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1102FKDA005) 作品数:47 被引量:173 H指数:7 相关作者: 白海 王存邦 赵强 王莹 葸瑞 更多>> 相关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原发性局限性胃肠道淀粉样变性一例 2021年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细胞外异常蛋白纤维在各种器官和组织中沉积引起。淀粉样蛋白由错误折叠的、不溶的、有毒的多肽聚集体组成[1]。迄今为止,至少有40种不同的蛋白质被定义为淀粉样变源性蛋白,引起全身性和局部性疾病[2]。淀粉样变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感染等,最常累及心脏、肾脏和外周神经,胃肠道累及较少见。 王莹 王莹 吴涛 吴涛 赵强 白海关键词:淀粉样变性 刚果红染色 BCL-2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3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明显改善。然而,由于耐药性等其他问题,MM仍然无法治愈。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在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BCL-2靶向治疗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MM的方法。本文回顾了BCL-2靶向治疗MM的研究进展,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策略的前景。 陈雅洁 侯勇哲 游静茹 杨璐 白海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大黄素甲醚对脑损伤大鼠bcl-2、bax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观察大黄素甲醚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s)移植术后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将40只2~3个月龄,体重200~250 g清洁级Wistat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颅脑外伤组( TBI 10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 HUC-MSCs 10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HUC-MSCs)+大黄素甲醚组(10只)。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s)移植后7 d、14 d和21 d,模型各组取脑组织用于检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损伤大鼠bcl-2基因的表达显著,bax基因的表达减弱,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s)移植+大黄素甲醚组上述表达更为显著。结论大黄素甲醚可通过降低凋亡基因bax表达而发挥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李长栋 荔志云 季玮 孙建军 杨永林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性颅脑损伤 大黄素甲醚 BAX基因 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背景:研究显示芍药苷具有补血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机体的造血及免疫功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有何影响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成脂及成骨诱导法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芍药苷干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水平,RT-PCR检测芍药苷干预后白细胞介素6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芍药苷浓度为2μmol/L和10μmol/L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10μmol/L芍药苷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10μmol/L芍药苷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和m 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得出,一定浓度的芍药苷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基因表达。 晁二涛 白海 王存邦 葸瑞 欧剑锋 赵强关键词:骨髓 间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芍药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红景天苷对阿糖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阿糖胞苷(Ara-C)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凋亡影响及其机制。体外分离培养hBMMSC,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特异性染色鉴定hBMMSC体外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验分4组:对照组、Ara-C组、salidroside组、Ara-C+salidroside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RT-PCR法检测BCL-2、BAX mRNA表达。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分离培养hBMMSC;细胞表达CD44、CD29和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成骨、成脂诱导21 d,茜素红染色可见钙化结节,油红O染色有质滴出现;Ara-C对红景天苷处理的hBMMSC的增殖抑制程度较未经红景天苷处理的hBMMSC明显减低(P<0.05);在凋亡方面,Ara-C作用48 h后hBMMSC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而中剂量红景天苷处理的细胞凋亡率较Ara-C组降低,BCL-2基因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Ara-C诱导的hBMMS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表达调控有关。 魏玉萍 白海 孙延庆 包慎 茜瑞 刘琳关键词:红景天苷 间充质干细胞 阿糖胞苷 凋亡 miR-155在低氧环境中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因子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miR-155在低氧条件下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因子表达的调控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将miR-155模拟物转染至MSC中,构建miR-155高表达的MSC细胞。