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4012)
- 作品数:33 被引量:244H指数:11
- 相关作者:韩宝明李得伟张琦鲁放董宝田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乘客集散仿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中运用乘客集散微观仿真的理念。将传统方法和乘客集散仿真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的应用条件和实施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集散仿真的重要意义。研究既有的典型乘客集散仿真系统的基本特征,比较系统在我国应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案例,对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乘客集散仿真系统MTR-PedSIM在西直门车站中的仿真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验证发现,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和运营方面,MTR-PedSIM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李得伟鲁放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集散
- 地铁车站换乘通道合理长度评估方法被引量:7
- 2014年
- 地铁车站换乘通道的长度对地铁客流组织、乘客出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地铁换乘站换乘通道长度合理性的问题,考虑乘客的差异性,研究了换乘通道长度对客流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地铁车站合理换乘通道长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北京地铁崇文门和复兴门换乘站进行的实例研究,提出了换乘通道合理长度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地铁换乘通道长度与宽度共同决定了通道的客流集散效果,适当增加通道长度能有效缓解客流冲击;但随着地铁换乘通道长度的增加,长通道缓解客流对站台冲击的效果会减弱。所提出的建议可供地铁换乘车站设计作参考。
- 李得伟尹浩东
- 关键词:地铁换乘通道
- 一种逆向改进型A*路径搜索算法被引量:25
- 2007年
- 针对路径搜索和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搜索算法。通过逆序搜索和优化估价函数两种方法,将无向搜索转化为有向搜索,将全局估价转变为局部估价,提高了算法效率,使之更适合处理大规模的路径优化问题,消除了复杂环境下路径搜索中可能出现的假"死"现象,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提高大规模仿真速度的新思路—路径搜索与仿真过程分离。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李得伟韩宝明韩宇
- 关键词:路径搜索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补偿及引导措施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客流预测与实际运营客流之间不断增大的差异,已经成为影响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着重提出在客流总量、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三种不均衡条件下,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运营而应采取的客流补偿和引导措施。研究轨道交通客流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客流与线网结构之间的基本关系,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应用交通需求管理的方法,最后给出网络化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问题的宏观思路。
- 李得伟鲁放韩宇
- 关键词:客流预测交通需求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 基于综合效率的城市轨道交通网规模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按照综合运输效率的观点,重点分析了如何发挥城市轨道交通优势来促进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替代关系,给出了从综合运输效率角度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合理规模问题的研究方法。
- 鲁放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综合运输路网规模
- 中心地空间理论在铁路客运枢纽设施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从枢纽设施的组成、分类方面,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空间理论引入铁路客运枢纽的平面布置设计,提出按照枢纽流线组织,将设施分为高级中心、次级中心、低级中心,并结合了服务区进行布局的方法。以北京南站为例,验证了中心地空间理论在客运枢纽设施布置设计方面应用的有效性。
- 刘娜韩宝明鲁放李得伟
- 关键词:铁路客运枢纽
- 基于物理网络的客运专线网络承载能力研究
- 2013年
- 根据道路交通承载能力研究方法,提出综合考虑网络拥挤、服务水平、择路行为和能力约束等因素的客运专线路网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在假设条件下使旅客可以直接分配到没有旅客列车的物理网上.将旅客的出行阻抗定义为包括出行票价、时间价值和拥挤价值的广义费用,服务水平定义为旅客的实际出行阻抗与最小阻抗之间的比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理网络的客运专线承载能力模型,并设计了包含两阶段算法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对给定的客运专线网络进行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 张红斌董宝田
- 关键词:铁路运输承载能力物理网络
-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基本单元与复杂网络性能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从局部角度与整体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局部角度,分析了轨道交通网络二线、三线和四线的基本组成功能单元,并提出采用换乘次数、路网吸引区覆盖强度和换乘站的负荷强度等指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评价。从整体角度,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在SpaceP拓扑空间中,采用节点的度、群集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等参数来研究轨道交通网络的性能,并从网络拓扑本身来认识网络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网络最基本的形式为放射、交叉、环形,三角与环形、三角与三角及多三角都是较为理想的复合形式;在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中,随节点的度增大,其概率分布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群集系数等于1的站点较多,网络中直达站点和换乘1次就可完成出行站点之和超过了总数的80%,可认为该网络出行较便捷。
- 马嘉琪白雁韩宝明
- 关键词: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分析网络性能
- 基于事件调度的客运专线能力仿真系统
- 2011年
- 通过事件调度的原理构建仿真系统,并给出了路网状态更新矩阵、事件调度模型和仿真评价模型。通过仿真系统能准确的统计列车的延误和路网的能力利用率,并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识别路网的瓶颈,给出瓶颈疏导建议,有利于运行图系统下一步的优化调整。最后,对武广客运专线建立了仿真系统,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武广客运专线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价。
- 张红斌董宝田
- 关键词:客运专线仿真模型事件调度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群体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群体行为的产生机理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乘客流稳静的概念,用以描述对乘客流状态突变倾向的缓解作用。结合车站设施属性及乘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应用乘客群体行为模型,采用仿真情景试验方法,从乘客流流量、密度与速度三个方面量化研究乘客流稳静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方式,从而揭示乘客流状态突变的内在机理。试验数据显示:设施相对距离对乘客流平均流率衰减具有直接作用;通道出入口设施的相对能力对通道乘客流密度具有影响作用,这种作用与乘客流规模存在内在关系;流线交叉对乘客流速度突变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且同时伴随密度的变化。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分别针对流量、密度、速度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引导、组织与控制乘客流的策略。
- 张琦韩宝明
- 关键词: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车站行人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