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12D080)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白淑英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道德
  • 1篇虚拟社会
  • 1篇权力
  • 1篇权力分配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网络
  • 1篇网络道德
  • 1篇网络结构
  • 1篇网络空间
  • 1篇网络权力
  • 1篇网络自由
  • 1篇类型学

机构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3篇白淑英

传媒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网络自由及其限制被引量:6
2014年
当下对网络自由的理解,存在着激进的或绝对化的网络自由观、简单的或单向度的网络自由观,以及理想的或彼岸式的网络自由观。在这三种网络自由观下,网络自由被单一化、片面化和极端化。为了保全网络自由概念的整全性,需要从网络空间、网络社会和网络价值三个向度对其进行理解。网络自由的空间向度、社会向度以及价值向度隐含着其与网络秩序的辨证性张力关系。网络空间向度体现了技术自由与技术控制之间的张力,网络价值向度体现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张力,二者均需在社会向度上予以限制,而网络道德共识和网络法治则是其中两个纾解网络张力的主要路径。
白淑英
关键词:网络自由类型学网络道德
微博社区中的网络结构与权力分配被引量:12
2014年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权力形式——网络权力。与传统语境中的权力不同,网络权力是通过微博、论坛等新媒介对他人产生影响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力。网络权力的载体是话语,其本质是理念和价值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本文以微博为例,分析网络权力问题。研究发现,网络权力产生于"身份——权威"的整合体,现实社会中的身份特征和个人通过观点表达建立的声誉成为网络权力产生的双重来源,这使微博权力结构呈现出阶层化特征;另一方面,微博热门话题的形成过程又是网络权力流动的过程,实现着权力重组与分配。
白淑英牛鸽军
关键词:网络权力网络结构权力分配
虚拟社会存在机制的转换及其理论转向被引量:1
2015年
信息网络技术的演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换代和网络社群的演化,更意味着网络空间社会关系的实在本质和存在机制发生了变化,即虚拟空间演化为人类生活世界。网络空间存在机制的变更要求对虚拟社会的认识也要发生转化,从而形成虚拟社会理论的转向。具体而言,虚拟社会理论要从虚拟实在回归本体实在,要重新定义主体间性,要丢掉绝对自由的幻想。
白淑英
关键词:虚拟社会网络空间主体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