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1NZYTH03)
- 作品数:14 被引量:88H指数:5
- 相关作者:钟金城柴志欣王永武志娟刘仲娜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教育部青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系统进化研究
- 野牦牛属高寒地区的特有物种,是我国最珍贵的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之一,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牦牛是家牦牛的近缘野生种,在青藏高原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很好的育种材料,科学研究已证明家、野牦...
- 钟金城柴志欣马志杰王永杨万远拉环
- 关键词: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系统进化
- 西藏牦牛mtDNA COⅢ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关系
- 牦牛(Bos grunniens)是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3 000-5500 m,对高寒、缺氧、枯草期和冰封期等极端生态环境具有极强适应能力的特有畜种。动物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具...
- 宋乔乔赵上娟姬秋梅柴志欣张成福信金伟钟金城
- 关键词:西藏牦牛MTDNA系统进化
-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的分析研究
- 牦牛与普通牛的种间杂种犏牛雄性不育机理一直是畜牧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犏牛雄性不育机理,国内外学者从解剖生理学、内分泌学、组织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但至今尚未得到确切的、有说服力...
- 钟金城姬秋梅柴志欣刘仲娜曾贤彬宋乔乔杨琴马志杰
- 关键词:犏牛牦牛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
- 牦牛线粒体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在研究牦牛起源分化过程中,mt DNA作为良好的遗传标记用来构建系统发育树。线粒体是活细胞产能所必需的,其正常功能对维持牦牛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因此mt DNA还可用于牦牛高原环境适应性和高原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牦牛mt DNA对于探讨牦牛的起源进化、分化分类、高原适应性、遗传育种、资源保护及利用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年来mt DNA在牦牛起源进化、高原适应性、高原医学和遗传育种四个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了牦牛线粒体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意义。
- 陈攀攀柴志欣钟金城
- 关键词:牦牛线粒体基因起源进化
- 牦牛FSHR基因5′端部分序列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利用PCR和T-A克隆技术,测定了麦洼牦牛和杂种犏牛的FSHR基因5′端侧翼区和第1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并运用BLAST、DNAMAN、Clusta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与其他物种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对分析,为牦牛FSHR基因结构、犏牛雄性不育、牦牛遗传多样性,以及FSHR基因与牦牛的繁殖、产肉、产奶性状相关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牦牛和犏牛FSHR基因5′端侧翼区长度为970bp,普通牛、羊和猪的该序列长度分别为970、973和981bp,序列长度差异较小;序列突变以碱基替换为主,牦牛与犏牛、普通牛、羊及猪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4%、99.3%、98.2%、96.9%,一致性较高,为同源基因。聚类分析中牦牛与犏牛首先相聚,再依次与普通牛、羊、猪聚在一起。根据核苷酸序列推测,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牦牛和犏牛的该蛋白疏水性,蛋白的亲水性和稳定性较差,为不稳定的脂溶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随机卷曲为主。
- 李雯罗虹柴志欣钟金城
- 关键词:牦牛FSHR基因克隆
- 牦牛HSFY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Y染色体上的热休克转录因子(HSFY)是精子发生障碍的候选基因之一。通过克隆牦牛HSFY基因,并与普通牛Y染色体上的84条HSFY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牦牛HSFY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与普通牛基因组中的相应序列的一致性高达99.54%。牦牛、普通牛的该基因具有4处插入/缺失,且序列与其相邻序列极为相似。在1 012-1 020 bp(Ⅰ)处有AAAGAAGA/TG等9个核苷酸缺失,位于内含子内;在1 071-1 073 bp(Ⅱ)、1 249-1 251 bp(Ⅲ)处分别有AAG、CCA/C等3个核苷酸缺失,位于第二外显子内,分别导致赖氨酸和组氨酸的缺失;在1 708-1 710 bp(Ⅳ)处有CAA 3个核苷酸缺失,位于3'末端非编码区。在普通牛的84条HSFY基因序列中Ⅰ、Ⅱ、Ⅲ、Ⅳ插入/缺失分别有29、3、2、1次。未发现Ⅱ、Ⅲ同时缺失的拷贝,但Ⅱ、Ⅲ缺失均伴有Ⅰ缺失,且导致了蛋白三维结构的变化。牦牛HSFY是在睾丸中表达的多拷贝基因,经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偏好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
- 曾贤彬王永刘仲娜马志杰海汀钟金城
- 关键词:牦牛精子发生
- 牦牛高原低氧适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人们对不同海拔地区的动物进行解剖学比较并利用基因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得到了低氧适应解剖学依据并挖掘出100多种与低氧适应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初步揭示了一些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物种,是研究高原适应极好的模式动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牦牛的组织解剖、生理生化、低氧适应基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牦牛对低氧环境适应的研究进展,为揭示牦牛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和牦牛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 张思源柴志欣钟金城
- 关键词:牦牛低氧适应分子机制
- 小分子非编码RNA与雄性不育被引量:1
- 2016年
- 小分子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 RNA)是一类20-30个左右核苷酸长度的RNAs,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但在调控机制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有两类snc RNAs,即mi RNAs和pi RNAs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它们在动物睾丸组织中表达异常会导致精子生成障碍从而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综合分析了snc RNA的结构、功能以及对雄性动物生育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snc RNA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 廖珂柴志欣钟金城
- 关键词:精子形成雄性不育
- 牦牛MC1R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 2014年
- 旨在为探究牦牛MC1R基因多态性与毛色形成的相关性,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64头牦牛(33头黑色九龙牦牛,31头白色天祝白牦牛)的MC1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和九龙牦牛均有3种基因型(AA、BB、AB),但天祝白牦牛的多态性较低,而九龙牦牛表现为中度多态。经χ2适合性检验,2个牦牛品种在该基因多态位点上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与AA型在该片段的第179位碱基处存在C→A单碱基突变;第214位碱基处发生T→C突变。
- 陈思柴志欣王永钟金城
- 关键词:牦牛MC1R基因PCR-SSCP基因多态性
- 牦牛MC1R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多态性研究
-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之一,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的牧草资源,对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其中牦牛毛(包括尾毛、毛绒)作为特种动物毛,产量大,质量好,除...
- 陈思钟金城王永柴志欣马志杰
- 关键词:牦牛MC1R基因克隆测序PCR-SSCP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