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08)
- 作品数:11 被引量:323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宗新刘霞刘开昌王庆成董树亭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籽粒容重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9
- 2007年
-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容重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多个玉米品种籽粒的容重和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将山东省最新审定的29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三类,高容重型(H-TW)、中容重型(M-TW)和低容重型(L-TW)。玉米容重的变异来源于基因型和试验地区,二者均达极显著水平。受基因型控制的籽粒形状是决定容重的重要因素,不同粒型之间容重差异显著,容重值排序是爆裂型>硬粒型>马齿型。施氮肥对玉米容重的影响不大,同一品种不同的施氮量处理之间玉米的容重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容重与千粒重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容重与蛋白质含量和淀粉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指出赖氨酸含量对玉米容重起负作用,且由于决定系数最小(R(3)2=-0.05%),成为影响容重的主要限制因素,尤其是对蛋白质形成的限制,但对淀粉总含量的限制作用较小。【结论】提高玉米籽粒容重,应该首先着眼于籽粒总淀粉含量的提高。
- 张丽董树亭刘存辉王空军张吉旺刘鹏
- 关键词:玉米氮肥营养成分
-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粒重及品质影响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29
- 2010年
-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探讨玉米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重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普通玉米泰玉2号为材料,大田条件下分别于授粉后1—14d(S1)、15—28d(S2)及29—42d(S3)遮光55%,以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玉米作为对照(S0),对不同遮光处理下玉米粒重、品质、胚乳细胞增殖变化及穗轴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对小穗柄维管束截面积、胚乳细胞及胚乳传递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各时期遮光使籽粒重量、淀粉含量、胚乳细胞数量和体积降低,籽粒胚/胚乳比、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升高。遮光延迟了淀粉粒的发育,降低了胚乳细胞的充实度;前期遮光籽粒胚乳细胞数目最少,中期遮光淀粉粒体积最小,胚乳细胞的充实状态最差。遮光后穗轴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小穗柄维管束截面积无明显变化;遮光使胚乳细胞中蛋白质体增多,胚乳传递细胞变小,传递细胞壁内突变稀、变短,不同层次间连接程度下降,养分传输能力降低,胚乳传递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结论】花后不同时期遮光改变了玉米籽粒品质,系籽粒中胚比重增加及胚乳细胞内含物比例变化所致。遮光后胚乳传递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及较低的线粒体数量限制了养分的传输,"流"不畅是生育后期遮光玉米粒重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 贾士芳李从锋董树亭张吉旺
- 关键词:粒重胚乳细胞传递细胞遮光
- 种植密度对鲁单981产量及其产量建成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7年
- 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鲁单981,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个体产量、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以及群体消光系数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则呈现升高趋势。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45000-60000株/hm^2时,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群体净同化率高,可获得较高的玉米群体产量。
- 李宗新王庆成刘霞刘开昌张慧
- 关键词:种植密度鲁单981
- 控释肥对玉米高产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1
- 2007年
- 从农业肥料资源应用的节本增效的概念出发,综述了控释肥料对不同作物的应用研究现状,讨论了控释肥料研究应用于玉米高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李宗新王庆成齐世军刘开昌刘霞张彗
- 关键词:控释肥夏玉米高产
- 山东省邹平县玉米黄斑病发生因素探析
- 2008年
- 黄斑病是近年来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其危害程度超过大斑病和小斑病。本研究从品种、气象、栽培、环境等多方面探析了其发病规律。结果表明:年际间、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别较大,不同播种基础、不同种植方式、不同地域也存在较大差异,应重点采用农艺措施进行预防。
- 杨先法于传策
- 关键词:玉米黄斑病
- 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初报被引量:7
- 2007年
- 2005~2006年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表明,通过选用夏玉米高产新品种,并对其相应栽培技术组装配套,能够达到666.7m2产量超过900 kg的超高产水平。
