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创新基金

作品数:31 被引量:131H指数:7
相关作者:杜军王磊朱明袁志山杨志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理学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冶金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合金
  • 4篇烧蚀
  • 4篇脉冲
  • 4篇脉冲激光
  • 4篇脉冲激光烧蚀
  • 4篇激光
  • 4篇激光烧蚀
  • 4篇溅射
  • 4篇光致
  • 4篇光致发光
  • 4篇发光
  • 4篇磁控
  • 4篇磁控溅射
  • 3篇性能研究
  • 3篇吸气性能
  • 3篇稀土
  • 3篇金属
  • 3篇SI
  • 3篇超弹性
  • 2篇射频磁控

机构

  • 31篇北京有色金属...
  • 3篇有色金属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毕节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10篇杜军
  • 9篇王磊
  • 4篇毛昌辉
  • 4篇黄立娟
  • 4篇杨志民
  • 4篇袁志山
  • 4篇朱明
  • 3篇王家君
  • 3篇周瑾
  • 3篇屠海令
  • 3篇林晨光
  • 3篇崔舜
  • 3篇吴艳华
  • 2篇朱世伟
  • 2篇李君涛
  • 2篇古宏伟
  • 2篇李弢
  • 2篇张艳
  • 2篇李妍
  • 2篇肖清华

