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084)

作品数:23 被引量:282H指数:9
相关作者:廖宝文黄勃管伟王荣丽郑松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红树
  • 14篇红树林
  • 5篇东寨港
  • 4篇景观
  • 3篇土壤
  • 3篇海桑
  • 2篇植物
  • 2篇生态
  • 2篇无瓣海桑
  • 2篇景观质量
  • 2篇化学计量
  • 2篇化学计量学
  • 2篇EST-SS...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形
  • 1篇盐度

机构

  • 16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海南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海南东寨港国...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廖宝文
  • 8篇黄勃
  • 7篇管伟
  • 5篇王荣丽
  • 4篇郑松发
  • 4篇胡吟胜
  • 3篇李玫
  • 3篇武锋
  • 3篇徐蒂
  • 2篇张晓君
  • 2篇于淑楠
  • 2篇周光益
  • 2篇钟才荣
  • 2篇陆钊华
  • 2篇朱宁华
  • 2篇段泽林
  • 2篇刘滨尔
  • 2篇李俊
  • 2篇杨怀
  • 2篇陈玉军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湿地科学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团水虱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团水虱不同生长阶段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构建团水虱幼体、稚体和成体三个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的16S r RNA基因测序文库,分析三个样品中的菌群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成体(T1)、稚体(T2)、幼体(T3)三个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样品共产生794个OTU,分别含646个、686个和156个OTU。分析显示,共检测到25个细菌门类,其中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等3个优势菌门。变形菌门为三个样品的共同优势菌,在幼体、稚体和成体中分别占51.7%、55.1%和51.6%;拟杆菌门为稚体(30.21%)和成体(38.57%)的次优势菌门,在幼体肠道内低于5%;梭杆菌门在幼体体内占37.8%,是幼体的次优势菌门,但在稚体和成体体内均低于2%。幼体与其他两个生长阶段的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与稚体和成体的共有OTU数量,占检测到的OTU总数的比例均低于25%。其中稚体肠道细菌有着最高丰富度及多样性,其Chao指数为697.15、Shannon指数为4.69,最低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035 1,而幼体肠道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团水虱肠道菌群种类丰富,幼体肠道菌群种类及其多样性与稚体、成体差异明显;菌群变化与各生长阶段团水虱生活习性关系密切。
胡亚强丁敬敬黄勃李溪宁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RRNA
基于EST-SSR不同地理的琼枝群体遗传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研究不同海域的琼枝群体的遗传差异,试验对海南麒麟菜保护区内4个地点的琼枝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所用的5对EST-SSR引物能扩增获得多态性条带,检测出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平均为3.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006个;琼枝群体的平均基因杂合度(Ave_Het)为0.4891,总体期望杂合度(Exp_Het*)为0.5320,观察杂合度(Obs_Het)平均值为0.6233;Shannon's信息指数在0.6638~0.9896之间;遗传分化显示有20.3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之间,79.6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之内。上述结果表明麒麟菜保护区内的琼枝群体存在差异。
胡吟胜杨文杰黄勃于淑楠
关键词:EST-SSR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退化原因初探被引量:19
2014年
针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红树林严重退化现象,对退化红树林开展群落特征调查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以揭示其退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退化与林木高度和胸径无显著相关,但随退化程度加深,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和单位面积呼吸根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并达到极显著相关;(2)团水虱主要分布在离地面高度0—30 cm的树干根茎处,尤其在10—20 cm处分布最多,其密度达2.94个·cm-2,钻孔面积所占面积达23.93%,并且与每株红树退化程度达到极显著相关;(3)红树林群落微地形变化导致了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的变化,其中淹水深度变化与红树林退化无显著相关,但淹水时间变化(表现在形成积水)则与其退化呈显著正相关,较长的淹水(积水)时间加剧了红树林退化,退化特征值(%)与积水时间(min)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死亡率=0.4138x+42.66(R=0.817,p<0.01),Y退化率=0.5195x+13.943(R=0.639,p<0.05)。
徐蒂廖宝文朱宁华管伟李诗川钟才荣
PGPB菌剂对5种红树小苗的野外接菌效应被引量:4
2015年
在湛江雷州附城镇红树林苗圃进行试验,研究了PGPB菌剂对5种红树小苗的野外接菌效应。接菌后1 a,对供试小苗进行了生长指标及叶片氮、磷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固氮菌(NGWB-y1)和溶磷菌(P7)以(1∶1)混合并按1∶10兑水的比例对苗床进行接菌后明显促进了5种红树小苗的苗高、地径、叶片数、生物量的生长;与对照相比,5种红树叶片的氮、磷质量分数明显升高。综合看,PGPB对桐花(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的促生作用明显大于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对桐花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增加,对秋茄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叶片数、叶片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的增加。PGPB接种5种红树小苗后,其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无规律。
王荣丽廖宝文何雪香李玫管伟张晓君
关键词:PGPB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景观质量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以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为评价对象,共收集32个具有代表性样地的近景景观图片和对应植物群落的相关资料,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分景观的美景度值,然后利用多元化理论模型I建立美景度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影响红树林近景景观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林分郁闭度、树干形态、树种组成、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平均林下层高度。得到淇澳岛红树林美景度与这6个因子间的线性模型,其复相关系数为0.759,F检验结果显著(P=0.019<0.05)。分析表明:树干通直、树干自由式排列有利于提高景观的美景度;林分郁闭度、树种组成、林下层总盖度过高或过低均会给景观美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景观要素的特征提出了红树林景观营造的优化技术。
