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08)
- 作品数:53 被引量:598H指数:13
- 相关作者:严登华王红瑞俞烜张明珠胡东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碳氮磷剖面分布的季节动态特征被引量:46
- 2007年
- 本文以向海湿地为例探讨了内陆盐沼湿地土壤剖面中碳氮磷等生源要素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陆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与土壤深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剖面中均表现为由表层向下层其含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除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随季节变化呈持续增加外,生源要素剖面分布的季节变化基本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关系密切,且三者受土壤粒度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土壤pH值仅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对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影响则不显著.
- 白军红邓伟王庆改丁秋祎
- 关键词:土壤剖面生源要素影响因素
- 基于Apack的若尔盖高原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以2000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Apack软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数量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的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若尔盖高原湿地率为9.7%,其中沼泽湿地景观是主要景观组分,占湿地景观面积的96.32%;若尔盖高原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很小,聚集度较高,景观破碎化水平低,几何形状复杂,自相似性差。在5县域中,若尔盖县湿地景观的面积和湿地率最大,阿坝县和碌曲县所占比例较小;红原县的斑块数最多,碌曲县最少,但平均斑块面积以若尔盖县最大,阿坝县最小。各县湿地景观组分的比例分配差异大,但均以沼泽湿地景观为主要景观类型,且湿地景观聚集度高,破碎化水平低,几何形状复杂。在区域尺度上若尔盖高原湿地以自然湿地景观为主,且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 白军红欧阳华王庆改丁秋祎高海峰
- 关键词:高寒湿地若尔盖高原空间异质性
- 生态流速—临界水深法及在杜柯河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9年
- 在归纳国内外河道内生态需水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河道信息和维持河道生态功能所需河流流速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下简称生态流速—临界水深法),并建立相应的流量与水深、流速的函数关系,重点推导了抛物线型过水断面下流量与水深、流速与水深之间的关系。以绰斯甲河支流杜柯河河道内生态需水为例,给出了计算过程,同时用Tennant法作为对比。结果表明:生态流速—临界水深法计算杜柯河壤塘站河道内适宜生态流量处于Tennant法所计算的适宜和最佳生态需水量之间,计算得出的最小生态需水量比Ten-nant法计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少0.06 m3/s。由于该方法考虑了生态流速(保护目标鱼类产卵所需流速)和临界水深(维持生境最低水深),以临界水深确定了最小生态需水量,以生态流速界定了适宜生态需水量范围,故所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状况。
- 韩鲁杰王红瑞许新宜刘达通
- 关键词:临界水深
- 湖南省山区范围划分初探被引量:3
- 2010年
- 山地和山区范围的界定是山区数据库建设和数字山地战略实施的基础。该文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的支持下,选取高程、道路密度、林草地比例、耕地比例、人口密度和GDP 6个因子,通过构建基于栅格单元的边缘生长模型,计算非山地的栅格单元被划分为山区的概率,并设定一个阈值以区分山区和非山区,在湖南省山地范围的基础上探讨其山区范围的划分。计算得到湖南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4.52%,相对于山地面积增长了43.47%,且将原本孤立的山地连接成片,山区更具连续性和完整性。
- 计伟江晓波
- 关键词:山地地理信息系统
- 量化中国山区范围——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20
- 2009年
- 山区范围较之山地范围更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山区在空间分布上更为连续和完整。在计算中国山地范围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统计模型中的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技术,选择人口、土地利用、GDP、道路等社会经济因子,构建了计算山区范围的边缘生长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计算出四川省的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6.77%,较之四川省的山地面积增长了3.21%,主要分布在川西及盆地周边区域。
- 江晓波曾鸿程
- 关键词:山地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
-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干旱河谷区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探被引量:1
- 2009年
- 在介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工程所在位置及调水影响所涉及干旱河谷区的基础上,对干旱河谷的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选取大金川河段干旱河谷为典型研究区,以该区河流生态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西线调水后研究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其中包括调水对河道生态用水、水生生物、河岸植被等方面影响因子的分析。可为西线调水工程对干旱河谷区的影响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 成瑶舒安平刘孝盈于琪洋
- 关键词:干旱河谷河流生态系统环境影响
- 黄河河口地区生态供水效益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流域生态需水是指流域生态系统为维持一定程度的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一定质量的水量,以保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等为目标,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流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针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供水规划,在提出配水效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配水量,计算了黄河河口地区的生态需水量、生态效益以及供水对减少断流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当来水量分别为55×108、122.8×108或240×108m3时,产生的湿地综合生态效益则为34.85×108、47.18×108或54.72×108元。
- 王红瑞董艳艳王军红彭晓明韩鲁杰
-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供水效益生态效益生态需水量
- 水文序列ARIMA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式被引量:31
- 2008年
- 经典的ARMIA模型应用是对水文过程年际月变化所形成的时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而忽略了水文过程平稳性检验和月际年变化对时序预测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对这一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基于聚类提取分类后月份的特征,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特征量和月水文数据间的关系,通过差分对特征量时序做平稳性处理,使用ARIMA模型按类预测特征量,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挖掘水文时序月际年变化信息的方法,建立了改进的ARIMA模型及预测方法.作者以兰州降水站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RIMA模型的精度要明显高于季节ARIMA模型,其平均残差达到了9.41,预报精度提高了21%,效果十分明显.最后就改进后的ARIMA模型的应用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王红瑞康健林欣钱龙霞
- 关键词:水文过程聚类降水量
- 宜宾以上长江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结合宜宾以上长江流域1956─2000年降水、水资源量序列及监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累积距平法以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水区近45年来降水除了青衣江与岷江流域有下降趋势之外,其他各流域的降水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而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变化均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这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而大范围地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 胡东来严登华宋新山张明珠俞烜杨舒媛
- 关键词:降水水资源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草地退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 2010年
- 以气候变化为研究背景,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改变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进行模拟试验,探讨草地退化对西线水源区大气环流、地表温度、降水和径流深等关键气候水文要素的影响。草地退化后,水源区的气候出现暖干化趋势,具体表现为:青藏高原地区500hPa和850hPa处的高度场出现大范围的负值区,而研究区东部增加;年平均温度升高,时空变化明显;年均降水量减少了5.08%,夏秋季减少最多,四川东部和西藏南端减少明显;年均径流量减少了4.83%,且主要发生在夏季。
- 张明珠秦天玲王凌河胡东来张诚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西线工程草地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