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6]157)
- 作品数:5 被引量:106H指数:5
- 相关作者:黄东风陈超王果李卫华邱孝煊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桃树流胶病防治药剂“流胶灵”的研制及其防治流胶病试验
- 桃树流胶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本课题组研制的涂抹类桃树流胶病防治药剂一"流胶灵"具有良好的粘胶性、悬浮性和流动性;流胶灵涂抹处理桃树45d后,对流胶病的防治效果达81.6%,优于多茵灵40.2%的防治效果。
- 葛慈斌黄素芳林抗美郑雪芳刘波
- 关键词:桃树流胶病
- 文献传递
-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对1995-2004年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阐述了近10年来福建省12条主要水系、主要湖泊水库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从2002年起,福建省水域环境质量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12条主要水系和湖泊水库的Ⅰ-Ⅲ类水质所占比例分别从2002年的90.6%和77.8%下降至2004年的83.6%和36.4%;近海域海水一、二类水质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47.3%下降至2004年的32.3%;分析了引起福建省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和水产养殖;并提出了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 黄东风王果陈超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 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及其防治技术探讨被引量:24
- 2007年
- 通过对闽江中上游流域福建省内的25个县(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进行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05年全年排放入水环境的CODC r、TN和TP分别为102050.5、66578.56和20712.41 t,各占53.90%、35.16%和10.94%;总等标排放量为280 506.1×106m3,其中CODC r、TN和TP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6803.368×106、66578.55702×106和207124.1×106m3,污染率指数分别为1.64%、21.30%和77.07%,故磷和氮是该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率指数排在前3名的污染源为农田水土(养分)流失、水产养殖和畜禽粪尿,其污染率指数分别为45.78%、30.60%和11.29%,三者总和占全流域污染率的87.67%,是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2)各县(市)间相比较,全年等标排放量以闽清县居第一位,达24 520.6×106m3,污染率指数为8.74%;浦城县和建瓯市次之,等标排放量分别达21968.64×106和20790.39×106m3,污染率指数为分别为7.83%和7.41%。不同县(市)的主要污染源有所不同,例如闽清县、屏南县、政和县等是以农田水土(养分)流失为主要污染源,泰宁县、邵武市等是以水产养殖为主要污染源,因此,不同县(市)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应有所侧重。最后提出了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 陈超黄东风邱孝煊李卫华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 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 通过对闽江中上游流域福建省内的25个县(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进行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
- 陈超黄东风邱孝煊李卫华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 文献传递
-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被引量:48
- 2006年
- 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严重性,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及主要影响因子,总结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及其控制与管理措施,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发展趋势。
- 黄东风王果陈超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管理与控制
- 水口库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及其防治对策被引量:18
- 2008年
- 通过对水口库区流域内18个镇(乡)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该流域全年CODcr、TN和TP的排污量分别为6288.87t、4450.07t和1448.82t,总等标排放量为19357.55×106m3,其中CODcr、TN和TP的污染率指数分别为2.17%、22.99%和74.85%,故磷和氮是水口库区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率指数大小排在前3位的污染源为农田水土流失、水产养殖和畜禽粪尿,分别为41.95%、36.81%和10.60%,三者总和占全流域污染率的89.36%,是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各乡镇间相比较,2005年全年等标排放量以黄田镇居第1位,达2942.14×106m3,污染率指数为15.20%;水口镇和东桥镇次之。不同乡镇的主要污染源有所不同,例如黄墩办、水东办以生活污水为主,炉下镇、大横镇等以畜禽粪尿为主,梅溪镇、东桥镇等以农田养分流失为主,水口镇、尤溪口镇等以水产养殖为主,不同乡镇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应各有所侧重。最后提出水口库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 黄东风李卫华邱孝煊陈超
- 圆叶决明硼胁迫症状及施硼效应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红壤中硼元素胁迫(缺乏或过量)对圆叶决明植株硼含量、生物产量、植株叶片的形态结构和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硼肥处理相比,施用不同浓度的硼肥(1,3,5和7mgB/kg土)均能明显提高圆叶决明植株硼含量和植株于重,增幅分别为87.33%~549.33%和48.6%~86.2%,其中以3mgB/kg土处理的植株于物质重最高.为2.57g/株.增加率为86.2%;当施用5mgB/kg土时.圆叶决明植株的硼含量为79.981mg/kg.并开始出现硼中毒症状,7mgB/kg土处理的圆叶决明硼中毒症状更为明显;圆叶决明硼胁迫(缺乏或过量)时叶肉细胞叶绿体数量减少,叶绿体与细胞壁的结合松散,基质片层的重叠较少,柱状基粒的数量很少或没有;硼缺乏胁迫时.对叶绿体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破坏叶绿体双层膜结构和基粒片层的垛叠,以及促进脂质片层的溶解;而硼过量胁迫时.对叶绿体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破坏基粒和促进脂质片层的溶解,而对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山地红壤区圆叶决明施用硼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的硼肥(1.5,3.0,4.5kgB/hm^2)处理均能增加圆叶决明植株的硼含量和生物产量.增幅分别为13.0%~32.4%和7.2%~34.2%。
- 黄东风翁伯琦熊德中罗涛应朝阳
- 关键词:山地红壤圆叶决明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