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科技局自然科学基金 作品数:74 被引量:321 H指数:11 相关作者: 简家文 龚清海 蒋雯雯 韦登明 王邃 更多>> 相关机构: 宁波大学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宁波市第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使用传统和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满意率为98.43%与对照组的86.32%相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而且对比研究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抑郁评分、疼痛评分、焦虑评分等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结论: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等,值得临床通过使用。 刘艺 周和定 李红君 胡勇花 曲苍苍关键词:老年白内障 青光眼 围手术期 干预护理 兔眼球后Tenon囊下灌注Bevacizumab的眼内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兔眼球后Tenon囊下灌注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后玻璃体和血清中的浓度,并观察bevacizumab视网膜荧光显影,探讨bevacizumab球后Tenon囊下灌注的眼内通透性和眼外给药途径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均单眼接受单次玻璃体腔注射1.25mg bevacizumab(1.25mg/0.05m L),B组均单眼单次Tenon囊下灌注5mg bevacizumab(5mg/0.2m L)。1、3d后抽取玻璃体和血液,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玻璃体和血清中bevacizumab药物浓度,比较两组中玻璃体和血清内bevacizumab浓度差异,并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视网膜免疫荧光。结果:给药1d后,A组和B组玻璃体腔内bevacizumab药物浓度分别为254.40±13.65、1.60±0.32μg/m L。A组和B组血清内bevacizumab药物浓度分别为0.55±0.15、0.63±0.05μg/m L,两组血清bevacizuma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8,P=0.277)。给药3d后,A组和B组玻璃体腔内bevacizumab药物浓度分别为236.80±8.70、1.40±0.23μg/m L,A组和B组血清内bevacizumab药物浓度分别为0.66±0.17、0.64±0.14μg/m L,两组血清内bevacizuma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7,P=0.841),两种给药方式视网膜各层荧光分布均能明显显现。结论:给药1、3d后玻璃体腔注药组在玻璃体腔内bevacizumab药物浓度要明显高于Tenon囊下灌注组,玻璃体腔内注射是较为有效的给药途径,而球后Tenon囊下灌注也能使bevacizumab进入玻璃体腔而且达到完全抑制VEGF活动所需的浓度(>500ng/m L),并能至少持续3d以上,两种给药方法在血清中均能检测到较高浓度的bevacizumab,且两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给药方式视网膜各层荧光分布均能明显显现,提示两种给药方式药物均能作用于视网膜各层。 邬一楠 周宏健 吴国海 易全勇关键词:BEVACIZUMAB 兔眼 玻璃体腔 TENON囊 基于宽域氧传感器的空燃比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017年 根据LSU 4.9宽域氧传感器的特性,采用通用元件、以STM32F103作为控制算法的实现平台,展开了空燃比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在硬件方面,以LSU4.9宽域氧传感器中氧化锆的负温度系数(NTC)特性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通过交流电压比较内阻值的方式控制氧传感器的温度。此方法不仅简化了电路,而且消除了因测量电路的差异性所产生的影响;在软件方面,针对泵电流存在的摄动,提出了采用比例—积分—微分神经网络(PIDNN)算法实现对氧传感器的反馈控制。实验表明:设计的空燃比分析仪可满足快速启动的要求,且能在0%~12.1%的氧气浓度范围内实现准确测量,动态响应时间短,能良好地跟踪环境氧气浓度的变化。 章晓娟 周坤 谢建军 邹杰 简家文关键词:控制电路 在线提高卡尔曼滤波跟踪精度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在线提高卡尔曼滤波算法(KF)的跟踪精度,对随机序列进行高斯度的定义,将随机序列的分布分为超高斯、高斯、次高斯和非高斯,找出KF可以工作的范围。针对噪声服从次高斯分布时,KF跟踪精度不高,介绍了两个可以判断KF使用过程中设定的噪声协方差与实际是否一致的参数。提出了参数自适应的方法,使设定的噪声协方差与实际值可以自适应地一致,从而提高了KF的跟踪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噪声服从高斯和超高斯分布时,KF跟踪精度很高;噪声服从次高斯分布时,若噪声协方差的设定值与实际值不一致,跟踪误差会很大,对此使用了参数自适应法,可以大大提高KF的跟踪精度。 张萌 陈恳关键词:卡尔曼滤波 自适应参数 Caco-2细胞模型构建及抗高血压肽VPP和IPP小肠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Caco-2细胞模型为小肠内皮细胞转运模型,本实验构建Caco-2细胞模型并研究抗高血压肽Val-Pro-Pro(VPP)和Ile-Pro-Pro(IPP)的小肠吸收机制。从细胞形态、电阻值和荧光素钠透过率等方面验证了Caco-2细胞模型;通过转运时间、肽浓度、吸收抑制剂和促进剂比较了VPP和IPP的小肠转运途径及外排机制。结果表明:构建的Caco-2细胞模型可用于VPP和IPP的模拟小肠吸收机制研究;VPP和IPP的小肠转运途径是旁路转运,VPP和IPP都存在外排泵的作用,IPP外排作用没有VPP大,所以生物利用度高于VPP。 