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1805) 作品数:12 被引量:59 H指数:5 相关作者: 寿成超 郑杰 由江峰 刘从容 裴斐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卵巢浆液性癌两级组织学分级系统的评估及p53蛋白过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 评估卵巢浆液性癌的M.D.Anderson肿瘤中心(MDACC)的两级组织学分级系统在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与WHO组织学分级系统进行比较,同时探讨p53蛋白对卵巢浆液性癌分级的辅助作用及其在预后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72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病理资料进行MDACC两级分级和WHO分级,将分级结果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53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DACC分级与WHO分级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r=0.534,P=0.000).虽然两种分级方法均未与无病生存期(P=0.170和0.075)、肿瘤细胞减灭术(P=0.478和0.120)及以铂类为基础的初次化疗效果(P=0.418和0.403)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但与WHO分级相比,MDACC分级与肿瘤分期(P=0.041和0.002)、3年无病生存率(P=0.077和0.004)、总生存期(P=0.080和0.046)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0.334和0.035)具有更好的显著性相关.此外,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其他各项临床指标之间未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MDACC分级较WHO分级系统能更好地提示预后,比较符合最新的卵巢浆液性癌不同通路发病学说,临床应用前景良好,但仍需完善和进一步检验.单纯的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有助于辅助卵巢浆液性癌的MDACC分级,但对于判断预后的价值有限,需慎重使用. 林洁 杜娟 张春妤 谢巧婷 张波 刘从容关键词:卵巢肿瘤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 PRL-3基因C104S位点突变体和CAAX缺失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别构建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 3,PRL-3)基因C104S位点突变和C端CAAX缺失的myc标签和GFP荧光标签重组质粒pcDNA3-myc-PRL-3(C104S)、pEGFP-PRL-3(C104S)、pcDNA3-myc-PRL-3(△CAAX)和pEGFP-PRL-3(△CAAX),并进行真核表达,为PRL-3的后续功能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设计PRL-3基因C104S点突变、C端CAAX缺失的特异性引物,以pcDNA3-myc-PRL-3质粒为模板,通过基因克隆、一步法点突变的方法构建各重组质粒,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真核细胞,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4种重组质粒,并能在结肠癌细胞LoVo中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细胞中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定位观察发现,当PRL-3的CAAX位点缺失后,PRL-3由内膜系统大量入核,与理论预期相符。结论:获得了PRL-3基因C104S位点突变体和CAAX缺失体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能在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RL-3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李伟军 邢晓芳 曲立科 孟麟 寿成超关键词: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点突变 基因缺失 鞘糖脂微结构域1相关磷酸化蛋白基因的筛选及其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筛选肿瘤转移相关新基因,探讨鞘糖脂微结构域1相关磷酸化蛋白基因(PAG1)转染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的高转移亚系PC-3M-1E8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PC-3M高转移亚系PC-3M-1E8、低转移亚系PC-3M-284,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G)高转移亚系PG—BE1和低转移亚系PG—LH7cDNA制作4张基因芯片,筛选出PC-3M和PG高、低转移亚系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对在两个转移亚系共同表达下调的PAG1基因做进一步研究,采用即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验证PAG1在PC-3M细胞系中的表达。构建pcDNA3.0-PAG1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PC-3M-1E8细胞。MTT比色实验及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Matrigel穿膜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出PC-3M高、低转移亚系差异表达基因共327个,上调基因123个,下调基因204个。PG高、低转移亚系差异表达基因共281个,上调基因167个,下调基因114个。PC-3M与PG高转移亚系共同表达下调基因9个、上调基因8个。即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证实PAG1在PC-3M高转移亚系中表达低于低转移亚系。MTT比色及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显示转染pcDNA3.0-PAG1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均P〈0.05)。细胞周期检测转染pcDNA3.0-PAG1组比转染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处于G0~G,期的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5)。转染pcDNA3.0-PAG1组与转染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相比凋亡细胞百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体外穿膜侵袭实验结果表明转染pcDNA3.0-PAG1组比转染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穿膜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分别为(35.1±4.9)、(127.6±6.6)和(135.0±5.0)个(P〈0.05)。