- 王庆成李宗新刘霞刘开昌
-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
- 种植密度对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阐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30000株/公顷(低密度)和90000株/公顷(高密度)两种种植密度下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规律。【结果】随着籽粒的发育,内珠被中的细胞质首先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形成珠被绒毡层;珠被绒毡层退化消失的同时,子房壁细胞也离散解体,最终使子房壁和内珠被愈合在一起,形成种皮。胚乳内淀粉粒的积累是由内向外进行的,胚乳第二层细胞内淀粉粒的发育要早于胚乳最外层细胞。授粉后10~15d是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质变关键时期(由无到有);而授粉后20~25d是淀粉粒发育的量变关键时期(由少到多)。高密度处理的种皮细胞总层数约占低密度处理的1/2,但其各层细胞中的内容物相对较多,种皮形态建成的速度较慢。授粉后10~20d,高密度处理的胚乳淀粉粒明显比低密度处理大且多;而授粉后25d表现相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剖面面积多数集中在0~0.8μm2之间,约占52.90%,大于3.6μm2的仅占0.72%,有90.58%的淀粉粒的剖面面积小于2.0μm2。【结论】通过改变玉米种植密度,可以调节其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速度。
- 王庆成刘霞李宗新刘开昌
-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种皮
- 控释肥对夏玉米的应用效应研究被引量:44
- 2007年
- 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和普通化肥对夏玉米产量、子粒品质、土壤性状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有助于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夏玉米的穗粒数、容重和千粒重,比对照增产22.2%,比普通化肥增产4.3%;与施用普通化肥相比,施用等养分量控释肥更有助于提高子粒粗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提高肥料中的氮素表观利用效率、生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 李宗新王庆成刘霞刘开昌张慧
- 关键词:夏玉米控释肥
- 弱光胁迫影响夏玉米光合效率的生理机制初探被引量:36
- 2010年
- 大田条件下,以普通夏玉米(Zea mays)‘泰玉2号’为材料,于授粉后1–20天遮光55%(+S),以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玉米作为对照(–S),研究了遮光及恢复过程中玉米植株的光合性能、叶绿体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以及光能分配的变化,初步揭示夏玉米开花后弱光条件下光适应的生理机制,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遮光后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减少,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导致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迅速下降,光饱和点也明显降低;恢复初期Pn迅速升高,光合关键酶活性有所增强。遮光后植株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则显著升高,而恢复初期植株穗位叶ФPSII有所升高,表明突然暴露在自然光下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明显加快,这与其光合速率及光合酶活性的趋势保持一致;遮光处理对穗位叶叶黄素循环库的大小(紫黄质+花药黄质+玉米黄质(V+A+Z))影响不显著,但使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状态(A+Z)/(V+A+Z)增加;遮光后植株分配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明显减少,天线耗散光能比率显著增加,恢复过程中植株主要以过剩非光化学反应的形式耗散过剩的光能。遮光后及恢复初期,玉米植株的PSII原初光化学活性明显下降,限制了光合碳代谢的电子供应从而抑制了光合作用,主要依赖叶黄素循环途径进行能量耗散,而在光照转换后遮光的玉米叶片在适应自然光过程中的光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光合能力逐渐得到恢复。
- 贾士芳李从锋董树亭张吉旺
- 关键词:弱光胁迫玉米光合效率生理特性
- 不同密度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超微结构差异被引量:4
- 2007年
- 试验以鲁单981为材料,研究了30000株/hm^2(低密度)和90000株/hm^2(高密度)种植密度下,玉米种皮的形态及胚乳淀粉粒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子粒的发育,内珠被中的细胞质首先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形成类似珠被绒毡层的黑层。黑层退化消失的同时,子房壁细胞也离散解体,最终使子房壁和内珠被愈合在一起形成种皮。授粉后10~15d是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质变时期;授粉后20~25d是淀粉粒发育的量变时期。高密度处理的种皮细胞总层数约占低密度处理的1/2,但其各层细胞中的内容物相对较多,种皮形态建成的速度较慢。授粉后10~20d,高密度处理的胚乳淀粉粒明显比低密度处理大且多;而授粉后25d表现相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剖面面积多数集中在0.28~0.56μm^2,约占24.8%,剖面面积大于2.52μm^2的淀粉粒仅占5.2%。
- 王庆成刘霞李宗新刘开昌张慧
- 关键词:玉米种皮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