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2-005)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豪赵春晨潘卫红张帅马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青东凹陷古近系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资料对青东凹陷古近系断层几何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有同沉积断层、后期正断层和基底走滑断层3种类型,平面上以近EW向、近NW向和近NE向3组方向展布,在数量上以近EW向最多,其次为近NW向,近NE向最少。按照主干断层和次级断层的组合形态,剖面上可划分为Y型、复合Y型、马尾状、多米诺骨牌式、梳状、卷心菜型等6种样式;平面上划分出平行断层系、斜交断层系和雁列断层系等3种形式。在分析区内断层的形成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了区内断层在油气生成至成藏过程中的作用,主干断层活动控制了该区的盆地构造格局、沉积以及烃源岩展布;断层空间展布形态及组合构造样式控制了圈闭的类型,同时也组成了复杂的三维输导网络,为油气的垂向运聚成藏提供了有效通道。受断层控制形成的北部次凸和南部次凸构造高区域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利指向区。
- 郑东孙刘豪黄忠明李瑾徐昊铭赵春晨
- 关键词:古近系断层特征
- 断陷湖盆沉积层序演化模式及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断陷湖盆,具有十分可观的资源储量。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储层预测,辅助勘探方案的制订,通过黄河口地区丰富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以及钻测井等资料,全面分析了渤海湾盆地黄河口西洼东营组沉积层序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间的作用关系,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研究区东营组可划分为3套三级层序,其中SQ3和SQ2进一步划分为湖扩域和高位域。层序内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相四种沉积体系,从SQ3至SQ1呈明显的继承性发育特征。沉积层序演化过程主要受到了古地貌和基准面变化的控制,其中坡折带作为古地貌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态和规模成为控制层序和沉积体系的首要因素;其不仅为沉积物供给提供保障,而且成为沉积物的搬运和卸载有利场所;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基准面变化,它通过影响A/S的大小,控制沉积物的储存状态,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组合,最终在两种因素的耦合下形成了黄河口西洼复杂的层序、沉积模式。北部陡坡带,层序地层以断失现象出现,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部砂质滩坝大面积发育,而在南部斜坡带不整合特征以地层超覆为主,并形成持续发育、规模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未来勘探目标可设定为分布在滨浅湖砂质滩坝中的有利储集砂体。
- 赵春晨刘豪张帅潘卫红马波
- 关键词:沉积层序坡折带基准面变化断陷湖盆东营组
- 浅水三角洲砂体预测的地震属性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16年
- 浅水三角洲砂体是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油气储层,但在新三维地震工区少井条件下浅水三角洲砂体与地震响应关系有待完善,砂体的精细刻画存在一定困难。在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针对黄河口凹陷X工区各准层序组砂体如何展布的问题,展开了对X工区明下段下亚段岩性组合与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研究,研究中采用正演模拟建立起砂体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然后利用—90?相移后的均方根属性对明下段下亚段pss1—pss11层序砂体进行了细致刻画,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剖面中振幅的强弱能够直接反映砂体的发育情况,强振幅反映了砂体较厚(或对应复合厚互层)、中强振幅一般对应大套泥岩夹厚层—中等厚度砂岩、弱振幅反映了砂体不发育。砂体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对比吻合良好,说明少井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地震属性预测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可行性。
- 刘豪郭奕杉赵春晨夏越洋
- 关键词:高频层序地震属性新近系
-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地区中新世坳陷湖盆萎缩期层序地层学分析
- 2013年
- 黄河口地区新近纪坳陷湖盆萎缩期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水浅、地形平缓;物源稳定、分割性弱;断裂发育、破碎性强等特征。导致钻测井、地震不整合特征不明显,因此运用传统的井震结合开展层序识别和划分难度较大。论文提出了以旋回分析为主、界面识别为辅、地震–钻井结合为统一,结合层序发育的规模、层序内部构成的异同来印证层序划分合理性的多技术、多方法联合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最后通过对关键界面(层序及体系域界面)井震结合的平面“网络”闭合解释和误差来评价层序划分的质量。据此将黄河口地区中新统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8个体系域。各三级层序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差异性。“洼陷”和“沟谷”有利于富集砂体,且展布方向与区内新近纪断裂斜交,预示了各沉积时期发育的浅水三角洲砂体与断裂体系有很好的匹配关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 滕玉波刘豪周心怀赵春晨
- 关键词:中新世层序地层学
- 断陷湖盆坡折体系与剥蚀沉积响应——以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为例被引量:9
- 2017年
- 通过井震联合层序及构造解释,在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古近系识别出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以及沟谷和凹陷中央的局部低隆区等多种地貌单元。把在特定的、具有相似构造成因机制条件下的多个坡折带的组合称为坡折体系,据此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划分为北部陡坡断裂坡折体系、南部缓坡断裂-挠曲坡折体系、渤中33构造转换坡折体系和走滑构造坡折体系。断陷湖盆坡折体系与剥蚀沉积响应关系非常密切,坡折体系控制了剥蚀和物源边界、沟谷等物源通道、沉积物卸载场所以及沉积类型。黄河口凹陷北部断裂坡折体系控制了扇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沉积,南部缓坡坡折体系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湖底扇沉积,中部渤中33构造坡折体系控制了浅湖滩坝砂沉积。断陷湖盆坡折体系的存在是研究砂体发育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坡折处形成有效的储集砂体必须具备有效的物源、必备的坡折带组合样式、足够的卸载场所和一定的可容空间等条件的有机耦合。
- 刘豪田立新周心怀牛成民
- 关键词:断陷湖盆剥蚀古近系黄河口凹陷
- 90°相位转换技术在预测砂体展布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以黄河口凹陷西洼沙河街二段为例,对研究区地震剖面进行90°相位转换,根据转换后的剖面岩性特征及地质背景概况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然后对比零相位与90°相位的正演合成记录,校准地质模型,并依据地震剖面振幅属性特征,对相位转换后的地震剖面进行属性提取,预测砂体的展布。研究发现,基于90°相位转换地震剖面建立的地质模型更具直观性,正演合成记录验证砂岩恰好对应于波谷,波形能清晰地展示出砂岩层的纵向轮廓,并且90°相位转换的地震波谷振幅值属性平面图能清晰显示出砂体的平面展布及分布范围。
- 潘卫红刘豪张量张帅赵春晨
-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砂体展布地质模型地震正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