武锋郑松发陆钊华
关键词:红树林景观评价
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防浪效应被引量:17
2012年
对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为期1年(2007年11月—2008年11月) 的实地监测,分析不同气象条件对红树林防浪效应的影响,通过波高、流速等数据的变化对红树林的消波效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0m宽的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带平均消波系数为 0. 12,最大消波系数可以达到 0. 47;风暴潮期间平均消波系数为 0.18,最大消波系数为 0.33,消波效能提升了 38% ; 2)根据消波系数公式计算 30 m 宽红树林带的消波系数为 0. 58,远大于实测消波系数; 3)一般情况下,海桑 - 无瓣海桑红树林对于波浪的消减效能随着来波波高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海水将林木全部淹没时,林带基本失去消波能力,甚至发生林后波高大于林前波高的现象,这说明林分高度对红树林防浪护岸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在潮位起伏的海岸环境中,不同树种、林龄搭配的多层次结构有利于提高红树林的综合消波防浪功能。
王旭杨怀郭胜群周光益廖宝文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系统
水东湾红树林景观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研究影响红树林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红树林景观质量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景观优化方法,以茂名市水东湾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准则、14个指标的水东湾红树林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评价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对景区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各指标评价值,然后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评价值,最后确定景观质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准则层中最重要的因子是自然生态价值,其权重为0.43,景观美学价值次之,权重为0.3,社会使用价值权重最低,为0.27;指标层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其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147和0.129,归一化权重较低的是照明系统的布置和驳岸处理方式,分别为0.022和0.029;2准则层中评价值较高的是自然生态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分别为3.761分和3.756分,评价等级都为"良",社会使用价值评价值最低,为2.9分,等级为"中";指标层中植物材料的选择、外部交通便捷性、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值都在4分以上,等级都为"优";驳岸处理方式、内部空间通达性、公共设施的布置、活动空间的丰富性和照明系统的布置评价值都在3分以下,评价等级都为"中";3水东湾红树林综合评价值为3.527分,评价等级为"良",说明水东湾红树林景观的质量良好。
陈燕郑松发武锋周海涛
关键词:红树林景观质量层次分析法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和树种组成被引量:146
2014年
系统综述了中国东南沿海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及其面积变化特征。红树林的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和底质等。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由海南岛向北,随着纬度逐渐升高,气候带由中热带(海南岛南部)、北热带(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台湾岛南部)、南亚热带(广西省、广东省、台湾省北部和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到中亚热带(福建省北部和浙江省沿海),红树林分布面积和树种数都显著降低,林相也由乔木变为灌木,树高降低,充分显示温度对红树林分布的宏观控制作用。中国红树林的总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104hm2,1950年约为4.2×104hm2,2001年为2.28×104hm2,总体上,中国红树林面积在急剧萎缩。2001年,中国各主要省份现存红树植物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广东省(9 084.0 hm2)、广西省(8 374.9 hm2)、海南省(3 930.3 hm2)、福建省(615.1hm2)、香港特别行政区(510 hm2)、台湾省(278 hm2)、浙江省(19.9 hm2)、澳门特别行政区(60 hm2)。另外,从红树植物的种类组成上来看,加上2种从国外成功驯化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目前中国红树林现有真红树植物26种,半红树植物12种,合计38种。
廖宝文张乔民
关键词:红树林地理分布
广州南沙人工林海桑属群落及土壤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分析广州南沙人工红树植物海桑属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的动态变化,揭示红树植物海桑属群落及土壤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近5年的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遭受寒害对纯林海桑群落的影响最大:寒害后海桑林全部死亡,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短叶茳芏迅速占据海桑林迹地;无瓣海桑+海桑混交林群落物种变化最为明显,其中无瓣海桑的郁闭度寒害后随着植被的恢复逐渐增加到35%,密度下降到450株·hm-2,出现了三叶鱼藤和海雀稗,林下未见无瓣海桑幼苗。2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改变,土壤黏粒的比重增加,质地均一,pH值呈现下降的趋势,盐分含量增加,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速效氮由于水体淋溶及植物吸收呈现下降的趋势。
张晓君管伟朱宁华廖宝文徐蒂
关键词:土壤特性
不同潮汐和盐度下红树植物幼苗秋茄的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借助室内潮汐模拟系统,分析秋茄幼苗的叶片、茎,根在不同淹浸时间梯度和盐度梯度下N、P、K、Ca、Cl、Mg、Al、Fe、Zn、Cu、B等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水文因子能够显著影响秋茄不同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幼苗的元素化学计量在盐度和淹浸两类水文因子下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特别是N、K、Ca、Cl、Mg、Na、Zn,Cu元素含量在不同程度的水文胁迫下存在明显的差异;盐度组内,幼苗对Na,Cl的选择性吸收随盐度增高而增强,同时对K、Ca,Mg的吸收减弱;随盐度的增大,盐分(Na、Cl、K、Ca、Mg)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表现出趋同效应;淹浸组N∶P比为3—11,盐度组N∶P比为6—15,明显小于同类研究。综合分析认为秋茄幼苗受到N元素限制,而P元素始终未成为限制因子,随水文胁迫的加强,N限制也加大,且盐度胁迫比淹浸胁迫表现的更明显。通过化学计量学和水文学的分析,为摸清中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的主要红树植物秋茄的适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刘滨尔廖宝文方展强
关键词:红树林秋茄盐度化学计量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