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ZD030)
- 作品数:61 被引量:657H指数:16
- 相关作者:赵永亮熊启泉邓家琼谭砚文陈秋锋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失衡:结构与态势被引量:37
- 2014年
- 中国农产品持续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已引起政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正确认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特征和成因,事关我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结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承诺,根据对我国海关农产品贸易数据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农业资源禀赋的劣势和实施更为均衡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的根源;棉花、大豆等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的急剧增加,强化了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应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关键是优化农业对外开放结构,设计既能确保农业安全又不至于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造成过大冲击的农业贸易与发展政策。
- 熊启泉邓家琼
- 关键词:农业对外开放农产品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贸易逆差农业发展
- “东桑西移”对蚕茧全要素生产效率影响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被引量:8
- 2011年
- 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方法,分析了"东桑西移"前后中国蚕茧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际和区际变化。研究表明,1999―2008年期间,中国茧丝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2.5%上升到5.6%;"东桑西移"政策实施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蚕茧生产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东部地区除技术效率不变外,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下降了7.4%和7.6%;增长最快的省份由东部地区的浙江变成了中部地区的河南。可见,"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已显成效,中西部地区应有效利用发展时机,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确保中国茧丝绸产业长远持久地发展。
- 罗丽谭砚文
- 关键词:蚕茧生产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东桑西移
- 出口集聚企业“双重成长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与生产率之谜——新—新贸易理论与新—新经济地理的共同视角被引量:44
- 2014年
- 针对我国省份(地区)的企业TFP度量以及相应的核密度分布对比,研究发现集聚(或出口)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程度均弱于非集聚(或非出口)企业,表明"集聚中学习"和"出口中学习"机制导致企业在模仿学习过程中走向生产率同质化。而集聚出口环境下的企业具有生产率优势;双重学习能力和异质性程度均明显,即创新效应大于模仿效应;内资企业的双重学习能力强于外资企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集聚环境有利于企业增加对"销售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学习能力,出口环境可增加企业的经验值;技术迁入型的外资企业在集聚(或出口)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不足;研究还发现出口型企业更加依赖集聚的专业化经济带来的学习能力提升。
- 赵永亮杨子晖苏启林
- 关键词:生产率
- 商会服务功能研究——公共品还是俱乐部品供给被引量:27
- 2009年
- 本研究通过定位商会公共品和俱乐部产品两种服务功能,利用广东和浙江近120家商会组织样本实证考察多组影响商会服务功能的特征变量,结果认为商会规模随着对行业影响力的提升而提供更多的俱乐部产品供给而非公共品供给。商会自治权越高,越有利于其服务功能的扩大;商会组织的专业管理通过员工激励可促进多样化的俱乐部产品供给;异质性负面影响商会服务供给;竞争性行业则不利于公共品供给。结论认为"自上而下"主导的商会治理模式应让位于"自下而上"的商会自治模式,商会组织也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更有效地供给公共品和俱乐部产品。
- 赵永亮张捷
- 关键词:商会公共品俱乐部产品
-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路径与展望被引量:4
- 2010年
- 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贸易结构的变迁、市场结构的变化、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贸易管理体制等方面回溯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加工程度较低、运输条件较落后,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农产品贸易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未来农产品对外贸易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农产品国际贸易结构将不断优化,并对一些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
- 贾海薇李大胜
-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
- 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口:现状与趋势被引量:17
- 2013年
-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近几年种子进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从规模看,中国种子进口迅速增加,但进口种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还相当低。同时,虽然中国在全球种子贸易中地位较高,但与全球种子贸易大国的差距仍然巨大。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种子进口商品结构与全球种子贸易构成差异很大;种子进口主要来源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种子进口均价近年来快速上涨,但总体上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种子进口仍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进口结构将保持现有格局,进口均价将继续上涨。
- 陈龙江方华
-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贸易结构种业
- 中国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被引量:1
- 2013年
- 文章用Basto和Cabra(l2007)贸易模式的动态新指标,反映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转变。该指标把贸易模式的变化分解成三个不同的方面:增强一国原有专业化的产业间贸易、弱化一国原有专业化(专业化转变)的边际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其内部各行业间专业化发生了较大转变,专业化转变是产业间贸易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 陈秋锋熊启泉
-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边际产业内贸易
- 跨国粮商控制下巴西大豆在中国进口市场上的竞争潜力被引量:7
- 2011年
- 中国是世界大豆进口大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形成了向中国出口大豆的寡头垄断格局。但由于跨国粮商对大豆产业链的控制,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缺乏定价权,卖方寡头垄断也被弱化。追求出口利益诱使巴西与美国在中国大豆市场竞争。从巴西大豆对中国的出口潜力、定价能力和政策动向3个维度考察了在跨国粮商控制下的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上巴西与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内巴西对中国出口的大豆数量替代美国,短期内巴西出口旺季垄断能力加强且旺季持续时间延长;巴西积极调整大豆生产和贸易政策既提高了大豆出口自主定价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又有利于拓展中国大豆进口政策选择空间,改善中国从大豆进口中的贸易获益。最后,简要阐述了该结论蕴含的政策意义。
- 黄斌全熊启泉
- 关键词:中国大豆进口
- 企业内部治理、外部优势与企业出口竞争力——基于异质性理论的微观数据考察被引量:3
- 2011年
- 本文基于异质性理论,提出了企业出口竞争的内外部优势来源,利用微观层面的企业样本通过OLS和Tobit给出样本期(2004~2009)出口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因素估计;研究发现除了生产率(TFP),以债务率和运营成本体现的企业治理绩效成为影响企业出口能力的显著因素;传统的区位优势和新型的服务性要素(金融中介)优势共同成为出口企业比较优势的来源,出口企业对税收政策较为敏感。
- 赵永亮朱英杰王方方
- 关键词:出口率
-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背景及行业选择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国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为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农业就必须积极大胆地"走出去"。农业"走出去"行业选择是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分析了中国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国内背景,并认为大豆、棕榈油、食糖、木薯、天然橡胶、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应该是当前中国农业优先"走出去"的行业。
-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