主自为性活动的规律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是相对于合规律性而言的,它是通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来实现的,是对人的活动结果的超前反映。我们要实现人类社会的不断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在实践中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 黄元丰
-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社会建设探析
- 2015年
- 社会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本质、价值取向和具体体现。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重大课题。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且还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以共同富裕为原则,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
- 王红光黄元丰
- 关键词:以人为本社会建设民生建设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实践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从人的需要这一源动力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和主体力量,构建了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学说体系。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改革动力、创新动力、和谐动力、精神动力等多方面理论。面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应当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不断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 王红光黄元丰
-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