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200710029003)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叶超群孙天胜岳峰秦聪聪蔡艳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首都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完全性脊髓损...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 1篇不完全性脊髓...

机构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作者

  • 1篇蔡艳华
  • 1篇秦聪聪
  • 1篇岳峰
  • 1篇孙天胜
  • 1篇叶超群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部位周围组织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部位周围组织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步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制作第10胸椎段脊髓损伤模型.步行训练组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后1周开始进行步行训练,共训练9周;对照组不接受干预.制作模型后每周利用BBB评分评定后肢运动功能,8周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轴突示踪分析.结果 后肢运动功能:步行训练组在伤后4周(步行训练3周)时,BBB评分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改善(P〈0.05),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伤后第10周,P〈0.01).损伤部位神经丝(NF)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对照组胶质瘢痕中可见许多排列比较规则、与脊髓纵轴方向一致的NF阳性纤维穿行,步行训练组除了可见少量NF阳性纤维在胶质瘢痕中穿越,还可见较多的NF阳性纤维围绕空洞边缘延伸,其NF阳性纤维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部位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2组损伤部位周围均可见呈红色的排列凌乱的GAP-43表达,步行训练组GAP-43+组织免疫荧光灰度值较对照组高(P〈0.05).皮质脊髓束再生:2组损伤部位尾侧均未见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标记的纤维.结论 步行训练能明显增强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损伤部位组织的可塑性,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但未能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
叶超群孙天胜蔡艳华岳峰秦聪聪
关键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