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301)

作品数:39 被引量:708H指数:16
相关作者:包安明周宏飞陈曦刘海隆黄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6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干旱
  • 8篇植被
  • 8篇干旱区
  • 7篇降水
  • 6篇土地利用
  • 5篇植被指数
  • 5篇气候
  • 4篇遥感
  • 4篇土壤
  • 4篇气候变化
  • 4篇绿洲
  • 4篇MODIS
  • 3篇植被覆盖
  • 3篇生态
  • 3篇塔里木河
  • 3篇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遥感监测
  • 2篇原生
  • 2篇植被覆盖变化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7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长安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海南省环境地...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作者

  • 11篇包安明
  • 11篇周宏飞
  • 8篇陈曦
  • 7篇刘海隆
  • 6篇徐利岗
  • 6篇黄莹
  • 5篇杨光华
  • 4篇廖杰
  • 3篇薛娴
  • 3篇乔木
  • 3篇颜长珍
  • 3篇段翰晨
  • 3篇周生斌
  • 3篇郭建青
  • 3篇闫俊杰
  • 3篇文星
  • 2篇白泽龙
  • 2篇李彦
  • 2篇卢磊
  • 2篇代述勇

传媒

  • 8篇中国沙漠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人民黄河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勘察科学技术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2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30a龙羊峡水库周边地区沙漠化遥感监测被引量:11
2011年
在RS和GIS支持下,选取4期遥感数据,采用室内解译和野外检验修正的方法,获得龙羊峡水库周边地区不同时期土地沙漠化数据库。结果显示,在过去30a中,龙羊峡水库周边地区土地的沙漠化在时间上经历了一般发展到正在逆转两个阶段;2000年以后,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和重度沙漠化土地变化最为明显,均呈现逆转趋势,其中极重度沙漠化逆转为其他类型的总面积为145.90km2,重度沙漠化土地逆转为中度沙漠化面积为146.44km2;在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上,过去30a里,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龙羊峡两岸的塔拉滩和木格滩地区;研究区内沙漠化的逆转主要是由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转变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975—1989年,研究区的降水呈增加趋势,但是由于这一时期人为因素的影响,沙漠化呈不断加剧的态势;1989—2000年,研究区的气候趋向于暖干化,加上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持续发展;2000年以后,研究区的气候趋向于暖湿化,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计划,沙化土地呈现逆转的态势。
李森颜长珍宋翔谢家丽段翰晨
关键词:龙羊峡库区遥感监测沙漠化
近55a来黑河流域绿洲演变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6
2012年
以航空照片(1956年)、Landsat MSS影像(1975年)、TM和ETM+影像(1990、2000、2005、2010年)为基础数据源,提取了黑河流域近55a来的绿洲演变信息,并对绿洲演变的驱动力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绿洲在1956—1975年间呈萎缩状态,1975—2010年间均呈扩张状态,并在2010年达到8 137.89km2,整个绿洲扩张期间,2000年前的增长较平稳,2000年后增长较快;②绿洲内部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所占比例最大,合占绿洲总面积的90%左右,1975年后耕地成为绿洲中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约占60%;③研究时段内耕地和城镇居民地的变化相对平稳,多为单向转入,而林地、水域的变化相对剧烈,双向转换频繁;④关于绿洲演变驱动力的初步研究表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并决定了绿洲演变的方向和特征,但是其机制还需在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廖杰王涛薛娴
关键词:黑河流域遥感方法
新疆塔城地区近55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水文序列轮次分析、极差理论及气候趋势系数法,对塔城地区1954~2008年55年的月降水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塔城地区降水的丰枯特征、干旱历时、缺水量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变差系数为0.217~0.327,降水量年际变化相对平稳。近55年中塔城地区干旱历时为28~31年。降水小于多年平均值的概率为51%~56%;塔城、和布克赛尔、乌苏及托里站平均年缺水量分别为:55.7、35.1、37.9、44.5、35.0mm。Hurst系数为0.543~0.780降水系列具有长持续性特征。乌苏地区年降水将增加(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秋季降水将显著增加(P=0.01)。塔城地区年降水及夏季降水将显著增加(P=0.01),秋季降水也将增加(P=0.05)。
陈洪涛汤英
关键词:降水
随机搜索算法在确定含水层参数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以无限含水层和有直线隔水边界情况下的解析解为基础,分别应用原始随机搜索与受控随机搜索两种算法求解分析抽水试验数据,识别含水层参数问题。编写了两种随机搜索算法的运算程序,采用不同待估参数初始输入范围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①两种随机搜索算法均可成功地应用于分析抽水试验数据,识别含水层参数;②随着输入待识别参数初始取值范围的增大,搜索运算时间增长,但不影响最终参数识别结果;③原始搜索算法的运算时间小于受控搜索算法的运算时间。与其他算法相比,随机搜索算法具有原理简单,易于编程运算和计算结果与参数初始输入值基本无关等优点。
郭建青周宏飞李彦王洪胜
关键词:抽水试验含水层参数随机搜索参数识别
近35a内蒙古阿拉善盟绿洲化过程遥感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高度聚集区,它的时空格局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1975年至2010年间5期Landsat系列数据为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提取阿拉善盟绿洲信息,在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对绿洲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绿洲按面积大小分布依次为: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1975—2010年间,阿拉善绿洲面积变化总体上呈先缩小后增长的趋势;其中草地的变化量最大,占整个绿洲变化面积的64.92%;研究区绿洲主导景观类型为天然草地,并且35a内没有发生变化。
谢家丽颜长珍李森李波
关键词:绿洲遥感
