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51)
- 作品数:55 被引量:498H指数:15
- 相关作者:宋国奇王延章田宜平吴冲龙毛小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牛庄洼陷南坡坡移扇沉积特征被引量:4
- 2016年
- 牛庄洼陷南坡沙三段三角洲—浊积岩体系中广泛发育一种沉积特征更加接近三角洲前缘的坡移扇,运用传统的沉积物重力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通过厘米级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等研究,建立了坡移扇识别标志,探讨其沉积主控因素及分布范围。研究表明:坡移扇是由于断裂、坡度角等原因造成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主体断开脱离,并整体滑移至前缘斜坡或坡角处堆积而形成的岩性体;坡移扇砂体近源滑动,尚未完全液化即沉积,其沉积构造兼具重力流和牵引流特征;斜坡坡度6°~8°且横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盆倾断层发育区,有利于坡移扇发育。
- 张雅静周瑶琪刘鑫金
- 关键词:三角洲前缘浊积岩斜坡
- 基于油气成藏模拟的聚集单元评价方法
- 2012年
- 在油气成藏模拟的基础上,把常规地质研究和定量模拟技术相结合,应用运聚模拟的结果,针对油气聚集单元(圈闭)的圈闭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条件和保存条件进行聚集单元评价,对所识别出的聚集单元(圈闭)进行风险评价、资源量估算、经济评价、综合排队优选和可钻圈闭的精细描述,进而提出预探井部署设计建议,为勘探目标优选提供对比分析工具和决策支持。
- 田宜平任建四豆桂芳印传奇唐丙寅马利张鹏
- 关键词:圈闭评价
- 东营南坡新生界与中古生界不整合面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东营凹陷形成多期不整合面。其中新生界与中古生界不整合广泛分布于凹陷之中,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多为削超样式。不整合结构层中的风化粘土层,经过成岩压实作用,极易固结,形成非渗透层,具有很好的封堵效应。由于风化淋滤作用,不整合面下的风化砂砾岩、碳酸盐岩等的渗透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成为输导油气甚至储集油气的有利场所。油气在不整合中运移主要通过2种方式:不整合结构层侧向输导和不整合"天窗"式垂向输导。受不整合削超或平超式、砂/泥型或泥/砂型等多种岩性组合的控制,东营凹陷南斜坡多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削截油藏。
- 王东旭
- 关键词:东营凹陷不整合新生界中古生界油气成藏
- 山东东营凹陷南坡地区沙四段纯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发育的控制因素探讨
- 碳酸盐岩滩坝是断陷湖盆中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文章通过对古气候、古地貌、古物源、古水深和古盐度等因素对碳酸盐岩滩坝形成与分布控制作用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古气候是基础,古地貌和古物源是条件,古水深是关键,古盐度是保障"是东营...
- 宋国奇王延章路达闫瑞萍杨静
- 关键词:湖相碳酸盐岩滩坝
- 文献传递
- 古水深对碳酸盐岩滩坝发育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3
- 2011年
- 针对胜利油田东营断陷湖盆碳酸盐岩滩坝储层的主控因素不清的实际问题,研究古水深度对碳酸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在厚度计算、剥蚀量恢复和压实校正等方法恢复古地貌的基础上,用泥岩颜色、层理规模、古生物及岩心的元素分析资料等综合确定古湖岸线和古水体深度。古水深是碳酸盐岩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沉积受到古水深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化学岩沉积序列的控制,碳酸盐岩发育有利的古水深为3~32m,白云岩与石灰岩对古水深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别,最适合的水深分别为20m和25m,随着气候、盐度的周期性变化,在垂向上形成了多期次的石灰岩一白云岩互层沉积。沙四段纯下亚段可以划分为2个中长期碳酸盐岩的蒸发旋回序列,进一步可分为8个短期蒸发旋回序列。
- 王延章
- 关键词:古水深碳酸盐岩滩坝
- 方向性滤波去噪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前的地震资料去噪方法多为对逐道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未考虑构造或层序方面的信息,方向性滤波去噪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沿着地震数据的同相轴方向进行滤波,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并增强地震同相轴的连续性。方向性滤波去噪方法是通过梯度结构张量估计地震同相轴的方向信息,根据这些方向信息进行方向性滤波器的设计,并将该滤波器应用于地震数据进行滤波。模型检验及实际应用表明,方向性滤波去噪方法不仅提高了原始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还保持了原始信号的分辨率,方向性滤波去噪处理的地震资料仅在低频和高频部分的能量略有降低,并未降低原始信号的主频,为进一步的地震解释性处理提供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
- 罗焕章
- 关键词:图像增强方向信息信噪比分辨率
- 惠勒域转换技术在地震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以东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惠勒域转换技术是通过对地震同相轴的拉平和重排,将地震数据体由时间域转换到惠勒域,进而开展沉积特征研究。在东营三角洲沉积体系地震沉积学研究中,运用该技术自动追踪出沙三段中亚段目的层段内所有的层序界面,并在惠勒域中实现了三角洲期次的划分及对沉积韵律体空间展布特征的分析。通过与时间域的同步解释,自动识别出主要的沉积等时面。在此基础上,运用地层切片属性分析技术,突出了沉积特征在等时界面上的地震映像,进一步明确了三角洲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
- 毕俊凤王守珍杨培杰
-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
- 地震分频解释技术在三角洲体系中的应用——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东营三角洲为例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次研究在基于多元标定和井震对比的前提下,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东营三角洲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识别并追踪了目的层段关键的三级层序界面和三角洲进积体内部不同期次的进积单元界面,并总结了各个界面的沉积相、岩相和地震相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分频处理,认为不同频段地震资料其所揭示的地质信息是存在差异的.分频地震处理的结果显示,低频资料能够清晰地显示三级层序界面和三角洲进积体内部结构差异,可用于划分内部的进积单元;高频资料能够显示出进积单元内部的高频旋回.利用高频地震资料所进行的高频旋回划分,与钻井岩性、测井曲线响应和测井曲线小波变换的结果具有很好的对应程度.
- 苏明刘军锷贾光华杜学斌王西杰彭伟
- 关键词:东营三角洲沙河街组东营凹陷
- 湖相礁灰岩圈闭的成因类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沾化凹陷四扣洼陷及周缘地区在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礁灰岩。在薄片观察和岩心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对比和储层物性分析,对礁灰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圈闭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划分灰岩圈闭成因类型,探讨其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湖相礁灰岩具有发育层位相对稳定、礁体规模不一、礁滩混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礁灰岩圈闭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可形成控制礁灰岩油气成藏的4类圈闭;礁灰岩圈闭类型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双重控制作用,一方面控制了礁灰岩圈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控制了油气成藏的时间、输导体系类型和运移充注方式。
- 刘鑫金蒋有录宋国奇
- 关键词:储层特征沾化凹陷
- 一种实用的砂体含油性预测方法
- 2013年
- 针对东营凹陷洼陷带沙三中浊积岩含油性差异大、优选部署难的问题,以实现高效勘探为目的,同时考虑浊积岩岩性油藏控藏理论与油田生产的实际需要,最终优选砂体埋深、砂体厚度、孔隙度、地层压力系数、距油源断层距离等5项与砂体含油性紧密相关的参数进行数据统计。基于82口井246个单砂体1 230个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浊积砂体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并运用未参与统计分析的19口井27个解释层进行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解释吻合率达到了70.3%。该方法在研究区浊积岩勘探决策部署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 张鹏飞高永进杨培杰吴克峰张丽王文彬
- 关键词:含油性浊积岩东营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