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3073)
-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3
- 相关作者:傅征祥刘杰郝平刘桂萍田勤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被引量:30
- 2004年
-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 8.1级地震 ,震后在地震断裂带附近发生了 5次MS>5 .0的强余震 .本文计算了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后 ,主震分别在 5次强余震破裂面上诱发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Δσf) .结果表明 ,其中有 4次强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Δσf>0 )的地区 ,增加的范围为 1 0 -2 ~ 1 0 -1 MPa;有一次强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负的地区 ,Δσf=- 0 .56MPa.本文的结果表明 ,主震位错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是昆仑山口西地震强余震活动的重要原因 。
- 郝平傅征祥田勤俭刘杰刘桂萍
- 关键词:库仑破裂应力地震触发地震活动地震模型
- 1970年通海7.7级大地震强余震触发被引量:17
- 2004年
-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发生了MS7.7地震,震后发生了多次MS>5.0的强余震。文中计算了1970年通海7.7级大地震后,主震分别在5次强余震破裂面上诱发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结果表明,有4次强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ΔCFS>0)的地区,增加的范围为10-2~10-1MPa;有1次强余震按2种震源机制解结果给出的破裂面计算,得到2种结果,分别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和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负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主震位错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可能是1970年通海7.7级大地震强余震活动的重要原因。
- 郝平傅征祥田勤俭刘桂萍刘杰
- 关键词:余震地震触发库仑破裂应力震源机制
- 印尼M_S8.7地震对中国大陆3次后续中强地震的动应力触发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印尼8.7级地震发生后,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在中国大陆相继发生了3次后续中强地震(2004年12月26日云南双柏MS5.1地震、2005年1月26日云南思茅MS5.1地震、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MS6.2地震),印尼地震和这3次后续地震是否存在触发关系?计算了印尼地震在3次后续地震破裂面上的动库仑应力变化和静库仑应力变化。静应力变化量小,低于一般认为的触发阈值(0.01 MPa);动应力变化峰值为10-1MPa,可能是这3次后续地震的触发因素。
- 郝平刘杰韩竹军傅征祥
- 关键词:库仑破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