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作品数:1,270 被引量:10,087H指数:51
相关作者:高聚林李少昆于晓芳胡树平王克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1篇期刊文章
  • 73篇会议论文
  • 1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8篇农业科学
  • 44篇经济管理
  • 14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169篇玉米
  • 143篇性状
  • 120篇玉米品种
  • 112篇夏玉米
  • 107篇春玉
  • 107篇春玉米
  • 105篇栽培
  • 102篇高产
  • 94篇玉米新品种
  • 86篇选育
  • 78篇栽培技术
  • 77篇土壤
  • 74篇杂交
  • 68篇籽粒
  • 67篇农艺
  • 61篇农艺性
  • 61篇农艺性状
  • 61篇子粒
  • 55篇杂交种
  • 52篇自交

机构

  • 13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3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2篇黑龙江省农业...
  • 94篇内蒙古农业大...
  • 93篇吉林省农业科...
  • 62篇河北省农林科...
  • 5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0篇四川农业大学
  • 39篇新疆农业科学...
  • 37篇学研究院
  • 35篇石河子大学
  • 3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3篇铁岭市农业科...
  • 31篇河北农业大学
  • 31篇中国农业科学...
  • 28篇济宁市农业科...
  • 27篇辽宁省农业科...
  • 26篇漯河市农业科...
  • 25篇吉林农业大学
  • 24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78篇李少昆
  • 78篇高聚林
  • 72篇于晓芳
  • 72篇胡树平
  • 67篇王克如
  • 53篇谢瑞芝
  • 53篇孙继颖
  • 52篇王志刚
  • 50篇张东兴
  • 49篇明博
  • 46篇侯鹏
  • 44篇崔涛
  • 41篇杨丽
  • 39篇梁晓玲
  • 38篇韩登旭
  • 34篇杨杰
  • 34篇李铭东
  • 33篇岳海旺
  • 31篇谢俊良
  • 31篇卜俊周

传媒

  • 190篇玉米科学
  • 56篇黑龙江农业科...
  • 50篇农业科技通讯
  • 50篇中国种业
  • 49篇中国农业科学
  • 38篇作物杂志
  • 31篇现代农业科技
  • 30篇农业机械学报
  • 29篇安徽农业科学
  • 27篇山东农业科学
  • 25篇农业工程学报
  • 25篇河北农业科学
  • 23篇种子
  • 23篇北方农业学报
  • 21篇中国农学通报
  • 2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8篇河南农业科学
  • 17篇中国农业大学...
  • 16篇华北农学报
  • 16篇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

