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0464)

作品数:26 被引量:161H指数:8
相关作者:李雁陈创陈良冬杨国梁庞代文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复旦大学荆楚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肿瘤
  • 10篇肿瘤标志
  • 10篇肿瘤标志物
  • 10篇标志物
  • 9篇蛋白
  • 8篇细胞
  • 7篇胃癌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量子
  • 6篇量子点
  • 6篇结直肠
  • 6篇结直肠癌
  • 6篇基因
  • 6篇肠癌
  • 5篇蛋白芯片
  • 5篇腹膜
  • 4篇转移癌
  • 4篇胃肠
  • 4篇腹膜转移

机构

  • 29篇武汉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荆楚理工学院

作者

  • 28篇李雁
  • 9篇陈创
  • 8篇杨国梁
  • 8篇陈良冬
  • 5篇袁宏银
  • 4篇杨雪琴
  • 4篇庞代文
  • 4篇杨肖军
  • 4篇张燕华
  • 3篇彭春伟
  • 3篇郑芳
  • 3篇熊斌
  • 3篇侯晋轩
  • 3篇汤钊猷
  • 3篇杜予民
  • 2篇李鹏程
  • 2篇杨国樑
  • 2篇崔冶建
  • 2篇施晓文
  • 2篇龚玲玲

传媒

  • 10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医学新知
  • 2篇癌症
  • 2篇湖北省抗癌协...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0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腹膜癌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估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伴/不伴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癌患者接受CRS加HIPEC治疗,主要研究指标为生存期,次要指标为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不良事件。结果:28例患者共接受30次CRS加HIPEC治疗。术中评估腹膜癌指数2-31(中位数12)。细胞减灭程度0分者11例(39.2%),1分6例(21.4%),2分8例(28.8%),3分3例(10.6%)。截至2010年5月1日,随访期5-57月(中位数24月),19例(67.9%)死亡,9例(32.1%)存活。6,12,18和24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5%,50%,43%和43%。PCI≤20和>20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7月(95%CI,15.2-40.3月)和6.4月(95%CI,3.8-8.9月)(P=0.000)。CCR-0、CCR-1、CCR-2&3中位生存期为43.4月(95%CI,26.9-59.9月)、9.4月(95%CI,7.4-11.4月)和8.3月(95%CI,3.0-13.6月)(P=0.001)。同时性和异时性腹膜转移癌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月(95%CI,21.6-48.4月)和12月(95%CI,6.6-19.4月)(P=0.000)。无术后30d内死亡病例,围手术期严重不良事件4例(肠梗阻2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胆漏1例)。结论: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使胃癌腹膜癌患者受益,延长生存期。
杨肖军李雁杨国樑熊斌程伏林
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癌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5种肿瘤标志物在胃癌和结直肠癌的表达
2010年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癌胚抗原CA125、CA19—9、CA153和Ferritin在胃癌和结直肠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4例胃癌及125例结直肠癌初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探讨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及几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CEA、CA125和CA19—9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明显相关(P〈0.05)。CEA和CA19—9的表达与结直肠Duckg分期相关(P〈0.05)。CA125虽不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但可能提示肿瘤的播散转移。对胃癌和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宜采用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CA19—9在两种肿瘤中与癌分化程度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CEA、CA125和CA19—9在胃癌和结直肠癌检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张剑张燕华李雁
关键词:胃癌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分化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和监测中的价值和改进策略: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英文)被引量:33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肿瘤血清学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诊断率较低。本研究旨在分析肿瘤蛋白芯片C1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30例CRC初治患者12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找出与CRC相关性最强的肿瘤标志物,计算各标志物组检测对提高诊断率的作用。结果:C12对本组CRC患者的总体诊断率是42.3%,对Ⅰ、Ⅱ、Ⅲ、Ⅳ期患者的诊断率分别是13.6%、39.5%、38.2%和68.8%;对Ⅳ期患者的诊断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01);癌胚抗原(carcioembryonic antigen,CEA)的阳性率最高,达35.4%,与之相比,阳性率最高的5种标志物的任何组合方式(2、3、4、5种标志物的组合)均不能提高诊断率,但四项指标联合检测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肿瘤抗原(cancer antigen,CA)125+CA242或CEA+CA19-9+CA125+f-PSA足以替代12项指标联合检测。结论:C12对诊断中晚期CRC有一定价值,但对早期CRC的灵敏度不高。
陈创陈利琴杨国梁李雁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消化道给药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体内外基因转染活性,寻找最佳转染条件。方法以编码GFP的质粒DNA作报告基因,3种不同壳聚糖[季铵化壳聚糖(TMO-60%),壳聚糖(43×10^3~45×10^3,87%),壳聚糖(230×10^3,90%)]分别与质粒DNA混合,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DNA复合物。检测纳米粒形态和直径,壳聚糖对DNA包裹力,体外转染效率,纳米粒包裹质粒饲喂裸鼠后报告基因在消化道黏膜的表达率。结果壳聚糖纳米粒能高效稳定包裹质粒DNA;TMO-60%与DNA的比例为3.2:1.0时,体外转染效率最高,达28.9%;TMO-60%/质粒DNA复合物灌胃后,全胃肠道均有GFP表达,尤其在胃和小肠上段最强。结论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内、体外均有较高的转染活性,是基因治疗的可取载体。
郑芳李雁施晓文杨桂芳龚玲玲袁宏银杜予民崔冶建汪艳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基因治疗胃肠道
