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4323110006) 作品数:14 被引量:93 H指数:8 相关作者: 彭清华 彭俊 谭涵宇 李建超 黄学思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青光安有效组份对兔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探讨青光安有效组份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青光安有效组份作用于滤过性手术后兔眼(D,E,F,G组),通过与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MMC组(C组)的比较,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术后MMC组及有效组份2组(E组)眼压回升缓慢,第4wk时眼压仍为最小,该两组眼压值与其他组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纤维细胞个数组间比较,除组份1组与组份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除C组与E组、B组与G组、F组与G组间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术后眼压异常回升、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青光安有效组份2和MMC都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瘢痕组织增生,具有明显的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作用。 刘艳 彭清华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青光安缓释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青光安缓释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过程中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实验用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MMC组、青光安组分1~4组和安慰剂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行小梁切除+虹膜根部切除术,并进行相对应的处理。术后眼部常规检查,用药4周后进行术眼HE染色和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术后MMC组和青光安组分2组眼压低于其他各组(P<0.05);两组滤过道轮廓清晰,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较其他各组少,且两组CollagenⅠ蛋白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而MMC组Smad3、Smad4的蛋白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青光安组分2能使TGF-β/Smad通路的信号传导减弱,抑制滤过道瘢痕形成,安全性优于MMC。 欧阳云 彭俊 彭俊 黄学思 陈晓柳 吴权龙 吴权龙 李文娟 谭涵宇关键词:青光眼 从“血瘀”角度探讨原发性青光眼的病机和研究进展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以特异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参与的因素较多,但最终的通路都是视神经细胞的凋亡。局部的血供状态对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医从"血瘀"角度论治原发性青光眼取... 喻娟 彭俊 彭清华 蒋幼芹 张丽霞 江冰 李翔 孙河关键词:青光眼 病机 血瘀证 文献传递 青光安缓释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相关mRNA的影响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青光安缓释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过程中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相关mRNA的影响,探讨青光安缓释剂对滤过道瘢痕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判断其安全性。方法:通过高通量中药筛选体系提取4种青光安有效组份,并制成缓释药膜。将48只实验用兔分为8组,每组6只。分别为:A:空白组;B:模型组;C:MMC对照组;D:有效组份1组;E:有效组份2组;F:有效组份3组;G:有效组份4组;H:安慰剂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兔眼行常规小梁切除+虹膜根部切除术;C组在术中联合应用MMC;D、E、F、G 4组分别在结膜下植入相对应的青光安缓释药膜;H组植入安慰剂膜片。术后各组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用药4周后处死实验用兔,取术眼滤过道巩膜组织,进行HE染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C、E两组眼压回升缓慢,第4周时两组眼压低于其他各组(P<0.05)。(2)C、E组术后都能维持有效滤过泡,B组滤过泡在术后两周内基本都变为无功能滤过泡或消失,D、F、G、H组在术后第4周都有少量功能性滤过泡存在。(3)HE染色见C、E两组滤过道轮廓清晰,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少,其他各手术组滤过道轮廓消失,被大量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填充。(4)C组Smad3、Smad4的mRNA表达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C组和E组CollagenⅠ的mRNA表达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青光安有效组份2可能与TGF-β竞争性结合TGF-β受体,或者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因子的生成减少TGF-β的产生,使TGF-β/Smad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信号传导减弱,抑制滤过道瘢痕形成。且通过局部给药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优于MMC。 欧阳云 彭俊 彭俊 彭清华 谭涵宇 黄学思 陈晓柳 吴权龙 吴权龙关键词:青光眼 青光安对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眼压和抗滤过道胶原纤维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光安4中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眼压和滤过道胶原纤维的影响,探讨青光安有效组份在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青光安有效组份作用于滤过性手术后的兔眼(D、E、F、G组),通过与空白组(A组)、模... 黄学思 李苑碧 彭俊 陈晓柳 欧阳云 彭清华关键词:中医眼科学 青光眼 眼压 胶原纤维 文献传递 青光安对兔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道α-SMA和FN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抗兔眼青光眼术后滤过道α-SMA和FN的影响,探讨青光安有效组份在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新西兰长耳白兔按体重分成8组,每组6只,分别为:A组(空白组)、B... 黄学思 李苑碧 彭俊 陈晓柳 欧阳云 彭清华关键词:中医眼科学 青光眼 Α-SMA FN 文献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改变及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型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内皮素(ET)、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von Willebrand因子(v WF)、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ET-1、TXB2、β-TG、v WF和T/K比值升高,6-ketoPGF1α下降。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肾亏虚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TXB2、β-TG、v WF、6-keto-PGF1α和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痰湿泛目证组与正常组相比,T/K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正常对照组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肾亏虚证次之,痰湿泛目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痰湿泛目证的趋势。 徐剑 彭俊 姚小磊 喻娟 龙达 李建超 曾志成 彭抿 彭清华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医证型 血管内皮 血小板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型青光眼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高(VH)、中(VM)、低(VI)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值、红细胞压积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红细胞压积升高(P<0.01)。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肾亏虚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高(VH)、中(VM)、低(VI)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值、红细胞压积升高;痰湿泛目证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压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臂-脉络膜充盈时间(A-CT)、臂-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A-AT)、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A-V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A-CT、A-AT、A-VT延长。其中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组与痰湿泛目证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正常对照组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肾亏虚证次之,痰湿泛目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痰湿泛目证的趋势。 姚小磊 彭俊 李建超 徐剑 曾志成 彭抿 龙达 彭清华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医证型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血液流变学 青光安Ⅱ号方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热休克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高眼压(EIOP)大鼠模型,观察青光安Ⅱ号方对慢性EIOP大鼠视网膜热休克蛋白(HS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均采用烧灼巩膜表浅静脉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监测造模后大鼠的眼压,使其维持在25 mm Hg(1 mm Hg=0.133 k Pa)以上持续8周视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青光安Ⅱ号方低、中、高剂量组、益脉康组,并开始灌胃。灌胃后14 d、28 d分别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HSP27、HSP60、HSP70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三种HSP在正常视网膜中均有表达;在EIOP模型中,三种HSP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后14 d:青光安Ⅱ号方低、中、高剂量组、益脉康组大鼠的视网膜HSP27、HSP6及HSP70的表达均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P27的表达,青光安Ⅱ号方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益脉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60及HSP70的表达各灌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后28 d:各灌药组HSP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青光安Ⅱ号方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益脉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烧灼巩膜表浅静脉法建立大鼠EIOP模型成功率较高,眼压能有效的维持在高眼压状态;(2)EIOP大鼠视网膜中HSP27,HSP60,HSP70的表达均会应激性增多;(3)与模型组比较,青光安Ⅱ号方能促进实验性EIOP大鼠HSP27、HSP60、HSP70的表达;(4)通过实验观察初步说明青光安Ⅱ号方高剂量组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优于益脉康分散片。 刘悦 周亚莎 徐剑 彭俊 张又苇 戴宗顺 覃艮艳 王英 彭清华 陈向东关键词:慢性高眼压 蛋白质印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改变及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原发性开... 彭俊 徐剑 姚小磊 龙达 李建超 喻娟 曾志成 彭抿 江冰 彭清华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医证型 血管内皮 血小板功能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