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3250120003) 作品数:5 被引量:135 H指数:5 相关作者: 霍中洋 魏海燕 戴其根 张洪程 许轲 更多>> 相关机构: 扬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穗肥运筹对不同秧龄机插超级稻宁粳1号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2012年 以超级稻宁粳1号为材料,研究穗肥施用时间对不同秧龄机插水稻产量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穗肥施用条件下,适龄机插水稻的产量、各生育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等均优于超秧龄移栽水稻。适龄移栽并于叶龄余数4、3(D4-3)等量施用穗肥时,其产量、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茎蘖成穗率、抽穗后的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势、抽穗期有效叶面积及其比率、高效叶面积及其比率、上三叶的叶片披垂度均高于叶龄余数5、3(D5-3)和叶龄余数5、4(D5-4)时等量施用穗肥的处理。而超秧龄移栽时,D5-4处理的产量、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拔节后各生育时期的群体茎蘖动态、群体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后的群体光合势、抽穗期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基部3节间长度及3节间总长占秆长比例均优于D5-3和D4-3处理。说明机插水稻适龄移栽对水稻高产的获得尤为重要。适龄移栽时,穗肥于叶龄余数4、3等量施用可以形成良好的群体获得高产,而在超秧龄移栽时,将穗肥施用时间适当提前到叶龄余数5、4,可以促进部分动摇分蘖转化为有效分蘖并最终成穗,适当弥补秧苗因超秧龄移栽而造成的生长量不足,但穗肥的提前施用也使得基部节间过度伸长,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霍中洋 魏海燕 张洪程 龚振恺 戴其根 许轲关键词:秧龄 机插水稻 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南粳44和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2种氮肥水平(N10:150kghm-2,N20:300kghm-2)和3种遮光处理(L1:不遮光,L2:抽穗前遮光20d,L3:抽穗后遮光20d),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下产量呈现LI〉L3〉L2。其中,L2使植株在拔节至抽穗阶段及抽穗期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下降,主要由于L2显著降低了抽穗前期的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干重,导致根系吸收养分能力下降,最终产量显著低于L1,达30.58%~35.26%。L3使植株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及成熟期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下降,主要由于L3显著降低了抽穗后期的根系Ⅱ.NA氧化量及根干重。尽管在抽穗后随着植株根系逐渐衰老及机能下降,L3对根系、养分吸收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要小于L2,但最终产量依然显著低于L1,达10.91%~18.47%。L2和L3条件下,随着氮肥水平增加,植株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干重显著增加,导致拔节至成熟期各阶段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增加,最终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氮肥施用能部分弥补弱光逆境对超级粳稻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王亚江 魏海燕 颜希亭 葛梦婕 孟天瑶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费新茹关键词:超级粳稻 氮肥 养分吸收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2年 以优质粳稻南粳46为研究对象,设置0、150、187.5、225.0、262.5、300、337.5 kg/hm2等7种施氮水平,研究施氮量对南粳46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在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513.6 kg/hm2。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在施氮量为262.5、300、337.5 kg/hm2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以及蛋白质含量均增加,而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综合南粳46的产量及其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可知,187.5~262.5 kg/hm2施氮范围更有利于南粳46实现高产优质。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关键词:施氮量 南粳46 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 【研究背景】超级稻品种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的单产大幅提高、抗逆性增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但超级稻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常因栽培管理不当、生长于逆境等因素难以发挥超高产潜力。以往的研究表明... 魏海燕 王亚江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郭保卫关键词:超级粳稻 遮光 氮肥 养分吸收 文献传递 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4年 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南粳44和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2种氮肥水平(N10:150 kg hm–2,N20:300 kg hm–2)和3种遮光处理(L1:不遮光,L2:抽穗前遮光20 d,L3:抽穗后遮光20 d),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L1,L2不仅减少了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导致总颖花量下降,降幅达24.81%-35.63%,而且还显著降低了抽穗期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降幅达2.90%-6.44%和19.02%-27.17%,导致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最终产量显著下降,降幅达27.23%-35.26%。较之L1,L3主要影响了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物质积累,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降幅达1.49%-4.48%和5.54%-9.17%,最终产量显著下降,降幅达10.91%-18.47%。L2条件下,随着氮肥水平增加,抽穗期茎蘖数与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增加,导致抽穗至成熟阶段光合势、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最终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总颖花量以及产量显著提高。L3条件下,随着氮肥水平增加,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其中茎叶干物质向穗部转运量显著增加,转运率和贡献率也进一步提高,最终产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氮肥施用能部分弥补因弱光逆境对超级粳稻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 王亚江 葛梦婕 颜希亭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关键词:超级粳稻 遮光 氮肥 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57 2014年 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5个超级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0、150、187.5、225、262.5、300、337.5 kg·hm-2等7种施氮水平,研究氮肥用量对超级粳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比较机插条件下各超级粳稻最高产施氮量与经济最佳施氮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超级粳稻产量均先增加后下降,5个超级稻品种均在300kg·hm-2施氮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达10.33~10.60 t·hm-2.产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在300 kg·hm-2施氮条件下,各超级粳稻品种的群体颖花量均达到最大值.随氮肥用量的增加,5个超级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均增加,337.5 kg·hm-2氮肥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分别高3.3%~4.2%、2.9%~6.0%、4.4%~33.7%和23.8%~44.3%;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均下降,337.5 kg·hm-2氮肥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分别低12.4%~389%、10.3%~28.5%和20.3%~29.7%;垩白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垩白率的变化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随氮肥用量的增加,5个超级粳稻品种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下降,而籽粒吸氮量显著增加.根据水稻产量与氮肥用量的效应方程,5个超级稻的理论最高产量为9.99 t·hm-2,对应的施氮量为299 kg·hm-2;如果考虑氮肥的投入成本,则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75.68 kg·hm-2,对应的产量为9.97 t·hm-2.因此,对于现有的超级水稻生产,可根据高产、优质、高效和低投入等不同目标分类进行氮肥的综合管理. 魏海燕 王亚江 孟天瑶 葛梦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关键词:机插 超级粳稻 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