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基金
- 作品数:29 被引量:301H指数:11
- 相关作者:王友保吴孝兵姚婧刘登义安雷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滁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人工驯养下扬子鳄的生长规律被引量:5
- 2006年
- 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在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饲养群体中,5龄以前的鳄生长速率较快,其中在2龄前生长速率最快,在5龄至7龄间生长速率明显减慢;鳄体长与体重之间呈正相关,两者在体长小于50cm时呈直线相关,体长大于50cm时呈曲线相关。不同性别的扬子鳄年生长状况不同,从5龄开始雌雄鳄体重出现显著差异,雄鳄重于雌鳄;从6龄开始雌雄鳄在体长方面的生长速率出现差异,雄鳄生长明显快于雌鳄;达到10龄后,雌雄鳄在体长和体重方面的增长均明显减慢,达到15龄时两者的体形已相差悬殊,雄性大于雌性。由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分析,雌鳄达到25龄而雄鳄达到35龄后,各自的体长几乎停止生长,雌鳄平均最大体长为173cm,雄鳄平均最大体长为219cm。在人工越冬下,除第一次越冬外,扬子鳄在越冬室内的冬眠中体况无明显变化,体能明显消耗出现在户外冬眠过程中。本研究为扬子鳄的科学化饲养提供理论依据。
- 汪仁平叶日全周永康吴孝兵夏同胜
- 关键词:驯养扬子鳄
- 草坪草生长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为更好地应用草坪草进行铜尾矿废弃地的植物修复与治理,以狗牙根、高羊茅和三叶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取样分析,研究了3种草坪草生长对大型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根际环境显著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减小了各样点之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别,同时,3种草坪草的生长及根际环境土壤酶活性的增加,提高了土壤中有效态铜含量的比率,使重金属Cu向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Cu的生物有效性,从而有效减少土壤中Cu的污染,改良土壤环境.高羊茅和三叶草比狗牙根具有更强的清除土壤Cu的能力,二者根际环境造成土壤Cu的降低量平均达到10.36%和7.78%,高于狗牙根的5.02%.
- 王友保安雷蒋田华姚婧
- 关键词:草坪草CU土壤酶根际
- Cu污染对高羊茅与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u污染对两种草坪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对Cu的富积。结果表明:Cu抑制两种草坪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呈负相关。两种草对Cu的吸收随污染物浓度增大而增加,并且吸收量根部>地上部分。Cu污染对两种草萌发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其生物量的影响不同,对高羊茅鲜重及干重的抑制作用>黑麦草。两种草地上部分Cu吸收量相当,根部Cu吸收量则为黑麦草>高羊茅。
- 姚婧王友保安雷蒋田华
- 关键词:草坪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浮萍对重金属镉的耐性与积累特性研究
-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Cd胁迫对浮萍生长状况和生理功能等的影响,包括浮萍个体数和长势、叶绿素含量、POD和CAT酶活性、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及浮萍对Cd的积累。结果表明,Cd胁迫明显抑制浮萍个体数的增加和叶绿素的合成,且...
