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120726)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文松周鸿雁郝继龙高识马庆杰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离辐射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背景角膜新生血管(CNV)可发生在多种眼表疾病中,常可加重病情,但有效的I临床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中。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76只清洁级Wistar纯系大鼠中70只用角膜碱烧伤的方法建立大鼠右眼CNV模型,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动物分为B射线10Gy一次性照射组2只、β射线7Gy分次照射组17只、β射线10Gy分次照射组17只、质量分数1%环孢素A(CsA)点眼组17只和角膜碱烧伤模型组17只,6只正常兔6只眼(均取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用90Sr-90Y眼科敷贴器于右眼角膜碱烧伤后第1天开始沿角膜缘进行B射线照射,1%CsA点眼组用药时间与照射时间相同。实验后每日行裂隙灯检查并计算CNV长度和面积。于角膜碱烧伤后3、5、7d制备角膜组织石蜡切片和匀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bcl-2、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角膜碱烧伤后7d,裂隙灯下可见β射线10Gy一次性照射组、B射线10Gy分次照射组均出现角膜溃疡,角膜碱烧伤模型组可见大量CNV生成,而β射线7Gy分次照射组和1%CsA点眼组CNV明显较少。角膜碱烧伤后7d,β射线7cy分次照射组、1%CsA点眼组CNV长度和面积均明显小于角膜碱烧伤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度:q=14.40、24.20,P〈0.01;面积:q=17.80、14.00,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与角膜碱烧伤模型组比较,β射线7Gy分次照射组、1%CsA点眼组大鼠角膜中bcl-2和VEGF蛋白表达均减弱,而bax蛋白表达均增强。RT—PCR检测表明,β射线7Gy分次照射组、β射线10Gy分次照射组、1%CsA点跟组VEGFmRNA表达强度明显低于角膜碱烧伤模型组,Westernblot检测发现VEGF蛋白的表�
- 周鸿雁马庆杰郝继龙谷树严高识温强赵艳颖张文松
- 关键词:电离辐射角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
- 核受体RARr选择性激动剂CD437抑制IL-1β诱导的角膜基溶解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角膜溃疡的形成与MMPs诱导的角膜组织的过度溶解有关,本实验拟研究RARr选择性激动剂CD437抑制IL-1β诱导的角膜基质角膜基质胶原降解的机制。方法兔角膜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后,与无血清培养液,Ⅰ型胶原,5×DMEM于冰上混合,然后置于培养箱中凝固。然后将不同浓度的CD437与纤溶酶原混合液被覆于胶原表面,收集培养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MMP1,3表达量,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9表达量。结果 CD437可抑制IL-1β诱导的角膜基质胶原降解,呈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CD437可抑制IL-1β诱导的前体及活性MMP1,2,3,9表达量。结论 CD437作为选择性RTRAr激动剂,可抑制IL-1β诱导的角膜基质胶原降解,具有临床治疗角膜溃疡潜力。
- 郑宇周鸿雁张文松郝继龙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角膜胶原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