传媒

  • 11篇稀有金属
  • 3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金属功能材料
  • 1篇金属矿山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电源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有色金属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YSi_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学、电学性能研究
2010年
采用脉冲激光烧蚀高纯YSi2靶,在n型Si(100)单晶衬底上制备YSi2纳米颗粒。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样品表面颗粒尺寸约40-50 n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表明,YSi2纳米颗粒成分为Y-O-Si。室温下对样品的光致发光(PL)性能进行测试,在500 nm处有一个较大的宽峰,409 nm附近出现强度较弱的发光峰。前者与样品中Y-O-Si电荷迁移带有关,后者为衬底表面纳米尺寸SiOx复合中心离子发光。室温下,对原位制备的薄膜电学(I-V/C-V)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介电常数约为13.6。
黄立娟王磊杜军
关键词:脉冲激光烧蚀光致发光稀土
Si/SiGe异质结构的硅盖层中应变对Raman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应变Si/SiGe异质结构通过大剂量Ge离子注入并结合高温快速热退火制备而成。325nm波长的紫外激光被用于调查应变Si盖层的Raman谱特征。实验发现,硅盖层中的张应变导致硅的520cm-1的一级拉曼散射峰向低频方向偏移,峰的偏移程度反映硅盖层中横向张应力的大小约为12.5×108N·m-2。硅盖层中的张应变并未导致1555和2330cm-1的次级拉曼散射峰的变化。
肖清华屠海令
关键词:SICERAMAN谱
脉冲激光烧蚀制备TaSi_2纳米颗粒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脉冲激光烧蚀(PLA)技术烧蚀高纯TaSi2靶材,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基底上制备TaSi2纳米颗粒,用扫描电镜(SEM)分析纳米颗粒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颗粒的化学组分和元素化学价态。SEM分析结果表明,PLA制备的TaSi2纳米颗粒平均尺寸为10 nm,面密度约1×1012cm-2;XPS分析表明HOPG基底上纳米颗粒表面的化学组分为Ta,Si,C,O元素,Ta和Si元素的存在方式主要是TaSi2,用积分面积灵敏度因子法计算Ta和Si原子比为1:2.2,接近TaSi2的化学计量比。进一步分析表明烧蚀过程中,部分Ta元素与C发生反应生成TaC,部分Si元素与C反应生成SiC;而O主要以化学吸附方式存在于样品表面。
黄立娟王磊吴正龙朱世伟杜军
关键词:激光技术脉冲激光烧蚀X射线光电子能谱
碳纳米管和金属纳米粒子的异质连接研究进展
2008年
碳纳米管作为金属纳米粒子的载体材料,用于催化剂、纳米电子学、光学、纳米生物技术等领域。但碳纳米管与金属之间表面张力的差异显著,不利于金属纳米粒子附着。通过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利用功能基团可实现较好的异质连接。分析了碳纳米管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的异质连接及其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研究状况,探讨了解决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结合问题的各种方法,展望了异质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张维王家君林晨光崔舜
关键词:碳纳米管金属纳米粒子
表面喷丸处理对SSM319s铝合金耐盐雾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标准中性盐雾腐蚀实验对表面喷丸处理前后两种状态的半固态触变压铸成形(semi-solid molding,SSM)319s铝合金片状试样在中性Na Cl盐雾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微距数码相机记录了盐雾腐蚀不同时间后的表面颜色变化和宏观腐蚀产物形貌,通过称重法监测了腐蚀增(减)重和去除腐蚀产物后的平均腐蚀失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腐蚀表面微观形貌、腐蚀产物种类和去除表面腐蚀产物后的表面形态和点蚀程度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研究表明,表面喷丸处理能够明显降低SSM319s铝合金在盐雾气氛中的平均腐蚀失重,经过表面喷丸处理的样品平均腐蚀失重减小50%以上。能谱分析证实表面均匀腐蚀产物主要以Al2O3为主,而点蚀坑内的腐蚀产物为Al2O3和Mg Cl2的混合物。喷丸处理能强烈抑制点蚀坑缺陷的发生和扩展,其原因是喷丸表面形变效应对试样表层疏松、刮痕缺陷的弥合作用以及残余压应力对抗腐蚀性能的有益影响。
杨福宝何优锋李大全朱强
关键词:盐雾腐蚀喷丸处理点腐蚀
稀土金属在生物乙醇制氢及其相关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催化生物乙醇制氢有望成为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制氢的研究概况及燃料电池的相关应用,概括了生物乙醇制氢的优势及反应过程。重点综述了以Ce和La为代表的稀土金属在乙醇制氢反应中的催化效果,并对与制氢反应紧密相关的甲烷水蒸气变换反应、水汽变换反应、CO选择性氧化反应和黑碳氧化反应中稀土金属的催化作用进行了探讨。在综述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为生物乙醇制氢催化剂的开发提供建议。
韩雪王亚飞郝红蕊蒋文全
关键词:制氢生物乙醇催化稀土
AuSi_x(x=1/2,1/7)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n型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Au/Si/Au多层薄膜,并在300℃真空原位退火30mi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退火前样品表面是一层平整的薄膜,而退火后样品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岛状纳米颗粒,颗粒直径为10~20nm,面密度约1×1011cm-2。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TEM分析表明,退火后样品表面形成单晶结构的AuSix(x=1/2,1/7)纳米颗粒。室温下对退火后样品的光致发光(PL)特性进行测试,样品在580,628和700nm处出现三个发光峰,经过分析这些发光峰与样品表面的SiO2结构,AuSix纳米颗粒周围的悬挂键等缺陷以及样品表面SiO2纳米结构中的无桥联氧等因素有关。
黄立娟王磊杜军
关键词:光致发光磁控溅射
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用铁电薄膜被引量:2
2005年
在简要阐述红外成像发展现状基础上 ,系统介绍了铁电薄膜的性质、制备及在非致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应用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重点介绍当前有重大技术突破的介质测辐射热式焦平面探测器 ,比较了热释电模式、介电模式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由于介质测辐射热式信号获得方式较热释电式有较高的比探测率、响应率、成象精度和质量及较轻的体积和重量 ,可以预测在不断提高探测用铁电薄膜介电温度系数、损耗及大面积均匀性 ,不断改进其读出电路的基础上 。
谢波玮李弢古宏伟
关键词:铁电薄膜热释电性
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经过水解、浸渍及干燥烧结,在纤维表面涂覆上一层均匀光亮、无裂纹且厚度适中的二氧化硅涂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实现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压力浸渗制备。通过SEM和XRD等分析碳纤维表面二氧化硅涂层的形貌、成分及其结构以及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镁基体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涂层厚度适当的碳纤维与镁合金基体之间通过轻微的界面反应,改善了二者间的润湿性,有效促进了镁合金熔液在三维编织碳纤维中的浸渗过程。
张萍张永忠尹法章张习敏
关键词:复合材料镁合金三维编织碳纤维溶胶-凝胶润湿
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在变形加工W/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热等静压加工工艺制备了W/Al复合材料,采用超声C扫描(UTC-Scanning)无损检测技术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热等静压态材料与经过挤压、锻造变形加工工艺后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首先,利用C扫描对材料内部存在的偏聚组织进行定位,然后利用SEM对样品进行解剖观察分析。二者的实验结果表明,C扫描技术能够实现对W/Al复合材料内部偏聚组织的精确定位。研究表明热等静压态材料组织结构整体上较为均匀,但会在局部有主要成分为基体合金2024 Al的团簇状偏聚组织存在;挤压变形加工有利于均匀化W/Al复合材料,减少团簇状偏聚组织,但在材料内部出现沿挤压方向分布的条带状组织结构;锻造加工能够基本上消除材料中存在的团簇状偏聚组织结构,并减小条带状组织的宽度,使W/Al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更加均匀。
张延微毛昌辉杨剑梁秋实马书旺刘坤
关键词:热等静压无损检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