祝倩 郭宇星 潘道东 曾小群 孙杨赢 周慧敏关键词:CACO-2细胞 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液-液萃取钕(Ⅲ)的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1-戊基-3-(3-乙基苯基膦酰基)丙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盐的合成及对Nd(Ⅲ)的萃取性能,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时间、杂质离子等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3g该离子液体中,萃取时间为30min,5 mL pH 9.0的Nd(Ⅲ)溶液浓度在0.1~5.0μg/mL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29352+2.423×106ρ(μg/mL),线性相关系数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9982和0.0025μg/mL。同时研究了离子液体的回收利用,在5%HNO3介质中洗脱30 min,Nd(Ⅲ)洗脱率达86%以上,回收后的离子液体可再利用。 危晶 郭苗 梁洪泽 王邃关键词:离子液体 萃取 洗脱 一氯桥双核铜配合物:Cu_2(phen)_2Cl_4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4 2002年 本文报导了Cu2 (phen) 2 Cl4配合物的合成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c(no .9) ,晶胞参数 :a =0 .986 4 (2 )nm ,b =1.786 0 (4)nm ,c=1.3398(3)nm ,β =10 6 .6 0 (3)° ,V =2 .2 6 2 (8)nm3 ,Dc=1.84 8g/cm3 ,F(0 0 0 ) =12 5 6 ,Z =4。 30 6 4个独立衍射点中 2 812个满足F2o 2σ(F2o) ,R1和wR2 分别为 0 .0 4 82和 0 .10 6 6。标题配合物由双核 [Cu2 (phen) 2 Cl4]络分子组成 ,每个铜原子与邻菲啉配体的 2个N原子和 3个Cl原子配位形成畸变CuN2 Cl3 四方锥。配位多面体通过两氯原子形成共棱的Cu2 N4Cl6双四方锥。通过氢键和芳环堆积作用 ,络分子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标题配合物为顺磁物质 ,在 5~ 30 0K区间内遵循Curie Weiss定律 ,χm(T +0 .6 4 9) =0 .4 0 5cm3 ·K·mol-1(χm 为每摩尔Cu2 + 离子磁化率 ) ,其Cu2 + 离子的室温有效磁矩为 1.8B .M .,与Cu2 + 自由离子的磁矩基本相同 ,表明铜离子之间不存在磁交换作用。热分析显示该配合物在 2 孙杰 林建利 郑岳青 王继扬关键词:晶体结构 热分析 VCM磁钢快速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2010年 介绍了VCM磁钢快速检测控制系统的方案及软硬件设计。通过与机械、气动及检测相结合,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较好地实现了VCM磁钢快速智能检测系统的上料、分拣与下料等动作流程。 宋涵 岑理章 何润琴 张舜德关键词: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通信协议 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学生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在校学生,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及近12个月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0 729份,回收有效问卷10 726份,问卷有效率为99.97%。最近12个月内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12.93%、4.54%和5.06%。女生(OR:1.397~1.575,95%CI:1.178~1.927)、初中生(OR:1.625~1.824,95%CI:1.323~2.082)、自感健康状况一般或不好(OR:1.160~2.131, 95%CI:1.005~2.985)、孤独感(OR:1.574~4.423, 95%CI:1.221~5.254)、绝望感(OR:2.796~3.232,95%CI:2.400~3.990)、焦虑感(OR:1.890~2.117,95%CI:1.503~2.496)、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 h (OR:1.152~1.263, 95%CI:1.030~1.594)、吸烟(OR:1.476~2.074, 95%CI:1.055~3.072)、饮酒(OR:1.479~1.863,95%CI:1.271~2.296)、打架(OR:1.716~1.941,95%CI:1.330~2.422)和遭受校园暴力(OR:2.254~3.292,95%CI:1.342~5.277)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参加体力活动(OR:0.597~0.720,95%CI:0.474~0.923)是共同保护因素。结论性别、年级、自感健康状况、孤独感、绝望感、焦虑感、睡眠时间、吸烟、饮酒、打架、遭受校园暴力和体力活动是宁波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 袁芳 岑焕新 元国平 李辉 龚清海关键词:自杀 中学生 离网型单线同步可并联电源逆变器设计 2010年 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应用领域,电源逆变器通常是离网型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单体大功率电源逆变器成本高、生产困难等问题,提出离网型单线同步可并联电源逆变器,并描述了其硬件结构和软件实现。 刘晓 宋旵飞关键词: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