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080)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H指数:6
- 相关作者:杨文忠张劲峰靳莉王卫斌许慧敏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西南林学院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内涵的演变被引量:15
- 2007年
- 社区共管不断被应用于云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践,在扩大自然保护区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缓和社区与保护区矛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社区共管实践的深入,其内涵在从国外引入时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概念、目标、主体、对象及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社区共管内涵演变的过程及原因,揭示其在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提高。
- 杨文忠靳莉赵晓东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
- 基于社区活动的自然保护项目优先度确定被引量:3
- 2011年
- 准确选择项目社区及优先干预领域,是成功实施自然保护项目的基础。当前自然保护项目优先社区及活动的选择,主要沿用20世纪80年代早期形成的农村快速评估(RRA)和参与式农村评估(PRA)等方法,这些方法源于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倡导以社区为主的决策机制,但在自然保护项目中并不能很好地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无法突出自然保护目标和特点。本文在详细分析沿用传统参与式方法不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结合参与式制图和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进展,首次提出区位关系分析法。新方法以周边社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生产活动为分析对象,构建了确定项目社区和活动优先度的指标及算法。通过调查统计周边社区各类活动的频度f、强度s和面积A,计算社区对保护区的总体影响P,确定项目社区优先度;通过求算项目社区各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Pj,结合同类活动对社区社会经济的贡献率Cj或对农户生计的重要值Ij,建立2×2交叉矩阵,确定项目活动优先度。除自然保护项目开发设计外,区位关系分析法可用于保护区的日常监测和管理,对提升保护成效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 杨文忠袁瑞玲欧晓昆向振勇陈伟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参与式方法
- 香格里拉森林人为干扰因子类型分析及管理对策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对香格里拉县森林人为干扰因子调查,并结合对森林周边典型社区进行农户访谈、跟踪调查、社会经济文化调查,表明人为干扰因子类型主要有放牧、房屋建材砍伐、木材砍伐、薪材采集、积肥、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及旅游开发等。在对人为干扰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 许慧敏张劲峰向红梅郭华
- 关键词:管理对策
- 怒江流域森林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 2009年
- 通过对怒江流域高黎贡山保护区周4个社区开展了房屋用材树种及用材量调查、建房类型、农地及围栏品种用量及非木质林产品的品种、采集地等方面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各种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得出其利用方式对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建议。
- 李媛媛杨文忠杨斌张劲峰
- 关键词:森林资源怒江流域可持续利用
- 云南怒江峡谷民居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被引量:3
- 2007年
- 在云南怒江峡谷贡山和福贡2县,通过对传统民居结构和材料的调查,将民居按屋顶、墙体和地板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主要民居类型的民用材消耗量及民居结构导致的薪材消耗量进行了估算,表明传统民居的用材选择和建筑结构是决定当地森林资源消耗方式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因此,在科学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的前提下,通过推广节材民居类型,改良现有建筑结构,降低民用材和薪材消耗;同时加强集体林、自留山森林资源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最终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 杨文忠靳莉王卫斌
- 关键词:传统民居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怒江峡谷
- 云南林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其近期的研究方向被引量:3
- 2007年
- 在阐明云南林业对促进生态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云南在森林生态安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等3个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结合云南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需要,提出了近期云南林业科技发展的5个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
- 杨文忠周宝康郑华王卫斌赵涛王莉桢
- 关键词:林业科技
- 白马雪山南段野生动物肇事的时空格局被引量:11
- 2009年
- 在简单分类云南白马雪山南段2003~2008年72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肇事频率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黑熊是引发野生动物肇事的主要动物物种;家畜是肇事导致的主要损失。时间上,肇事频率呈现"秋季高发、冬春季低发"的季节性变化;且不同季节引发肇事的野生动物种类各不相同;按肇事频率的月变化,可将年发生周期划分为低发期(11月至次年4月)、起动期(5月)、频发期(6~9月)和回落期(10月)。空间上,距社区4 km一线是肇事频发地带,4 km以内区域,肇事频率与距离呈线性正相关,以外区域则呈非线性关系;且肇事地点的分布区域,呈现逐年向社区"逼近"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探究肇事原因和机理、制定防控措施和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 杨文忠和淑光沈永生
- 关键词:野生动物管理
-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退化林地植被与土壤养分特征被引量:23
- 2008年
- 将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林地划分为5个不同退化阶段,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其群落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以黄背栎为演替顶极的退化林地中,随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的恢复演替过程,群落中木本植物的科、属、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其中灌木种增长最大;在功能群组成比例变化上,1年生草本在早期占较大比例,随后与多年生草本一起逐渐减少;灌木和乔木种所占比例在各恢复阶段中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在针阔混交林内达最大比例,以后略为减少并趋于稳定。此外,各阶段群落内土壤pH值有所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及速效钾均呈现增长趋势,但速效磷含量的变化没有规律性。
- 张劲峰宋洪涛耿云芬周鸿
- 关键词:滇西北退化林地植被土壤养分
- 基于GIS和PRA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不同海拔和距离范围的3个农村社区为例,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被情况,了解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状况,并通过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PRA)掌握社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周边社区产业转型及其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依赖的改变。结果显示:周边社区的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和经济来源已从原来的高度依赖保护区自然资源转变为以经济林种植为主的发展模式,经济林种植获得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66%以上;离自然保护区最近的汉龙村依托缓冲区丰富的鸟类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链条,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达人均收入的12.85%。由此可知,自然保护区建立30余年来,特别是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促进了周边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
- 靳莉段宗亮杨文忠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GISPRA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 怒江流域森林资源的本土利用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基于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社区的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详细调查数据,运用建房频率计算农村地区建房周期、气干密度换算薪材材积等方法,分别依本土居民的建材、薪材、围栏(篱)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NWFPs)4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计算、分析怒江流域北段森林资源当地利用的消耗量和消耗结构。结果显示:怒江流域北段建房材消耗量0.10 m3/a.人,薪材3.87 m3/a.人,农地围栏用材0.019 m3/a.人,年户均采集以菌类和中药材为主的非木材林产品73.95 kg。表明消耗量最大的利用形式是薪材,而非传统认为的建房材和农地围栏材;农村社区木楞房、木片房和农地围栏"长期留存",而薪材流量大"库存小"的表象,是导致认识偏差的原因。调查社区的地理位置、社区规模和民族组成等在怒江流域北段具较强代表性,结果可为调查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也可为高黎贡山(怒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 杨文忠李媛媛杨斌罗圆张进峰张劲峰
- 关键词:森林资源自然保护怒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