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19)
- 作品数:1 被引量:22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潮海张海红张学舜马俊峰苌建峰更多>>
- 相关机构: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 【研究背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发展,生产中对玉米种植方式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淮海地区是全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但因为地理环境和耕作措施等因素,所以农民的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如:60cm、70cm、80cm等行距...
- 张海红苌建峰李潮海张学舜马俊峰
- 关键词:行距夏玉米养分
- 文献传递
- 种植模式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品种生理生态效应比较被引量:22
- 2014年
- 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和512-4不同株型的夏玉米品种,设置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两个种植密度和50、60、70、80 cm等行距以及80+40 cm宽窄行5个行距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60 cm等行距处理下,群体光辐射分布较为合理,田间小气候的控制较为安全,有利于提高抗逆性,能够在不同的品种和密度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是目前黄淮海区夏玉米机械化生产较为适宜的播种行距。
- 苌建峰张海红董朋飞李潮海张学舜马俊峰
- 关键词:玉米行距光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