- 代杰陶洁敏王友保
- 关键词:浮萍CD胁迫生理特征
- 镜湖不同湖区沉积物中轮虫休眠卵萌发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实验室内对镜湖沉积物中的轮虫休眠卵进行了萌发,共孵出轮虫47种,隶属于10科19属;其中大湖区沉积物中萌发出的轮虫40种,小湖区41种,两湖区共同种类34种。每毫升大湖区沉积物中休眠卵萌发出的轮虫平均数量为(1.1±0.1)个,显著高于小湖区的(0.4±0.0)个。在两湖区沉积物中,以3种孵化方式所萌发出的平均密度超过4.0ind./200mL的轮虫种类总计有6种,它们是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臂三肢轮虫(Filinia brachiat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前三种轮虫为两湖区所共有。共有的3种轮虫的孵出情况在两湖区沉积物间也存在着差异。在小湖区沉积物中,3种孵化方式下孵出的平均密度大于0.05ind./200mL的轮虫属是臂尾轮属、伪前翼轮属、龟甲轮属和龟纹轮属,而大湖区沉积物中孵出的平均密度较高的轮虫属还包括三肢轮属、巨头轮属(Cephalodella)和异尾轮属(Trichocerca);水体营养程度较高的大湖区沉积物中孵出的臂尾轮属、伪前翼轮属和龟甲轮属轮虫的密度均高于营养程度较低的小湖区。
- 张雷席贻龙董丽丽刘桂云
- 关键词:萌发温度
- 铜处理下节节草耐性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铜胁迫下节节草对铜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节节草具有较强的解毒功能,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植物对铜的耐受性。钝化根系土壤中Cu2+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铜含量,阻止过量Cu2+进入体内;细胞壁及残渣、含核糖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是结合铜的主要部位,进一步降低了进入体内的铜含量;进入体内的Cu2+以沉淀或螯合蛋白的形式存在,显著降低铜离子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SOD和POD在铜处理下节节草细胞活性氧防御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 李影储玲王友保
- 关键词:耐性机制
- 铜对狗牙根生长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7年
-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狗牙根对Cu的耐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u污染(<10mg/L)对狗牙根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活性氧清除系统内CAT和POD活性均略微升高,且MDA水平升高也较为缓慢。但总体上,随Cu浓度增加显示出一定的负效应,狗牙根幼苗与对照组相比,植株矮小,根短且数目少,植株干重和鲜重均明显减少,叶绿素含量也逐渐下降。同时,随Cu浓度增加,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电导率显著升高,O2.-产生速率和MDA水平迅速上升,并且活性氧清除系统遭到破坏,保护酶系统失衡,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
- 王友保张莉刘惠施炜刘登义
- 关键词:铜狗牙根生理生态指标
- 航天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2
- 2006年
-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培养液中不同浓度KNO3、Na2HPO4、FeC l3和Na2S iO3对通过“神舟5号”飞船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生长的影响,确立了适合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经搭载后舟形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组合发生了变化。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适合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含300 mg.L-1KNO3、60 mg.L-1Na2HPO4.12H2O、24 mg.L-1FeC l3和700 mg.L-1Na2S iO3.9H2O的F/2培养基;适合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含600 mg.L-1KNO3、60 mg.L-1Na2HPO4.12H2O、12mg.L-1FeC l3和700 mg.L-1Na2S iO3.9H2O的F/2培养基。
- 吴素珍张小平郑维发李加林
- 关键词:舟形藻营养盐航天搭载正交实验
- 4种蕨类草本植物对Cu的吸收和耐性研究被引量:33
- 2010年
- 采用野外调查分析和温室营养液砂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尾矿区附近生长的4种蕨类植物对重金属Cu的耐性和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节节草和蜈蚣草对Cu的耐性较大叶井口边草和金星蕨高。Cu污染条件下,前两者的根系耐性指数较高,其中,节节草根系耐性指数相对最高,平均为1.24,蜈蚣草次之,为0.69,大叶井口边草相对最低,不足0.50。各植物对Cu均以地下部积累为主,且积累量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地上部Cu含量相对较低,与Cu处理浓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植物对Cu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蜈蚣草>节节草>大叶井口边草>金星蕨。由于蜈蚣草生物量明显大于节节草,各处理浓度下,蜈蚣草地上部迁移总量均较高。在20mg/LCu污染下,蜈蚣草地上部迁移总量为55.87mg,节节草仅为5.74mg。总之,节节草和蜈蚣草对铜具有较高的耐性和积累作用,可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铜污染土壤。其中,当进行铜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植被恢复时,可选择耐性强、覆盖快的节节草;若要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净化,可选择生物量较大的蜈蚣草。
- 李影王友保
- 关键词:铜耐性
- 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蝶类多样性被引量:12
- 2006年
- 报道了安徽滁州市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蝶类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共采集了蝴蝶4454只,隶属8科、40属、57种。应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模型及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该地蝶类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蝴蝶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为森林林地(7.2747)>山缘农田(5.3499)>裸岩(3.3008),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为森林林地(3.3081)>裸岩(2.4628)>山缘农田(2.0009);结果表明琅琊山蝶类物种较为丰富,多样性指数说明琅琊山的生态环境良好。
- 诸立新吴孝兵
- 关键词:蝶类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