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ZD001)
- 作品数:88 被引量:723H指数:15
- 相关作者:胡玉鸿周玲章剑生张欢陈金钊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水利工程更多>>
- 以人为本与解释理念的探究被引量:4
- 2010年
- 法律解释的理念是与法律价值相联系的理论问题,属于司法意识形态的内容。在解释法律的过程中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抑或以权为本,对法律解释结果有重大的影响。以法为本是与严格法治相适应的,追求的是法律秩序;以权为本是与管理法治相适应的,达到的是方便管理和威权秩序;以人为本是与和谐法治相适应的,理想目标是自由法治。但实际的法律解释过程,是法律、权力、权利、价值、文化等综合因素在起作用。以法为本应该是我们目前应该奉行的司法理念,以人为本是我们下一步追求的目标。
- 陈金钊
- 关键词:以人为本法律解释以法为本司法理念
- 司法以人为本的几个理论问题被引量:1
- 2010年
-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于司法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司法以"现实的人"为作用对象,有利于彰显国家将人视为目的的理念,保障人们权利的实现,也是在法律实践的层面最终完成人是价值本体的环节。对于司法而言,人民性、平等性、人道性、教育性构成了以人为本理念下司法的应有品性。以人为本在司法实践中,就是以当事人为本,特别要突出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
- 胡玉鸿
- 关键词:司法以人为本当事人法官
- 以人为本与司法的正当化过程被引量:2
- 2010年
- 在过程哲学的理论框架下,过程是根本的,过程性是世界的本真状态,离开生成过程,就不存在真实而具体的实在。在这种解释世界的方式关照下,可以发现,以人为本不只是"构建"或"实现"某一目标(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出发点或逻辑起点,也不只是一种终极关怀或价值归宿,更首先是一种过程,是具有本体意义的实在过程。正是在过程的意义上,以人为本才可能切实成为每一当下的现实存在;也正是在过程的意义上,司法的正当过程与以人为本之间才可能发生深刻的内在关联,并在这种关联中内蕴深刻的人本指向。因此,只要司法过程被充实了满足正当性的要件,其过程本身就应内在地含蕴和生成着对人的尊严的最基本尊重,以人为本自在其中,乃至无需附着其他。
- 孙莉
- 关键词:过程哲学以人为本
-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行政诉讼制度之反思被引量:1
- 2010年
- 即使行政诉讼制度不尽完善,但它仍然是行政相对人为权利而斗争的一种制度性选择策略。面对为权利而斗争的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治理社会的艰难性日益突出。没有多少独立性保障的法院在这样的诉讼法律关系中,它经常陷于一种不能自救的尴尬境地。如此问题需要我们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对行政诉讼制度进行反思,才能寻找得到解决问题的良策。
- 章剑生
- 关键词:以人为本行政诉讼权利
- 全面风险管理——提升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被引量:2
- 2012年
- 中央企业所面临的突发事件呈现出种类多、影响大、连发性强、损失重、处置难度大等特点。为适应这些新特点,中央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按照变分散型管理为综合型管理,变注重事后处置为预防、处置和恢复全过程管理的思路,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综合应对体系。这就需要在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分析评估,并据此对风险控制手段进行系统规划,实现对企业应急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 张德岁周玲
- 关键词:风险管理应急管理
- 社会契约与国家理性被引量:15
- 2012年
- 国家理性也即国家的正当理性,它涉及国家的建构、国家的目标以及国家的保存等诸多重大政治、法律问题,而启蒙时期的社会契约理论,正是围绕为何要有国家、国家如何正当等方面予以解答的学说。在启蒙思想家看来,国家的存在符合人们的本性,国家的产生源于人们的理性选择,人们造就的国家体现了公共的集体人格。有关国家理性的内容,社会契约理论从国家的正当性、国家的道德性、国家的公道性、国家的中立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现代社会中,为了使社会契约论规制下的国家品性得以维持,提倡公民德性和加强公民美德的培养,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
- 胡玉鸿
- 关键词: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公民美德
- 法实证主义理论中的“人类形象”
- 2010年
- 法实证主义理论中的"人类形象"着重于"个人"的分析与建构。由于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立场的不同,此种对于"个人"的分析与建构存在着很多差异:边沁和奥斯丁的功利化表达立足于经验哲学和功利主义;凯尔森的符号化表达立足于新康德主义哲学;哈特的去功利化表达则是在面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挑战时所作出的让步。通过对"个人"的形象在法实证主义理论中的学术史考察,我们可以展示出法实证主义的人学维度。
- 许小亮
- 关键词:法实证主义功利主义
- 难以践行的誓言——关于法官法治信念的考察报告被引量:4
- 2011年
- 当下的中国法治遇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司法理念含有太多政治因素,而司法过程中包含着太多的人情等因素,法律效果反而变得不重要了,以至于法律不能以自身独立的方式调整社会关系。我们不反对法律工具主义,也不反对法律与政治之间的正常关系,但法律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司法活动不能违背自身的规律和逻辑。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无疑对司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要想使其更好地发挥理念的指导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探寻其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法律的政治化和政治的法律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法治不等于政治,与政治有密切关系,法治对政治有约束作用,法治离不开政治的指导。然而我们必须清楚,法治服务于政治不能抛开法律的规则和程序来片面地追求社会效果。如果离开法律方法———这一基本的司法规律办案,将会彻底断送司法公正。
- 陈金钊
- 关键词:法治法治信念公平正义法律方法
- 法律主体的基本形态被引量:12
- 2012年
- 法律主体包含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三种形态。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中,权利主体的权能并不一致;而就义务主体而言,既存在因法定义务而形成的主体样态,也包括因约定义务、道德义务而作为法律主体的情形。对于责任主体来说,"违法"、"风险"以及"关系",都可能使一个社会成员作为法律上的责任主体而存在。
- 胡玉鸿
- 关键词:法律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
-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法理探究被引量:2
- 2011年
- 我国《社会保险法》第23条至第32条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落实社会国原则和实现公民健康保障权的核心法律制度;其根本价值在于实现公民健康权的平等保护;其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需要全面贯彻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但其核心原则是社会平衡原则。据此,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尚有若干需要完善之处。
- 葛先园
-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