  • 35篇2023
  • 73篇2022
  • 107篇2021
  • 137篇2020
  • 123篇2019
  • 127篇2018
  • 126篇2017
  • 115篇2016
  • 112篇2015
  • 97篇2014
  • 92篇2013
  • 82篇2012
  • 76篇2011
  • 31篇2010
  • 14篇2009
  • 3篇2008
1,2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的筛选及其菌种组成被引量:15
2021年
为筛选适用于北方高寒区玉米秸秆低温降解的复合菌系,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原位腐解,本研究以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的57份菌源样品为材料,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和以玉米秸秆为碳源的低温(15℃)继代培养技术,以不同培养代数秸秆降解率和酶活性为筛选指标,选择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并明确其玉米秸秆降解特性及菌种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57份菌源材料经多层次递进式筛选后获得3个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编号分别为M44、M14和M2,15℃培养20 d后,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35.33%、33.34%和31.33%。其中M44的玉米秸秆降解率较对照(GF-20)高12.25%,秸秆组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较对照高5.47%和23.13%;滤纸酶、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高7.41%、1.44%、13.85%和17.88%。由高通量测序可知,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为各菌系中的优势菌门,M44中的优势属为Trichococcus、Acinetobacter;M14主要由Azospirillum、Enterococcus组成;M2主要由Delftia、Sphingobacterium组成。综上所述,以玉米秸秆为碳源筛选获得的复合菌系M44在低温(15℃)条件下具有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能力。
张鑫青格尔高聚林高聚林胡树平于晓芳韩升才冯彪
关键词:玉米秸秆复合菌系降解特性
春玉米田土壤特性对生物炭调控的响应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容重增加,活土层变少,影响土壤贮水能力及春玉米生长发育等问题,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及3个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春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究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发育对生物炭及氮肥调控的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增大了土壤含水量,适量生物炭施用量8 t/hm^(2)可以有效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生物炭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土壤容重较对照分别减少5.52%、10.50%、11.05%;适量的生物炭施用量在低氮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明显,适量施氮水平下增加显著,而高氮水平下变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合理的生物炭施用量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施用8 t/hm^(2)的生物炭及150 kg/hm^(2)的氮肥,此处理较对照增产幅度最大,为27.36%。由此可见:施用生物炭可起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从改良土壤物理结构的角度来看,生物炭还田改土效果显著。同时,生物炭能够促进玉米苗期的生长,促进吐丝期及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进一步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最适宜内蒙古平原灌区的生物炭及氮肥施用组合C8N150。
李建荣孙继颖高聚林刘剑王志刚于晓芳胡树平孟繁昊
关键词:土壤特性生物炭玉米
不同浓度梯度戊唑醇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效果比较
玉米丝黑穗病是东北春玉米区主要病害之一,由于感病品种的种植以及春播低温持续时间过长,另外种衣剂中戊唑醇浓度不够,常造成玉米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本研究以感病吉单209为受试试验材料,种衣剂戊唑醇浓度分别设置为0.1%、0....
苏前富孟玲敏贾娇张伟李红晋齐鸣
关键词:戊唑醇丝黑穗病浓度梯度
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1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认识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方法】搜集整理1992—2017年共计770个品次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中占比73.64%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容重以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年份更替,容重、千粒重和粗淀粉的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87 g·L-1、0.91 g和0.19%;粗脂肪含量每年以0.03%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年平均值则基本保持稳定,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88%和0.3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千粒重均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均与粗脂肪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粗淀粉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每1 000粒籽粒为单位计算各物质积累量发现,随年份更替,单位千粒籽粒中的粗淀粉仍表现为极显著升高,但与物质含量趋势不同的是,单位千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的积累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粗淀粉、粗蛋白和赖氨酸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159、0.092和0.001 g;粗脂肪积累量仍随年份更替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品种更替过程中,千粒重和容重等产量性状是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千粒重和容重的升高主要依赖于粗淀粉含量的迅速提升;粗淀粉含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粗蛋白、赖氨酸和粗脂肪含量造成了"碳稀释效应",而千粒重的改良导致了其积累量与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同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品质性状造成的可能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陈先敏梁效贵赵雪高震吴巩申思林珊周丽丽周顺利
关键词:玉米国家审定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降解能力及微生物组成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根据还田秸秆配施尿素的生产实际,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进行氮源培养基驯化,探明其菌种组成和功能多样性及其与菌源菌种结构差异,完善复合菌系筛选方法,促进其开发利用。本文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硫酸铵和尿素不同配比下连续继代培养10代,获得不同氮源菌系(硫酸铵处理N1,硫酸铵和尿素混合处理N2-N5,尿素处理N6),测定其玉米秸秆降解率,评价复合菌系秸秆降解效率;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对菌源土壤样品及不同氮源下继代培养的复合菌系菌种组成和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N2处理玉米秸秆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菌源土壤的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继代培养后的复合菌系,不同处理间N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氮处理;菌源和复合菌间以及不同氮处理间菌种组成具有显著差异,N2处理菌种组成多样性较高,菌群结构更加丰富、均匀,且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通路丰度较高。菌源经限制性继代筛选后得到了参与玉米秸秆降解过程的功能菌,能有效提高秸秆降解率,其在硫酸铵和尿素氮源为0.16%+0.04%的条件下,菌系的秸秆降解效率较高,这为复合菌的生产实际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青格尔于晓芳于晓芳王志刚高聚林闹干朝鲁王志刚胡树平孙继颖屈佳伟
关键词:菌源复合菌系氮源高通量测序
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对其产量贡献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研究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遗传规律,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通过人工授粉做的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10002的百粒重对产量贡献较大,T10009的行粒数对产量贡献较大,T10025、T11055、T10002、T10312、T09135和T11089的株高对产量贡献较大,T10121、T10312、T11089、T10025和T11055的穗位对产量贡献较大,T09135、T10121和T11010的出籽率对产量贡献较大;综合考虑,株高和穗位对产量贡献较大。
陈尔冉桑立君周顺新
关键词: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
基于ANSYS和ADAMS的玉米茎秆柔体仿真
玉米柔性体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玉米植株与玉米收获机构这对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系统中的关键步骤。根据玉米植株参数,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茎秆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接触点定义,生成ADAMS需要的模态中性文件。将建立的...
崔涛刘佳张东兴史嵩
关键词:动力学仿真玉米植株玉米收获
美国农业发展战略及其启示被引量:4
2015年
美国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在科技发展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期货市场建设和全球信息监测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农业发展体系,使得美国农业发展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分析美国的农业发展政策及其影响,对中国相关农业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在新时期中国亟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新技术的推广,建立符合国情的高效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并提升中国在全球农产品定价上的影响力。
杨军董婉璐王晓兵
关键词:农业
密度对春玉米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物候期、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郑958、农华101、四单19和KX3564为供试材料,进行了4个密度梯度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表现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减小趋势,群体干物质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呈现增大趋势;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表现为增加,其中,在高密度条件下郑单958和农华101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密度与亩穗数、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密度和穗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和亩穗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大。
胡树平青格尔高聚林袁景瑞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玉米单子粒含水率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别采集硫酸铜溶液与郑单958子粒水分核磁共振信号,根据其T2弛豫图谱信质比相关关系,建立用于玉米单子粒含水率测定的核磁共振标线NMRM。与烘干法测得子粒含水率比较发现,当标线测量水分范围为13%~37%时,测量偏差为±1.5%,且含水率大于18%时,绝对偏差均处于±1%以内。利用标线对不同子粒含水率进行测定,与烘干法比较发现,平均偏差均小于1%;最大偏差在1.5%以内,说明本研究所建立标线基本可满足玉米单子粒含水率测量要求,可为玉米子粒水分遗传机理研究和机收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张垚张垚陈琛陈明刘金李伟刘晨旭陈宝建陈绍江
关键词:玉米核磁共振含水率
共1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