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30604)
- 作品数:61 被引量:486H指数:12
- 相关作者:傅延龄宋佳张林周祯祥陶春晖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方药量效关系文献与理论研究思考被引量:55
- 2010年
- 方药量效关系是中医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包括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方本原剂量考证、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研究、证-量-效关系研究、方剂结构与量效关系研究、方药量效关系影响因素研究、随证施量原则研究,以及方药临床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经方本原剂量目前虽然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经方的本原剂量。方药量效关系是一种"证-量-效关系",所以对方药关系的理解,不可忽略证的因素。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由于经方本原剂量尚难确定,所以也不能确定历史上存在经方剂量大幅缩小的变化。大量的临床事实表明,中医方药具有较低的"剂量阈"和较宽的"治疗窗",这与临床病证的复杂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对方药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
- 傅延龄蔡坤坐宋佳
- 关键词:量效关系治疗窗
- 两千年来常用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在自先秦至今的两千多年内,常用中药的临床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是关乎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重要问题,欲阐明该问题先须对两千年来常用中药的临床用量变化趋势进行描绘。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挖掘的方法,将常用中药自先秦至今两千年的临床剂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描绘,提出"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的概念,该流域以历史年代为长度,常用中药的临床剂量范围为宽度,以描绘常用中药临床用量的剂量演变情况。常用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的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认识方药应用科学史实、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了解历史地理人文社会信息。影响该流域的因素主要有6个:医家个人的知识与经验,年月气候与疾病特点,学术流派因素,经济、政治、地域、交通因素,科学的影响,政府管理规定的影响等。并以葛根、石膏、附子为代表中药,以统计数据对其两千年的用量流域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了关于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 傅延龄张林宋佳杨琳陈传蓉
- 关键词:中药影响因素
- 基于清代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的附子剂量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揭示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附子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附子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附子的剂量80%分布在2~16 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92.06%,不符合率为7.94%。结论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常用剂量为2~16 g。
- 蒋跃文樊讯陶春晖李家庚刘松林周祯祥傅延龄
- 关键词:附子汤剂
- 曹颖甫常用药剂量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手段,对曹颖甫临床著作《经方实验录》和《曹颖甫先生医案》中的方药系统化,数字化整理,总结出现频次大于10次的30味常用药物,对其不同剂量频次分类整理,得出曹颖甫常用药物的使用剂量,借助医学统计知识计算常用药物的常用剂量范围。将曹颖甫常用药的剂量与张仲景用量比较,分析总结曹颖甫常用药物的剂量规律。本研究为经方方药剂量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为《药典》及《中药学》教材中剂量的标准设定提供更具体和详实的参考。
- 邓秀雯傅延龄
- 关键词:曹颖甫常用药
- 《伤寒论》方药计量中重量单位的考察被引量:18
- 2011年
- 分析《伤寒论》方药计量的继承与发展过程,认为《伤寒论》方药剂量以重量单位为主,其中"两""钱""分"各有不同含义。
- 何丽清傅延龄
- 关键词:《伤寒论》
- 东汉衡器量值刍议
- 探讨东汉张仲景经方药物剂量,认为目前对东汉衡量量值有不同认识,有的依据古代货币和嘉量核算,有的依据出土传世衡器核算,有的依据标准衡器铜权核算。由于考证对象不同,结论也不同。本文认为参照古代文献记载,依据水比重确定衡量量值...
- 程磐基叶进
- 关键词:药物剂量东汉经方
- 文献传递
- 煅龙骨现代临床量效关系研究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以煅龙骨为检索词,以汤剂为载体,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煅龙骨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并进行初步归纳、分析、综合。结果发现:煅龙骨在现今临床上所治疗的病症多达26种,最常用于治疗出血症、自汗症、盗汗症及带下量多症。并得到其治疗临床病症与应用剂量的关系量表,可为其临床有效、规范和安全的使用提供指导。
- 蒋跃文李家庚樊讯陶春晖周祯祥
- 关键词:量效关系中医名家出血症中医药疗法
- 基于古今医案分析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异常的证治规律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归纳与探讨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异常的证治规律。方法手工检阅文献中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不利的相关医案,采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频次分析与关联分析,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6例医案,桃核承气汤治疗的小便异常主要见于癃闭、血淋、尿血、石淋等病症,其病机主要为:瘀热互结,热重而血瘀轻,辨证以瘀热互结证为主,主要症状为:小便异常,大便秘结,小腹满痛;舌象以舌质红或黯红、舌苔黄为常见,脉象以脉弦数或沉涩为常见。常配伍凉血清热、活血化瘀、利尿通淋之品。结论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异常的辨证要点为:小便异常,大便秘结,小腹满痛,舌质红或黯红、舌苔黄,脉弦数或沉涩。
- 温娟刘旎王超宋佳彭越傅延龄
- 关键词: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诊治规律
- 麻杏石甘汤当代医案分析述评被引量:5
- 2015年
- 为全面了解麻杏石甘汤在当代中医临床的使用情况,对包含麻杏石甘汤原方4味药物的当代医家发表医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方在临床应用广泛,且仍以用治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并以肺热壅盛为其主证,对经方的使用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但在医案记载方面,普遍存在信息记载不全及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
- 王倩赵思佳冯青傅延龄
-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医案
- 东汉衡器量值刍议——东汉经方药物剂量再探讨被引量:11
- 2012年
- 探讨东汉张仲景经方药物剂量,认为目前对东汉衡量量值有不同认识,有的依据古代货币和嘉量核算,有的依据出土传世衡器核算,有的依据标准衡器铜权核算。由于考证对象不同,结论也不同。参照古代文献记载,依据水比重确定衡量量值,佐证东汉标准衡器量值1斤约合今250克。东汉经方药物剂量当按此量值折算。
- 程磐基叶进
- 关键词:药物剂量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