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14B04)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伟龙玉桥李砚阁苏小四束龙仓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地下水
  • 3篇地下水库
  • 3篇水库
  • 3篇人工补给
  • 3篇人工回灌
  • 3篇下水库
  • 3篇回灌
  • 3篇补给
  • 2篇地下水超采
  • 2篇降落漏斗
  • 2篇层次分析
  • 2篇超采
  • 1篇地下水脆弱性
  • 1篇地下水脆弱性...
  • 1篇地下水回灌
  • 1篇地下水人工回...
  • 1篇岩溶
  • 1篇岩溶水
  • 1篇岩溶水系统
  • 1篇雨洪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4篇南京水利科学...
  • 3篇河海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李伟
  • 4篇李砚阁
  • 4篇龙玉桥
  • 3篇束龙仓
  • 3篇苏小四
  • 2篇杜新强
  • 2篇杨忠平
  • 2篇杜尚海
  • 1篇何迪
  • 1篇迟宝明
  • 1篇刘丽红
  • 1篇吕贤弼
  • 1篇杨悦锁
  • 1篇谢轶
  • 1篇齐素文
  • 1篇张思聪
  • 1篇高淑琴
  • 1篇范伟
  • 1篇唐莉华
  • 1篇黄修东

传媒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工程勘察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疏干含水层人工调蓄雨洪水源演算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区域水均衡分析和疏干含水层空间计算结果,采用单一单元法构建了济宁市超采区潜水各补排项水均衡模型,对不同频率年的汛期降水与地下水进行了联合调蓄演算,并揭示了地下水人工补给量及地下储水空间蓄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实例结果表明,疏干含水层空间具备较大的调蓄潜力,该模型是计算地下水人工补给量、进行区域性地下储水空间利用规划的有效手段。
李伟龙玉桥束龙仓李砚阁
关键词:人工补给
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微生物堵塞的预测被引量:15
2012年
基于微生物生长模型与多孔介质渗透理论,耦合微生物生长量与介质渗透性变化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地下水回灌过程中沿入渗途径上微生物堵塞程度的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平谷地区采用不同雨洪水源进行地下回灌可能引起的微生物堵塞程度,结果显示微生物堵塞主要发生在近地表的0.5m范围内,渗透系数降低幅度最大仅为2.3%.
路莹杜新强范伟迟宝明杨悦锁
关键词:地下水回灌微生物
济宁市漏斗区地下水超采修复的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以Cl-和总硬度为水质模拟因子,以三维地下水流模型MODFLOW、溶质运移模型MT3D为工具,分析了人工补给和限采对地下水水量、水质等方面的影响,并采用了概率风险评价的方法评价了济宁市漏斗区地下水超采修复的风险。结果表明,尽管少量缩减开采量和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对Cl-和总硬度有一些负面影响,却对防治漏斗区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有重要意义。在减少25%开采量同时进行人工补给的方案中,地下水Cl-浓度没有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200mg/L),而总硬度却超过了500mg/L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经计算,仅采取人工补给与采取人工补给同时减少25%开采量所对应的超越概率分别为0.66834、0.66995,这是可接受的;结论还表明,减少22%开采量同时进行人工补给是济宁漏斗区兼顾水量、水质两方面的最优方案。
束龙仓Basil T.I Ong’or刘佩贵李伟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人工补给
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水资源人工调蓄方案被引量:15
2008年
对地下水资源的长期大量集中开采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的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利用降落漏斗区腾空的地下储水空间进行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可使地下水位得到恢复。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庆市目前已形成了东西两个大的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必须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设计并模拟了现状开采、逐年压缩分别在现采和压采基础之上进行人工回灌等4种人工调蓄方案,对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进行水资源人工调蓄。结果表明,压缩开采和人工回灌均可加速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恢复,在逐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5%的情况下实施人工回灌(0.45×10^8m^3/a),地下水位恢复效果最明显,到2010年末,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可回升7.710.3 m。
高淑琴苏小四杜新强谢轶齐素文
关键词:降落漏斗人工回灌
雨水利用宏观规划模型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建立了流域或区域的雨水利用规划模型,描述了蓄水设施容量、日雨水利用量和有雨水利用设施后的径流量等3个主要规划指标及其与降雨统计特征量(次降雨量、次降雨间歇期及次降雨历时等)之间的量化关系。应用该模型通过对降雨资料的统计分析,能计算出降雨统计特征量,得到蓄水容量、日雨水利用量和规划径流系数,组成宏观规划指标的各种备选方案,可为决策部门在流域或区域内雨水利用规划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本文以北京市城区的通惠河和凉水河流域为实例进行了模型的实际应用。
唐莉华吕贤弼张思聪
松散砂层及其有效粒径对回灌水水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探讨人工回灌过程中松散砂层(介质)及其有效粒径大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给出了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选择有效粒径不同的两组砂样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所提供的回灌水水源相比,松散砂层及其有效粒径大小对TOC、TN、TP的去除能力较强,砂层的有效粒径越小去除能力越强,但对阴离子Cl-、SO42-、NO3-的去除能力则不明显。
王恩束龙仓黄修东刘丽红
关键词:人工回灌水质
滹沱河地下水库有效蓄水率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地下水库已成为改善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有效手段,定量评价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有效蓄水率对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滹沱河地下水库为例,通过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结合GIS技术计算不同人工补给条件下的滹沱河地下水库的有效蓄水率,并与上游黄壁庄水库有效蓄水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库的有效蓄水率在80%-91%之间,随着人工补给量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黄壁庄水库的有效蓄水率在50%-80%之间,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库储水效率明显优于地袁水库,为地下水库一地袁水库联合调蓄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杜尚海苏小四吕航何迪
关键词:地下水库地下水超采人工补给
MQ点插值法在地下水稳定流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为探讨MQ(Multi-quadric)点插值法在地下水稳定流问题中的应用效果,及MQ函数的形状参数、支持域大小、场节点间距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将其分别用于参数不变的二维地下水稳定流动、参数连续变化的二维地下水稳定流动和地下水向承压完整井的稳定流动3种算例的求解,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求解二维稳定流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效果。MQ函数的形状参数、场节点间距和支持域大小对计算结果的误差具有较大影响。
龙玉桥李伟李砚阁杨忠平
关键词:无网格法
松散介质地下储水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石家庄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建设地下水库适宜的边界条件,确定其特征水位,并基于GIS技术计算得滹沱河地下水库的总库容为106.30亿m3,2006年6月30日实时腾空库容为33.51亿m3,且以2.46亿m3/a的速度增加。试验结果表明:滹沱河河道具有良好的入渗条件,渗水坑的静水入渗强度为0.59m/d,河道动水条件下平均入渗能力为8.27万m3/(km·d);该地下水库的有效蓄水率为80%~90%,随着人工补给量的增加有效蓄水率有减小的趋势。
杜尚海苏小四
关键词:地下水库降落漏斗
基于DRECT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地下水库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区域供水的紧张局面,但库区地下水的脆弱性决定了城市供水风险.根据传统DRASTIC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地下水库特征提出了库区地下水脆弱性DRECT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滹沱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中,得出脆弱性评价分区图,分析各分区的脆弱性特征,并与表征地下水污染程度的硝酸盐氮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发现受人为因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表现出相反的分布趋势.
王新敏尹小彤
关键词:地下水库层次分析法硝酸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