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YY002)

作品数:19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榕龚玉苗李捷裴霜霜何自然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淮海工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隐喻
  • 4篇双语
  • 4篇概念隐喻
  • 3篇隐喻性
  • 3篇双语者
  • 2篇隐喻表达
  • 2篇隐喻理解
  • 2篇隐喻理论
  • 2篇英语
  • 2篇语篇
  • 2篇语言
  • 2篇语义
  • 2篇思维
  • 2篇中英双语
  • 2篇转喻
  • 2篇范畴化
  • 2篇概念隐喻理论
  • 1篇心理
  • 1篇学习者
  • 1篇移译

机构

  • 17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淮海工学院
  • 3篇暨南大学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广东食品药品...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邢台学院

作者

  • 14篇周榕
  • 4篇龚玉苗
  • 2篇李捷
  • 2篇裴霜霜
  • 1篇冯茵
  • 1篇张静宇
  • 1篇徐岚
  • 1篇徐丽欣
  • 1篇莫咏仪
  • 1篇何自然
  • 1篇方晓湘
  • 1篇钱中丽
  • 1篇彭帆
  • 1篇李丽娟

传媒

  • 4篇现代外语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外语教学
  • 2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外国语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外语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觉隐喻:结构与加工》述评
2022年
1.引言近40年来,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化:从被认为是诗歌和修辞中纯粹的言语现象,到被认为是人类概念系统的基础,以及人类思维能力的基本机制之一。Lakoff&Johnson(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CMT)认为,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一套系统的对应关系,其核心原则是:人们通过感官感知或身体体验,系统地将抽象的、复杂的事物通过具体的、更基本的事物来理解。
莫咏仪周榕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视觉隐喻LAKOFF思维能力概念域
概念隐喻对并列中英双语者隐喻表达理解的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采用同语言和跨语言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隐喻在并列中英双语者理解英汉隐喻表达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并列中英双语者在概念隐喻层面的表征是共享的,一种语言的概念隐喻可以对另一语言的隐喻性表达的理解产生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具有语言差异性和不对称性。英语隐喻表达的理解受概念隐喻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但汉语隐喻表达却并不一定要借助概念隐喻来实现通达和理解。本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遍适用性提出了质疑。
周榕徐丽欣
关键词:概念隐喻双语者隐喻表达
《转喻和语言:一个语言加工新理论》评介
2017年
近30年来,转喻重新得到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密切关注,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趋势(曹燕黎2015)。Charles Denroche推出的新书《转喻和语言:一个语言加工新理论》是Routledge Studies in Linguistics丛书的第十四本,具有鲜明的多学科、多视角转喻研究特色。
彭帆周榕
关键词:转喻语言加工中介语理论认知语用学字面义语境制约
隐喻性范畴识解模式探析被引量:1
2016年
隐喻性范畴是新范畴、新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对隐喻性范畴的识解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心理语言学领域对隐喻性范畴识解有四种主要模式:范畴相似性比较模式,范畴类包含模式,临时范畴构建模式,生涯模式。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各种模式的长处和不足,并指出未来该领域应着力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周榕
隐喻和明喻异质论的认知解读——以相似性特征为研究视角被引量:8
2013年
本研究采用句法倾向性评定任务考察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特征对比喻的表达句法形式的影响效应。调查采取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相似性特征,因变量是句法倾向性评定分数。结果表明,具有关系相似性的词对较倾向于通过隐喻形式表达,具有表面相似性的词对更倾向于通过明喻形式表达。本研究从相似性特征的角度对隐喻区别于明喻的认知机制进行了解读,为隐喻和明喻的差异论提供了实证佐证;调查结果可以通过关系范畴理论框架下的结构相似理论进行解释。
龚玉苗
关键词:隐喻
以自然语篇和语料库为基础的隐喻研究——《语篇中的隐喻》述介被引量:3
2011年
概念隐喻理论(CMT)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人类思维的元方式。人们往往用具体的、熟知的、简单的、有形的概念去认知和体验抽象的、不熟悉的、复杂的、无形的概念。概念隐喻理论主要关注底层抽象概念隐喻,具体隐喻表达是第二位的。概念隐喻理论的语言证据主要通过直觉法、诱导法和人工构建获得,语言数据欠缺真实性,且缺乏对篇章中隐喻表现形式的关注,因此未能发展出一种依据语言数据解释概念隐喻的显性方法。
裴霜霜周榕
关键词:隐喻研究概念隐喻理论语料库语篇语言证据人类思维
语块在二语认知加工中的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无语境条件下的在线语法判断任务实验和有语境条件下的自定速阅读任务实验,验证了英语语块的整体加工优势假说,并发现二语水平的不同使语块的在线语法性判断的时间、正确率和在线阅读理解时间有所不同。但无论水平高低,二语者对语块的加工都快于非语块的加工。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也是影响二语语块加工的重要因素。透明度高的语块加工速度更快、正确率更高;熟悉度越高,对语块的提取加工越快速准确。
周榕李丽娟
关键词:语块语义透明度熟悉度
隐喻性范畴化及其实现机制被引量:5
2015年
"以不同类为类"的隐喻性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过程及语言演变中的重要范畴化形式。隐喻性范畴化的本质在于把本体和喻体越过常规范畴边界,重建一个共享的上级范畴,据此获得表示其上位范畴的抽象范畴指称,且在特定语境下动态实现。这种范畴化具有范畴表征的类层级结构和分类逻辑基础,并具有类比属性和双重指称特征。原型范畴理论和范畴构建理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理据。隐喻性范畴化实现的中介机制为关系相似性,而宏观和微观双重范畴化则是其实现的范畴隶属机制。
周榕龚玉苗
负性情绪诱词在英语语义关联与英汉双语关联条件下的虚假再认
2011年
采用DRM实验范式,根据ANEW词语情绪标准选取英语单词与汉语双字词为材料,考察英语语义关联词表与英汉双语混合关联词表对负性情绪诱词虚假再认的影响。实验表明:英语语义关联条件下,负性诱词的虚假再认显著高于中性诱词,情绪色彩的强度是影响本实验的重要因素;汉语负性情绪诱词的虚假再认显著高于英语负性情绪诱词、汉语中性诱词的虚假再认,且语言类型与情绪色彩的交互作用显著。
冯茵周榕
关键词:情绪色彩
并列中英双语者在隐喻理解中的强化和抑制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将跨语言启动效应实验与隐喻理解中强化和抑制机制作用的正启动和负启动实验相结合,考查作为一般认知机制的强化和抑制机制在双语者理解隐喻中的作用,以及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是共享同一个概念表征还是各有其独立的概念表征。结果发现强化和抑制机制在双语者理解一语和二语的隐喻过程中同样发挥作用。喻体中与隐喻有关的特征受到强化,喻体中与隐喻无关的本义特征会受到抑制。在跨语言的情况下(英-中,中-英)也发现了强化和抑制机制的作用,并且跨语言和同语言情况下对探测句的正启动和负启动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双语者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在概念层面为共享表征的结论。
方晓湘周榕
关键词:隐喻理解双语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