结论利用同一母系来源的高、低转移亚系制作基因芯片可以摒除转移无关基因的干扰,筛选出差异表 于文娟 王曰伟 谢志刚 由江峰 王洁良 崔湘琳 裴斐 郑杰关键词:肿瘤标记 生物学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乙酰转移酶基因NAA10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3年 N端乙酰转移酶A(N-acetyltransferase A,NatA)复合体是真核生物最主要的N端氨基酸α位乙酰转移酶,N端α位乙酰转移酶10基因(N-α-acetyltransferase 10,NAA10)编码的N端α位乙酰转移酶10蛋白(N-α-acetyltransferase 10 protein,Naa10p)是NatA的催化亚基.Naa10p具备新生蛋白质N端氨基酸α位乙酰化活性、成熟蛋白质Lys残基ε位乙酰化活性以及对部分转录因子的协同调节作用.Naa10p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通过调节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促进细胞自噬,并通过多种不同的分子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运动能力.根据乙酰化底物的不同,Naa10p还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双重作用.Naa10p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还涉及血管生成和神经发育等.Naa10p在多种癌症组织中呈过表达,但其预后意义随肿瘤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对Naa10p的生理生化研究必将使我们对细胞的生理病理学过程及其机制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本文将从蛋白质结构、机制功能及临床意义等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NAA10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闵力 曾妍 寿成超关键词:乙酰转移酶 肿瘤 KLF6和Spl共同促进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的转录激活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的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方法PCR扩增TMSG.1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71bp与下游+303bp之间不同长度片段,连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basic,各重组质粒转染后对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进行检测;对重组质粒pGL3-237插入DNA序列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定点突变,然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运用凝胶迁移阻滞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转录因子KLF6和Spl与TMSG-1DNA调控区的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转录因子KLF6和Spl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前列腺癌PC-3M不同转移潜能亚系PC-3M-E8、PC-3M.2134,人肺巨细胞癌PG不同转移潜能亚系PG-BEl、PG-LH7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TMSG.1和野生型KLF6mRNA水平;将KLF6真核表达质粒转染PC-3M-284后检测TMSG-1蛋白水平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出TMSG.1基因第1号外显子内存在明显促进基因转录的调控区域+59~+123bp。对该区域序列定点突变后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而共转染未突变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和KLF6或Spl的真核表达质粒则荧光素酶活性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胶迁移阻滞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转录因子KLF6和Spl与该区域特定序列存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结果验证转录因子KLF6与Spl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细胞低转移亚系PC.3M-21M中TMSG-1和野生型KLF6mRNA水平均高于高转移亚系PC.3M-1E8(P〈0.05,P〈0.01),同样肺巨细胞癌低转移亚系PG.LH7中TMSG-1和野生型KLF6mRNA水平均高于高转移亚系PG-BEl(均P〈0.01)。PC-3M-284细胞转染KLF6真核表达质粒后检测到TMSG-1蛋白的增加和细胞侵袭能力的下降。结论前列腺癌细胞中转录因子KLF6与Spl共同作用促进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 龚苗子 由江峰 裴斐 崔湘霖 李刚 郑杰关键词:肿瘤转移 转录 基因 肿瘤抑制 细胞系 肿瘤 小鼠PRL-3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乳腺癌D2F2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靶向小鼠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mouse 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3,mPRL-3)的DNA疫苗对小鼠乳腺癌D2F2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靶向mPRL-3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mPRL-3,并转染至鹌鹑肌成纤维细胞QM7内,Western blotting检测mPRL-3蛋白在QM7细胞中的表达;通过重组慢病毒Lv-mPRL-3或对照载体Lv-Ctrl感染小鼠乳癌D2F2细胞,分别建立高表达mPRL-3的mPRL-3-D2F2细胞或对照NC-D2F2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乳腺癌D2F2细胞中mPRL-3蛋白的表达。BALB/c小鼠左侧乳腺脂肪垫下分别接种mPRL-3-D2F2和NC-D2F2细胞后,通过基因枪接种pVAX1-mPRL-3疫苗(mPRL-3-D2F2/pVAX1-mPRL-3),同时设立疫苗对照组(mPRL-3-D2F2/pVAX1-Ctrl)和细胞对照组(NC-D2F2/pVAX1-mPRL-3),检测小鼠的肿瘤体积及生存期。结果:pVAX1-mPRL-3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均正确,并能在QM7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的mPRL-3-D2F2细胞中mPRL-3蛋白过表达,而NC-D2F2细胞中不表达mPRL-3蛋白。荷瘤小鼠经pVAX1-mPRL-3 DNA疫苗免疫,其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835.3±509.8)vs(1 543.0±578.4)mm3,P<0.01],且pVAX1-mPRL-3疫苗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中位生存期55.5 vs 38 d,P<0.05)。结论:基因枪接种的靶向mPRL-3的DNA疫苗能抑制高表达mPRL-3的小鼠乳腺癌D2F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提示其对mPRL-3阳性肿瘤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曹燕飞 吕娟 黄昊 寿成超关键词:小鼠 乳腺癌 基因枪 卵巢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11年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近年有关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从根本上挑战了经典理论,很多传统观念将被改变。