腹腔内注射羟基喜树碱治疗腹膜转移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腹腔内注射羟基喜树碱(HCPT)对腹膜腔转移癌模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HCCLM3接种于30只裸鼠腹腔内,制成腹膜转移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只;前者组按2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HCPT,后者注射等体积的0.85%氯化钠溶液;于第2,4,6周连续注射7 d,观察8周。监测荷瘤裸鼠的体重和腹膜癌的变化,测量血液学和血清学指标。结果:至研究终点时,治疗组14只裸鼠存活,对照组存活5只;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是(55±1)d(95%CI:54-57 d),对照组的平均生存期是(43±4)d(95%CI:34-51 d)(P=0.002)。治疗组的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观察到血性腹水和腹腔内弥漫性种植灶,对照组有4只裸鼠出现血性腹水,6只出现腹膜腔内弥漫性种植灶(P<0.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裸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血生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相关毒副作用。结论:腹腔内注射HCPT治疗腹膜癌模型,能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腹膜癌病情,延长荷瘤宿主生存期。
陈良冬李雁郑芳李鹏程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HCCLM3腹膜癌
肝癌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9年
建立适宜的人肝癌模型,是研究肝癌发生进展及干预措施的必备平台。随着肝癌研究的深入,模型的建立和技术也不断发展,先后出现自发性肝癌模型、诱发性动物肝癌模型、移植型动物肝癌模型、基因工程肝癌模型等。建立模型的动物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鼠、兔、旱獭、猪、犬及树晌等。建立更好的模型为肝癌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
伍龙汤钊猷李雁
关键词:肝癌模型干预措施肝癌发生基因工程动物诱发性
兔VX2腹膜转移癌模型的建立及CT表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动物腹膜转移癌模型,分析移植性腹膜转移癌的CT影像学特征,鉴定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6只分为开腹包埋、开腹穿刺及直接经皮穿刺种植3组(每组12只),每组又分为6只瘤块接种,6只悬液接种,接种VX2肿瘤。观察种植肿瘤生长状况,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分析局部区域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3种方法构建模型的成功率分别是100%(12/12)、91.7%(11/12)和58.3%(7/12),开腹包埋、开腹穿刺接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与经皮穿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2周后,3组都能形成典型溃疡型胃癌并腹膜转移癌表现,CT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稍高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后肿瘤表现为明显或轻度强化,宿主衰竭,4周出现肺部转移。病理学检查符合典型VX2组织学特点。结论:开腹包埋与开腹穿刺接种制作VX2兔腹膜转移癌模型简单,实验周期短,接种率高,CT平扫和增强是检测肿瘤生长及血供的可靠方法,其病理表现类似人类腹膜转移癌,为腹膜癌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梅列军杨肖军李雁唐利
关键词:腹膜转移癌VX2肿瘤动物模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量子点技术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量子点是一种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玻尔半径,能够接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半导体纳米颗粒。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和稳定性更高,标记之后荧光可持续时间更长,而且不会对组织细胞造成明显的伤害。量子点的这些特性使其在细胞的识别鉴定,细胞表面或内部大分子和亚细胞结构的定位,细胞中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等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量子点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将其应用于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而其毒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李鹏程李雁庞代文
关键词:量子点分子成像细胞成像细胞毒性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胃肠道恶性肿瘤相关指标的筛选优化
2008年
目的:分析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指标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筛选相关指标,为建立胃肠道恶性肿瘤小型诊断芯片提供依据。方法:使用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检测156例胃癌患者与173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free-PSA、PSA、β-HCG及HGH)的水平,筛选出胃肠道恶性肿瘤相关指标,采用Kappa检验比较其与C12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寻找最佳组合。结果:32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主要集中在4项指标:CEA(27.4%)、CA242(19.8%)、CA19-9(19.5%)、CA125(8.5%);使用Kappa检验比较4项指标不同组合与C12的检测结果,得出一致性极强的小型组合有6种,使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得出最佳组合为CA19-9+CEA。结论: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芯片设计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普遍开展高危人群筛查,难以及时、实时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因此,有必要在该芯片基础上,筛选胃肠道恶性肿瘤相关指标,设计小型芯片,在不降低检出率的情况下,增强其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侯晋轩杨雪琴陈创江桥杨国梁李雁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胃肠道恶性肿瘤蛋白芯片小型化
兔VX2腹膜转移癌模型的建立及转移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腹盆腔恶性肿瘤局域性进展往往形成腹膜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对于腹膜癌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为探讨对腹膜癌的治疗新模式,我们在小动物腹膜癌模型证明腹腔内化疗能延长宿主生存期的基础上,又用兔VX2瘤株建立大动物腹膜癌模型,并鉴定其自然临床病理特征。
梅列军杨肖军李雁杨国梁
关键词:腹膜转移癌VX2标准治疗方案腹盆腔恶性肿瘤中位生存期临床病理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