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9C-04)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云飞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胡塞尔
  • 7篇现象学
  • 3篇发生现象学
  • 2篇动机
  • 2篇先天
  • 2篇先验
  • 2篇向度
  • 2篇目的论
  • 1篇单子
  • 1篇第一哲学
  • 1篇形而上学
  • 1篇休谟
  • 1篇休谟问题
  • 1篇意向性
  • 1篇哲学
  • 1篇知性
  • 1篇视域
  • 1篇歧义性
  • 1篇前科学
  • 1篇主义

机构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李云飞

传媒

  • 3篇现代哲学
  • 2篇学术研究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活世界”问题的历史现象学向度被引量:8
2012年
作为胡塞尔后期思想的核心,“生活世界”问题已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胡塞尔本人对“生活世界”概念表述的歧义性:“前科学的直观的周围世界”、“具体的生活世界”和“原初的生活世界”等诸种含义彼此错综交织,构成难以释解的谜团。
李云飞
关键词:历史现象学向度胡塞尔前科学歧义性
动机引发与视域意向性——论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被引量:1
2014年
在胡塞尔从前期的静态现象学转向后期的发生现象学的过程中,他的"动机引发"概念和"视域意向性"概念扮演了重要角色,二者共同构成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动机引发"概念揭示了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本质,作为被动机引发起来的可能性意识,"视域意向性"概念的形成不仅为开启发生的构造观念提供了理论框架,而且"视域意向性"概念表明自身是一个先验主体性之权能性的系统,而这种权能性系统观念则进一步将我们引向发生性的探究。
李云飞
关键词:发生现象学
胡塞尔的形式-材料图式与先验构造的问题
2011年
作为描述意向体验之构造成就的基本方式,形式-材料图式为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但胡塞尔对于形式-材料图式的态度是成问题的。一方面,他强调形式-材料图式在整个现象学领域始终起作用;另一方面则作了某种限制和保留,他察觉到,并非任何一个构造都具有形式-材料图式,它不适用于内时间意识领域的构造分析。因此,在构造问题上,意向性的较高层次与较深的时间层次之间存在一种冲突。只有遵循现象学回返起源的步伐、深入发生的向度才能消解这一冲突,最终,我们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先验构造的概念。
李云飞
胡塞尔与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被引量:2
2013年
康德哲学试图以现象与物自体的划界超越传统的观念论与实在论之争,并以"先验观念论"标识自己独特的哲学立场,而将各种传统的实在论和观念论斥之为"独断论的"哲学。在实行了先验转向后,胡塞尔明确用康德的"先验观念论"术语标识其先验现象学,但同时将康德哲学斥之为"独断论的"哲学。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的观念论与传统的观念论和实在论之间的通常问题毫不相干,根本没有受到它们相互论争的影响。对此,胡塞尔的现象学与康德哲学在关于世界、先验自我和先天等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凸显出现象学观念论之奇崛的哲学立场。
李云飞
关键词:胡塞尔先验自我先天
回到实事本身:发生性的起源与现象学的历史性向度被引量:1
2012年
现象学以"回到实事本身"为旨归,而先验现象学只有作为发生现象学才能获得其完整的概念,因此,"实事本身"只有在发生的向度上才能最终得以确定。关于发生现象学,胡塞尔明确标识为起源研究,它致力于考察自我与世界之相关性先天的普遍历史性。发生的回问最终追溯到到活的原功能当下,这个活的原功能当下是一个不可再回问的、绝然不可注销的确然之物,一个"绝对的事实"。这个"绝对的事实"构成单子之个体性生成的"本质-ABC",这种个体性的生成是交互主体性的,同时也是目的论的。单子的个体性生成表明先验自我与生活世界之先天相关的普遍历史性。基于这种先验的历史性向度,可以确立现象学之介于基础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的哲学立场。
李云飞
关键词:单子历史性目的论
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被引量:4
2010年
对于自我问题的思考与胡塞尔对现象学的自身反思相伴,可以说,自我观念的演变标志着现象学运思的进程。胡塞尔的自我观念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进而从纯粹性到习性的发展过程。他在《观念I》中对纯粹自我的反思,暴露出纯粹自我观念在现象学上的理论困境,而纯粹自我观念在《观念I》以后的演进,则凸显出习性自我观念形成的必然性。习性自我观念的开显构成胡塞尔从前期的静态现象学向后期的发生现象学转变的动机。
李云飞
关键词:胡塞尔发生现象学习性
现象学的原初经验问题被引量:5
2013年
原初经验是"实事本身"所意谓的东西,现象学还原的要旨在于排除一切前见,剥离一切理念化外衣,以重建我们与经验的直接关联,亦即回到原初经验。自康德以来,哲学在原初经验问题上尝试过三种不同的方案,最终都由于各自或明或暗地执持感性与知性之间的形而上学对立而走入了死胡同。现象学的历史意义在于,通过对感性与知性之间对立的消解,胡塞尔开启了从判断明见性回溯直观明见性的新路径,从而将思想纳入与经验的原初关联。最终,这一原初关联在生活世界的问题性中得以具体展显。
李云飞
关键词:被动性感性知性
胡塞尔对康德的先天学说的批判被引量:2
2015年
胡塞尔曾多次批评康德缺乏真正的先天概念。康德囿于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双重束缚,未能真正把握由笛卡尔所开创的"哲学的先验动机"。胡塞尔认为,康德不是休谟的后继者,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休谟问题",因此,他的问题提法仍然缺乏一种彻底的哲学精神。这导致其拒绝现象学的直观显示的方法,因而陷入一种基于"回溯-建构的"方法的形而上学虚构,最终未能把握真正的先天概念。胡塞尔对康德先天学说的批判旨在阐明现象学的先验的哲学动机,澄清现象学的先天概念。
李云飞
关键词:胡塞尔休谟问题先天
胡塞尔的先验的目的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被引量:1
2013年
胡塞尔晚年致力于历史问题。通过对历史的目的论思义,他开显出一门与传统的历史目的论对立的现象学历史目的论。基于现象学的历史目的论,我们能理解马克思历史目的论批判的内在张力。无论是对历史发展阶段的表达还是对历史目的的表达,甚至在对达成历史目的的途径的表达上,在胡塞尔与马克思之间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由此表明在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开展对话的可能性。
李云飞
关键词:胡塞尔目的论
发生现象学的观念及其问题维度
2013年
发生性起源观念的形成不仅导致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在研究方向上的转变,而且也推进了其问题的深化。先验意识生活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构造综合,它本身受一种先验发生的规则的支配。静态现象学旨在揭示这种普遍的构造综合的先天;发生现象学则在于澄清先验发生的规则。发生的问题性可划分为两种类型:(1)关于具体的统觉类型的发生;(2)关于单子的发生。前者又可划分为三个具体的层次:(1)主动发生;(2)主动性与被动性之间域的发生;(3)被动发生。后者又可划分为:(1)个体单子的发生;(2)交互单子的发生。
李云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