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课题(2007DFWT007)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6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新光李俊更多>>
-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行政学院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乡镇基层政府决策的特点与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在中央、地方、基层这三个不同的决策层次上,乡镇基层政府处在农村改革的最前哨,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信息优势;乡镇基层政府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力军;乡镇基层政府的决策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是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突破口。
- 张新光
- 关键词:乡镇政府民主化
-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回顾性阐释被引量:14
- 2008年
-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既要研究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问题,又要研究资本农业的形成机制问题。
- 张新光
- 关键词:小农制小农经济
- 中国小农制的变态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背离被引量:2
- 2008年
- 自进入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人地比率逐渐下降至"率计一岁一人之食,约得四亩"的维生型小农经济临界点,它标志着我国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衰亡。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半个世纪,长期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一直隐含着"集体成员权平等"和"土地产权虚置"的制度性缺陷,致使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趋势更加凸现,最终导致几亿农民在高强度劳动投入和过密型种植模式下出现了土地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下降的现象。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 张新光
- 关键词:小农制现代农业资本渗透规模经营
- 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小农制评析
- 2008年
-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农制国家,几千年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但进入清代中叶以后,我国人地比率已下降至"维生型小农经济"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瓦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由于长期实行以自然村落为单元"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土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所隐含的"集体成员权平等"和"产权虚置"的农地平分机制,导致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当今中国农业正处于大规模非农就业、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之中,各级政府应当抓住这样的历史性契机,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并通过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和农业的低收入问题。
- 张新光
- 关键词:小农制适度规模经营
- 现代小农制历史地位的百年论战及现实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最近100多年来,国际理论界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和"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思想论战一直争执不下。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事实已经表明,大农场(户)排挤小农场(户)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当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小农经济的理想国"。中国自明清以后的600余年,人地比率逐渐下降至"维生型农业"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经济的终结和现代农业的转型。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隐含着"虚置产权"和"平分机制"的体制障碍,市场机制不能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致使几亿农民在高强度劳动投入和过密型种植模式下出现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和土地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我国理论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 张新光
- 关键词:小农资本集中社会化服务
- 对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历史地位论断的再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实践课题。
- 张新光
- 关键词:小农制历史地位现代农业
- 乡镇政府是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突破口——对河南省新县沙窝镇10年决策过程的系统观察与思考被引量:1
- 2007年
- 在中央、地方、基层这三个不同的决策层次上,乡镇政府处在农村改革的最前哨,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信息优势;乡镇政府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力军;乡镇政府的决策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可以把决策的制定者、决策方案的选择者、决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者、决策的最终受益者高度地统一起来,因此是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突破口。
- 张新光
- 关键词:乡镇政府民主化实证研究
- 论马克思小农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被引量:11
- 2008年
- 中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它与"营利型家庭农场"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这是国内理论界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 张新光
- 关键词:小农经济家庭农场制现代农业
- 关于现代世界农业发展规律的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过程,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农业资本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和外向型经济。
- 张新光
- 关键词:现代农业小农制资本农业利润率平均化农业保护政策
- 乡镇基层政府: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突破口被引量:1
- 2007年
- 乡镇作为我国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单元,是整个国家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主体的多元性和主导性,决策内容的综合性和无序性,决策制定和实施的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性以及决策监督机制的封闭性和滞后性,是乡镇基层政府决策机制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在中央、地方、基层这三个不同的决策层次上,乡镇处在农村改革的最前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力军;乡镇基层政府决策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它可以把决策的制定者、决策方案的选择者、决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者、决策的最终受益者高度统一起来,是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突破口。
- 李俊张新光
- 关键词:乡镇政府民主化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