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982)
- 作品数:32 被引量:287H指数:13
- 相关作者:周金龙曾妍妍高业新赵江涛贾瑞亮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学及水资源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饮用水除砷氟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15年
- 饮用水砷、氟超标是影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饮用水除砷、除氟的技术发展迅速,对我国饮用水除砷、氟技术现状进行总结。分别阐述各种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
- 赵江涛周金龙
- 关键词:饮用水除砷技术除氟技术
- 新疆巴里坤县汉水泉洼地承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质量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研究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离子比值法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对新疆巴里坤县汉水泉洼地承压水中的主要离子比值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汉水泉洼地承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汉水泉洼地承压水沿地下水流向,水动力条件逐渐变差,水交替程度逐渐变弱,总溶解固体逐渐升高;汉水泉洼地承压水不是海相沉积水;汉水泉洼地承压水质量属于Ⅴ类,水质较差。
- 李丰琇周金龙
- 关键词:承压水地下水质量评价
- 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被引量:22
- 2022年
- 为研究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根据吐鲁番地区2015年(最近1次)全面的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选取44组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潜水33组,承压水11组),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运用内梅罗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的弱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Cl-Na·Ca型和HCO_(3)·SO_(4)-Na·Ca型为主,其次为HCO_(3)·SO_(4)·Cl-Na·Ca型;研究区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共同作用的影响。(2)地下水中的Ca^(2+)、Mg^(2+)主要来自蒸发岩的溶解,Na^(+)、K^(+)、Cl^(-)主要来自岩盐的溶解,少量潜水中的Na^(+)和K^(+)来自硅酸盐的溶解。(3)γ(Na^(+)-Cl^(-))/γ[(Ca^(2+)+Mg^(2+))-γ(SO_(4)^(2-)+HCO_(3)^(-))=-1,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受到了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4)水质评价结果显示:3种评价方法中的Ⅲ类及以上水质占比均高于55%,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法的Ⅳ、Ⅴ类水占比最低为27.3%,Ⅳ、Ⅴ类水主要分布在托克逊县的博斯坦乡和鄯善县以东的火车站镇和七克台镇。
- 白凡周金龙曾妍妍
- 关键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评价
- 内陆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石河子市为例
- 目前,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相较于其他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已提出的3种内陆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DRAV模型、VLDA模型和VDEAL模型)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经典模型(DR...
- 陈云飞
-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
- 文献传递
- 新疆石河子地区地下水氟分布及富集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地下水氟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危害人体健康,以新疆石河子地区平原区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及Map GIS等软件对23个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分布上研究区内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从南向北呈逐渐升高趋势,垂向分布上深层承压水氟含量高于浅层承压水的;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为南部山区煤系地层,以及区内化工企业排放的"三废"等;地下水中氟富集主要受气候、径流等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化学环境条件等影响。
- 栾风娇周殷竹周金龙贾瑞亮曾妍妍
- 关键词:地下水氟
- 石河子地区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确定被引量:14
- 2018年
- 为确定石河子地区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地下水中检出的12种污染物进行优先排序,选取污染物检出率、生物累积性、生物降解性、潜在危害指数、是否为有毒化学品、是否为环境激素、是否为美国EPA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是否为中国优先控制污染物、是否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9类评价指标,并根据指标权重计算各污染物的综合得分,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优先控制污染物。研究表明:石河子地区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为汞和砷。
- 范薇周金龙周金龙贾瑞亮
- 关键词: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综合评分法
-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地下水是玛纳斯河流域主要的供水水源,为宏观掌握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了解区域地下水主要形成过程,运用舒卡列夫分类法、数学统计法、吉布斯图、离子比及同位素的方法,在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典型剖面的地下水水化学常量组分、吉布斯图、离子比和同位素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水力联系紧密;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潜水、承压水的δ18O、δD值逐渐增大。地下水形成主要受蒸发浓缩、大气降水及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的溶滤作用。
- 李巧周金龙高业新杜明亮程凡李丰琇孟奇
- 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水化学类型同位素
-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演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地下水资源是焉耆盆地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深入研究焉耆盆地地下水演化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及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bbs图阐明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所经历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大气降水、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作用等),平原区采样点主要分布在Gisbbs图的右上角及中部左侧,表明平原区地下水受风化、蒸发浓缩作用影响,且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较小;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以及岩盐、石膏等蒸发岩的风化溶解是平原区地下水主要离子来源,应用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计算了平原区各矿物饱和指数,大部分采样点方解石与白云石未达到饱和状态;随着平原区地下水中的TDS和Cl-浓度的逐渐升高,Mg^(2+)在地下水中的富集受到了白云石沉淀过程的限制,而Ca^(2+)的含量随TDS的增大而持续增加,并结合平原区2011年与2014年地下水水化学Piper三线图,平原区地下水大部分呈Ca·Na型或者Ca·Mg型;地下水ORP值均为正值,表明平原区地下水处于氧化状态;根据离子比例法,γNa+/γ(Na++Ca^(2+)+Mg^(2+))比值深层承压水>潜水>浅层承压水,表明平原区地下水阳离子交换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深层承压水、潜水、浅层承压水.
- 赵江涛周金龙梁川尹钟鲍正德钱立
- 关键词:地下水
- 新疆南部典型地区地下水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15年
- 为研究新疆南部地区地下水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在新疆南部选取典型区(叶尔羌河流域、焉耆盆地和若羌-且末地区),并对地下水重金属Fe、Cu、Mn、Zn、Hg、Cr(Ⅵ)、Pb、Cd、Al和As等10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除Hg和Al外,其余指标均有检出;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标准值,叶尔羌河流域Fe、Mn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48.0%、53.3%和20.0%,焉耆盆地Fe和Mn的超标率分别为11.9%和4.8%,若羌-且末地区Fe和Mn的超标率分别为33.3%和11.1%.研究区地下水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显著,水平分布上表现为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垂向分布特征为地下水中超标的Fe、Mn和As主要分布于承压水区,且表现为浅层承压水中的超标率高于深层承压水的趋势.
- 曾妍妍周殷竹周金龙刘景涛陈玺
- 环博斯腾湖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评价被引量:11
- 2018年
- 为研究环博斯腾湖地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82组地下水水样和15组河水水样检测数据进行污染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和河水水样有机污染物检出率分别为24.4%和6.7%,均无超标水样;研究区地下水水样未污染11组、轻污染8组、中污染1组,分别占地下水总样品数的13.4%、9.8%和1.2%。研究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检出点主要分布于焉耆盆地北部山前平原区、焉耆县内和博斯腾湖西北部平原区,个别分布于库尔勒市城区。环博斯腾湖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主要受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包气带岩性、地表水水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 孙英周金龙曾妍妍曾妍妍
-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污染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