在水合氯化钴(CoCl2·6H2O)模拟的化学低氧环境中,用脂多糖(LPS)刺激MSC的免疫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其转染效果,并检测IL-6、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GF-β、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6、IL-8、TGF-β及SDF-1α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Hl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较阴性对照组,miR-155转染组的IL-6、IL-8表达上调(24.201±1.536对1.802±0.058,P〈0.01;24.406±4.611对7.407±1.553,P〈0.01),iNOS mRNA表达下调(0.151±0.035对32.925±1.632,P〈0.01)。同时,HIF-1α在低氧环境下高表达(45.093±3.371对2.210±0.498,P〈0.01),且低氧miR-155转染组较低氧对照组上调更为显著(102.965±4.449对45.093±3.371,P〈0.01)。低氧miR-155转染组IL-6、IL-8上调较miR-155转染组更加显著(65.670±10.613对24.201±1.536,P〈0.01;35.537±2.285对24.406±4.611,P〈0.01);miR-155下调iNOS表达(0.235±0.003对0.612±0.043,P〈0.01),低氧条件下更为显著(0.087±0.002对0.235±0.003,P〈0.01)。低miR-155组SDF-1α、TGF—β mRNA表达均上调(5.690±1.655对0.841±0.194,P〈0.01;6.982±1.353对0.632±0.184,P〈0.01),上清中细胞因子SDF-1α表达水平为24.609±2.584对25.359±2.455(P=0.760);TGF-β表达水平为0.568±0.019对0.345±0.037(P=0.002)。结论低氧条件下,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从而下调iNOS基因及蛋白,由此促进miR-155正向调控MSC免疫因子的表达。 韩潇 白海 尹娇娇 杨柯 韩燕霞 欧剑锋 王存邦 吴涛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细胞低氧 微RNAS 乏氧诱导因子1Α CD123靶向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 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2021年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质性强,可累及皮肤、淋巴结和骨髓,预后不佳。目前,对BPDCN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主要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为主的方案,针对化疗有很高的反应,但中位无事件生存期通常很短,一般不到两年。2018年,SL-401被批准为首个针对2岁及以上BPDCN患者的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的出现为患者的生存提供了希望。本文将重点探讨靶向治疗的优势及最新的思考。 王莹 许文婧 李转丽 杨柯 赵霄晨 白海(审校)关键词:恶性肿瘤 CD123 靶向治疗 黄芪甲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纯化hBMSC;流式细胞术检测hBMSC表面标志;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干预72 h后hBMSC的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经黄芪甲苷干预后hBMSC对SCF、VEGF、SDF-1、GM-CS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hBMSC;不同浓度(20、40、80、160、320 mg/mL)的黄芪甲苷可促进hBMSC增殖(P<0.05),其中160 mg/mL组促增殖最明显;黄芪甲苷可促进hBMSC对SCF、VEGF、SDF-1 mRNA的表达,而GM-CSF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芪甲苷可促进hBMSC体外增殖,可能与其促进hBMSC对SCF、VEGF、SDF-1 mRNA表达有关。 彭小娟 白海 王存邦 葸瑞 晁二涛关键词:黄芪甲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细胞因子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心理护理 被引量:17 2018年 恶性血液病目前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大多化疗药物对血管都有刺激性,且传统输液技术因反复多次的穿刺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避免传统输液技术的不足,给长期化疗及反复输液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将主要阐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心理护理。 吴金荣 王晓婧 张晓燕 白海关键词:血液病 护理 UMSCs对U87MG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ll cells,UCMSCs)与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细胞(U87 Malignant glioma cells)体外共培养,模拟肿瘤生长的内环境,以及其对U87MG细胞增值作用的影响及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方法。方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用MTT法测定UMSCS上清液对U87MG的影响,用瑞士染色法检测U87MG形态学变化。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UMSCS对U87MG有抑制作用。96小时培养后1:8、1:4、1:2及未稀释的UMSCs上清液对U87MG的抑制率分别为17%,24%,37.2%及46.4%,U87MG细胞形态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由多角形变为梭形,突起消失,细胞间骨架结构断裂。结论:通过对共培养前后U87MG与UMSCs共培养后形态学变化、生长曲线变化及对生长周期的影响作用的观察分析,得出UMSCs及其上清液对U87MG有抑制作用,而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孙建军 李长栋 荔志云 白海 赵强 张姝婷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共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