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01107049310002)

作品数:2 被引量:83H指数:2
相关作者:董玉静樊东升裴月红王艳李葆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室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死亡
  • 1篇血分
  • 1篇血性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延续性护理干...
  • 1篇源性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 1篇射血分数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卒中
  • 1篇左心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作者

  • 1篇李葆华
  • 1篇王艳
  • 1篇裴月红
  • 1篇樊东升
  • 1篇董玉静
  • 1篇周观林

传媒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康复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另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时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3、6个月时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心脏康复。
张培周观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左心室射血分数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6
2014年
目的:探讨接受出院后护理干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变化及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方法 :采用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对符合入选条件的66例患者,按照Essen评分分级设计个体化随访干预方案,干预内容包括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脑卒中健康教育,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干预时间为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遵医行为的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结果 :接受出院后护理干预的66例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超重和肥胖率较干预前有下降的趋势(45.4%vs 42.4%),血压、血糖控制率较干预前有升高的趋势(分别为84.8%vs 92.4%,81.8%vs 83.3%)。血压、血糖、血脂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复发和病死率均为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的遵医行为和卒中危险因素控制水平较好,复发率和病死率非常低。
李葆华王艳董玉静裴月红樊东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干预延续性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