新疆地区降水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变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新疆地区1951—2008年月降水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EOF)、主成分分析、分形理论及地统计学等方法探讨了降水的空间结构及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降水空间分布以南疆—北疆相反型、北疆—东疆一致与南疆相反的复杂型为主;北疆降水有增加,而南疆则有相对减少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和2001—2008年两个时段变异函数曲线符合指数函数,其余时段与球状模型拟合较优;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0.06%~0.17%。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新疆地区空间变异性最强,21世纪以来空间变异性有所增强。
徐文才徐利岗
关键词:降水空间结构
新疆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3
2012年
以1985年渭干河流域土壤普查数据、1998年Landsat TM影像和2008年CBERS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式获取3个时期土壤盐渍化分布状况,然后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3年来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2008年,总趋势是随着流域灌区和耕地面积的扩大,盐渍化耕地也随之增加,土壤盐渍化耕地面积由13.32×104hm2增至13.78×104hm2。②流域土壤盐渍化现象普遍,主要分布在绿洲的下部边缘地带,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低洼等区域,盐渍化耕地在绿洲内部呈条形状分布,在绿洲外围呈片状分布。③河道、渠系和水库渗漏、耕作制度不合理、土地不平整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扩大,但在局部地区由于生态恢复和改良利用措施,使得土壤盐渍化面积也有缩减。
乔木周生斌卢磊闫俊杰宋鹏徐薇薇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驱动力
新疆天山北坡干旱区GDP时空模拟被引量:20
2009年
针对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社会经济数据的需求,本文以新疆天山北坡为试验区,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分县控制、分产业建模的思路,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1km栅格GDP空间化模型对统计型经济数据进行空间分布仿真模拟。对第一产业产值采用面积权重的方法进行拟合;对第二产业建立基于道路的反距离加权模型;第三产业则以城镇规模为基础,通过引入城市边缘距离概念建立多中心的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天山北坡GDP空间分布模拟在分产业和分县水平上具有较高精度,模拟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从研究区GDP的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米泉至沙湾一线,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以及克拉玛依市为核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城市内部GDP密度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建成区GDP密度明显高于城郊及农村地区。1995、2000和2007年三期GDP模拟结果的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对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动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
关键词:GDP干旱区土地利用
Assessment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trends in the Shule River Basin from 1978 to 2010被引量:1
2014年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hule River Basin has expand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We evaluated the status, evolution, and main cause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by interpreting Landsat images which were acquired in 1978, 1990, 2000, 2005, and 2010,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meteorologic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ere was 3,477.95 km2, 3,733.32 km2, 3,620.29 km2, 3,565.65 km2, and 3,557.88 km2 of sandy desertified land in 1978, 1990, 2000, 2005, and 2010, respectively. From 1978 to 1990, not only the area of sandy desertified land (SDL) but also the degree of SDL levels increased. From 1990 to 2010 there was widespread restoration of SDL but the recovery trend of SDL gradually slowed. Although climate change contributes to expanding sandy desertification, human activities can either accelerate or reverse trends of natural sandy desertification. Some detrimental human activities can accelerate sandy desertification, but, conversel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the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Project and watershed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in areas including the Shule River Basin resulted in many SDL being turned into grasslands or forest lands when shrubs and trees were planted to fix mobile sands at the edges of oases and cities. With population growth, much SDL has been reclaimed as farm land using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methods or has been turned into built-up land as a result of urbanization.
Xiang SongChangZhen YanSen LiJiaLi Xie
关键词:TRENDS
基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关中地区中世纪干旱过程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关中地区公元900-1199年的历史文献资料,采用旱涝等级和比值法对关中地区中世纪的降水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400年间,不同程度的干旱事件共发生169次,占总年数的42.25%,水涝事件发生83次,占总年数的20.75%,干旱是该时期气候的大背景。除此之外,作者还对研究区公元800-1199年的旱涝等级序列进行线性拟合和10年滑动平均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干旱化过程自10世纪初开始,而公元856年为湿润期向干旱期的转折点。这次干旱过程也得到了来自黄土地层记录和其他研究的支持。
文星廖杰段翰晨薛娴
关键词:历史文献中世纪干旱事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