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S013)
-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朴兵刘锦增宋文博更多>>
- 相关机构:安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略论苏轼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被引量:5
- 2012年
-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苏轼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中国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的发展贡献良多。
- 刘朴兵
- 关键词:饮食文化史文学家酒文化茶文化
- 端午粽子的来源与传承被引量:2
- 2013年
- 粽子来源于上古祭祀习俗,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是其两个相对独立的来源。唐代时,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的习俗。
- 刘朴兵
- 关键词:端午粽子
- 略论《敕修百丈清规》中的禅茶制度被引量:3
- 2013年
- 元代德辉重新编修的《敕修百丈清规》继承和完善了前代禅宗清规的饮茶礼仪,并将之进一步仪式化、制度化,最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禅茶制度。在《敕修百丈清规》中,明确规定的大小茶礼约有50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祭祀丧葬茶礼、僧众活动茶礼两大类。《敕修百丈清规》中,茶汤经常连用,不同语境下,"茶汤"的含义是不同的。
- 刘朴兵
- 关键词:禅宗茶文化
- 论隋唐时期大运河对江浙地区城市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的大运河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凿和扩建,开通后漕运成为其主要功能。运河对便利南北交通及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大运河的开通,运河沿线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特别是江浙地区的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隋唐时期江浙地区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江浙地区兴起了一系列的新型城市;第二,江浙地区的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第三,江浙地区的城市经济繁荣,港口城市增多,对外贸易发达;第四,江浙地区的城市突破了传统的"市"、"坊"格局。
- 刘锦增
- 关键词:隋唐时期大运河夜市城市发展
- 略论西夏饮食文化被引量:3
- 2014年
- 西夏境内生活着党项、汉、吐蕃、回鹘等民族,其饮食文化具有多民族的特点。西夏的食物原料由肉乳、粮食、蔬果和盐等调味品组成,主副食烹饪方法多种多样,饮食器具种类众多,丝毫不亚于中原内地,材质以陶瓷为主。西夏的宫廷饮食已相当精美,强调安全可靠。中期以后,官僚贵族的饮食生活多以奢侈相尚,普通百姓的饮食比较简单,农民以粮食为主,蔬菜为辅,肉食较少;牧民则以肉乳为主,粮食为辅。
- 刘朴兵
- 关键词:饮食文化饮食习俗
- 略论中国古代的糖类被引量:4
- 2019年
- 中国古代的糖类主要有饴糖、蔗糖和蜂蜜。饴糖又称麦芽糖,是中国古代起源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糖类。蔗糖是现代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糖类,它利用甘蔗榨汁提纯而炼制。中国古代的蔗糖,按其外形可分为沙糖(砂糖)、"乳糖"和冰糖等。蜂蜜是天然的糖类,西汉以前的蜂蜜均为野蜜,东汉时期中国始有养蜂的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期家蜂蜜作为商品已在市场上出售。在中国语言文化中,不少形容甜的成语用蜜来表达。
- 刘朴兵
- 关键词:饮食文化饴糖蔗糖蜂蜜
- 以古鉴今:论当下商人社会责任观的重建——以宋代商人的社会责任观为例
- 2014年
- 当前,中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商人社会责任缺失的时期,重塑商人形象,重建商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势在必行。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商业繁荣,商人阶层扩大。宋代也是中国古代商人社会责任观增强、完善的时期,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宋代商人秉持以"诚信为本"、"经世救民"、"忠心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等社会责任观。认真分析宋代商人的社会责任观,对当下商人社会责任观的重建具有借鉴意义。
- 刘锦增
- 关键词:商人社会责任观
- 宋代商人价值观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宋代商人的价值观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宋代商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其经商活动,并在其经商实践中反映出来。宋代商人的价值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观上,商人坚持"逐利"和"农本位"的理念;在政治观上,商人主张通过科举考试及官商联姻等途径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在社会责任观上,商人秉持"经世救民"、"忠心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观;在信仰方面,商人提倡佛道信仰、重视鬼神崇拜。宋代商人价值观的某些内容对当前商人价值观的重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刘锦增宋文博
- 关键词:宋代商人价值观社会责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