在此,我们对有关卵巢癌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刘从容 郑文新关键词:卵巢癌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发病机制 致死率 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TMSG-1核仁定位信号序列的鉴定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鉴定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TMSG-1蛋白中潜在的特异性定位信号序列并探索其亚细胞定位机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MSG-1开放读码框全长及不同长度的截断片段,定向克隆于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质粒pEGFP—N1;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转染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转染48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GFP的Western b1ot检测或用冷丙酮固定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GFP分别融合TMSG-1全长蛋白(aa1-380)及其截断片段T1(aa1-70)、T2(aa1-128)、T3(aa129—380)、T4(aa71—128)、T5(aa71—179)和T6(aa71—380),Westernb1ot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各融合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亚细胞定位显示融合蛋白T4(aa71—128)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的核仁部位,融合蛋白T6(aa71—380)以细胞核内弥散分布为主,而TMSG—1全长融合蛋白及融合蛋白T1、T2、T3、T5则定位于胞质。进-步的序列缺失去除T4(aa71—128)羧基末端10个氨基酸得到截断片段T4△119-128,T4△119-128融合的GFP仍位于细胞核,但核仁内的绿色荧光信号明显减弱。结论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TMSG-1存在潜在的核仁定位信号,位于aa119—128(RRRRNQDRPS),这一发现为深入研究TMSG-1的亚细胞定位及相关功能奠定了基础。 龚苗子 由江峰 崔湘林 郑杰关键词:肿瘤转移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核仁组成区 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不同评定标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三种不同的ER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99例子宫内膜癌(其中Ⅰ型癌160例,Ⅱ型癌39例)石蜡标本中ER的表达状况,分别采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ASCO/CAP)、H-Score和Allredscore标准进行评判,分析各自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三种评分结果均显示,ER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CA125水平(P=0.015,P=0.007,P=0.023)、组织学分级(均P〈0.01)、孕激素受体(PR)状况(均P〈0.01)以及Ⅰ型癌p53阳性(P=0.042)等参数具有统计学相关性。仅ASCO/CAP(P=0.027)和H-Score(P=0.035)评定结果显示ER的表达状况与Ⅰ型癌患者年龄具有统计学相关性。仅ASCO/CAP与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P=0.005)、脉管内瘤栓(P=0.002)、淋巴结转移(P=0.021)、肌层浸润深度(P=0.067)和大网膜受累(P=0.067)呈负相关。结论与H-Score和Allredscore相比,ASCO/CAP标准判定的ER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该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中推广应用。 王跃 马晓龙 蒜畏范 林洁 任彩霞 刘从容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受体 雌激素 鞘糖脂微结构域1相关磷酸化蛋白基因影响高转移人前列腺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鞘糖脂微结构域1相关磷酸化蛋白(PAG1)基因对高转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方法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JM109细菌中GST-Raf1-Ras结合域(GST-Raf1-RBD)融合蛋白的表达,其中Raft-RBD能特异性的与活性Ras(GTP-Ras)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融合蛋白诱导表达结果.GST-pull down实验检测稳定转染PAG1基因、转染空载体及未转染的PC-3M-1E8细胞中活性Ra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a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用异硫氰酸四甲基罗丹明(TRITC)耦联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和细胞内F-肌动蛋白排列变化.收集人前列腺及前列腺腺癌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PAG1蛋白的表达.结果 GST-Raft-RBD融合蛋白诱导表达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后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3 000处出现较亮的GST-Raf1-RBD融合蛋白条带.GST-pull down结果显示PC-3M-1E8细胞稳定转染PAG1基因后,活性Ras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总Ras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3M-1E8细胞稳定转染PAG1基因后,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明显减少,总ERK表达无明显变化;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明显减少;p21WAF1/CIP1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无明显变化.TRITC耦联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结果显示稳定转染PAG1基因的PC-3M-1E8细胞F-肌动蛋白骨架结构紊乱,丝网状结构不明显,细胞呈长梭形,细胞表面伪足明显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前列腺组织PAG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前列腺腺癌组织中随着Gleason分级的增加,PAG1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结论 PC-3M-1E8细胞中PAG1表达上调能降低Ras活性,抑制ERK活化,进一步抑制cyclin D1的表达而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PAG1表达上调可引起PC-3M-1E8细胞运动� 于文娟 王曰伟 由江峰 王洁良 崔湘琳 裴斐 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