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052)
- 作品数:33 被引量:217H指数:8
- 相关作者:史家欣李家树李小民邹秀珍潘立业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医科大学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h1/Th2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Th1、Th2细胞能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协调参与各种免疫炎性反应;Th1/Th2失衡引起的免疫紊乱,可能影响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可能存在Th1/Th2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进一步了解和认识COPD的免疫炎症失衡规律,对提高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陈烁于凡珍史家欣李家树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炎症
- 床旁超声预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困难脱机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 2021年
- 有创机械通气(IMV)是ICU患者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方法。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呼吸性相关肺损伤,而过早拔管脱机有再次插管的可能。如何预测脱机的时机至关重要。临床上判断脱机拔管的指标众多,大多有创、复杂,近年来床旁超声因其无创、动态、实时、无需搬动患者及易于反复检查的特点,对患者心、肺、膈肌等进行检查,也应用于患者脱机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床旁超声预测IMV患者脱机指标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临床医生对床旁超声的了解。
- 陈冬梅史家欣陈晓兵陈雪峰
- 关键词:床旁超声
- 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7
- 2014年
- 糖皮质激素(Glucocoaicoids,GC)在炎症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损伤等)和风湿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抑制炎症反应。GC的抗炎作用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GC抗炎作用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史家欣李家树
- 关键词:抗炎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炎症性疾病风湿性疾病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应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6月-2014年10月240例机械通气VAP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并每天进行脱机试验判断;A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治疗,B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溴索静脉滴注,C组在B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排痰机振动排痰;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定期进行血常规、动脉血气和胸片检查,统计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比3组患者的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两两之间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均得以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显著优于A组(P<0.05),C组患者显著优于B组(P<0.05);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B组的82.5%和A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在VAP患者中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氨溴索治疗。
- 郑宏温燕郭琳李小美吴叶荣
- 关键词:氨溴索振动排痰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ICU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后HFNC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ICU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在无创机械通气脱机后行HFNC治疗。根据患者HFNC治疗效果,分成失败组、成功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体质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基础疾病、氧合指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氧分压(PaO_(2))、24h内液体输入量、初始HFNC流量、入院时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24h内腹腔引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pH值、撤机指征是否达标、并发症。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FNC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2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98(8.67%)例,治疗失败22(18.33%)例。失败组APACHEⅡ评分>25分、氧合指数<186、SOFA评分≥5分、pH值<7、撤机指征不达标、并发症控制不良占比显著高于成功组。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25分、氧合指数<186、SOFA评分≥5分、pH值<7、撤机指征不达标、并发症控制不良是HFNC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论:ICU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后HFNC治疗失败主要与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SOFA评分、pH值、撤机指征不达标、并发症控制不良密切相关。
- 陆思烨史家欣谢永鹏周伟叶冲冲王言理
- 关键词:机械通气氧合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PH值
- 肺栓塞患者溶栓后进行有氧运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溶栓后进行有氧运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120例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卧床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治疗1d、7d及14d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肺动脉压(PAP)、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氧分压(PaO_2)及血脂代谢情况,统计肺栓塞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AOI、PAP、NO、PO_2、PCO_2及血脂代谢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肺栓塞复发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溶栓后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安全有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郭祥君史家欣李家树李蒙蒙
- 关键词:有氧运动肺栓塞可行性复发率有效性
- 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2019冠状病毒病中的应用展望被引量:1
- 2022年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各种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均可表现为ARDS,其死亡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炎和组织修复能力,其安全性也得到了部分证实,是治疗ARDS的潜在有效措施之一。
- 王功硕夏婷婷史家欣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微小RNA与肺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nucleotide)的小分子非编码的单链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在许多肺部疾病中表达异常、参与了诸多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将miRNA与肺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史家欣李家树李小民王虹
- 关键词:小鼠巨噬细胞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血管内皮细胞Β-连环蛋白小鼠死亡率肺癌诊断
- 脑出血并发急性肺栓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目的通过脑出血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危险因素、诊治过程和预防策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脑出血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脑出血后1周确诊急性肺栓塞,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病情缓解,未加重脑出血。脑出血后卧床、肢体制动、使用脱水、利尿、止血等药物是并发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临床可通过物理方式及药物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结论脑出血后容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上可通过气压治疗或抗凝药物来减少发生率,治疗上需权衡肺栓塞致死与脑再次出血风险,综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脑出血血肿稳定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或许是安全有效的。
- 张嫚史家欣李家树
-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
-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联合快速现场评价诊断纵隔病变18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联合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纵隔病变患者,均行TBNA及ROSE技术检测。根据最终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TBNA联合ROSE技术的诊断效能及与最终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观察TBNA联合ROSE技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BNA联合ROSE技术诊断纵隔病变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16.7%,漏诊率为29.4%,无一例误诊。TBNA联合ROSE技术与最终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2%。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窦性心动过速2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5例,声音嘶哑1例,无大咯血发生。结论 TBNA联合ROSE技术诊断纵隔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是一种有效减少二次TBNA的安全技术。
- 赵青吴兴萍梁程程张趁英史家欣李家树
-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