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790007)
- 作品数:19 被引量:119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恩胡薛继亮赵晓罡李录堂井水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财经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资源富集区的环境压力、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以内蒙古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构建了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劳动力密集程度差异指数、人力资本密集程度差异指数、资本密集程度差异指数与产业结构效应指数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并利用2000—2010年内蒙古的相关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各要素流动对产业结构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资本投资集聚可促进产业结构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劳动力集聚的作用与此正好相反;环境压力指数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在不同模型中的估计结果存在差异,该结果可能预示了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缓和,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拐点可能正在出现。为了更好地协调资源富集区的要素流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实现统筹发展,需要做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扶持关键产业链条中的核心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培育人力资本。
- 薛继亮
-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环境压力资源富集区资源型区域
- 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演变被引量:9
- 2015年
- 运用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对2001—2012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对外贸易整体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对以SITC1位码水平下九类商品的竞争力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优势较明显,但有减弱迹象;我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竞争优势逐渐增强。通过对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分析,发现我国低技术含量制成品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中工程类制成品、加工类制成品及电子和电力类高科技含量制成品竞争力逐渐显现。
- 王恩胡杜婷
-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
- 茶农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实地调查陕西省茶农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利用二元因变量的分析方法,对陕西省茶农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参与合作社的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其内在规律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与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紧密联系,促进合作社建设与村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 赵晓罡李录堂王恩胡
- 关键词:茶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
- 陕西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被引量:25
- 2013年
- 陕西茶产业相对于福建、安徽等茶产业优势区域而言,具有明显的潜在优势。要想实现这种优势,陕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与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式的茶叶生产基地相结合,形成茶工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的矛盾,实现增产、增效的创新型茶产业经营模式。
- 赵晓罡李录堂
- 关键词:茶产业茶文化利益共同体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计算2000—2010年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指标,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演进历程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10年各省区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之间关系,发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会扩大城乡差距,同时城乡差距的扩大也相应促进了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相互作用在三大地区间呈现不同特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却扩大了城乡差距;东部地区城乡差距抑制了经济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扩大会刺激经济发展。
- 朱志辉王恩胡
- 关键词:城乡差距面板分析
-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被引量:7
- 2010年
-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区域差距逐渐加大。究其原因既与各地要素禀赋差异有关,更是由于体制转型后市场机制的循环累积效应和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偏向所致。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欠发达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增加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同时要发挥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还应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区域对口支援。
- 王恩胡高全成殷红霞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
-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红利与产业转型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陷入劳动力成本增加和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境地,迫切需要通过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条件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获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对于西部地区,则具有较多的第一次人口红利,这为承接东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条件。西部地区丰富的人口红利潜力形成的人口红利效应,将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以及产业带的形成提供条件,而西部地区人口红利潜力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宏观对策研究,有助于发挥西部的要素资源潜力,带来区域经济增长。
- 薛继亮
- 关键词:人口红利产业转型
- 我国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发展对策被引量:1
- 2012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部各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体制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特色优势产业仍集中于资源开发环节,产业链条短,附加价值低;企业之间未形成联系紧密的分工协作网络,运行成本高;产业组织方式落后,缺少技术创新的动力及能力。要加快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必须优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要延长产业链条,拓展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打破条块分割局面,推进军民融合;加强招商引资的甄别选择,促进分工协作网络的形成。同时要打破垄断,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参与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壮大龙头企业。
- 王恩胡
-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特色优势产业
- 基于收入视角的我国生育率降低原因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在目前中国"放开二胎"这样一个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研究收入和生育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人均GDP和总和生育率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向量误差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的生育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索。结果发现总和生育率和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人均GDP和总和生育率之间都存在一个同期效应,相互作用。因此,从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放开二胎是有条件的,必须在居民处于较高生活水平和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下,其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放开二胎"后不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冲击。
- 薛继亮张建武
- 关键词:总和生育率人口生育率生育条件生育意愿
- 主导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禀赋约束理论模型被引量:7
- 2013年
- 主导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技术创新、资源禀赋、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制约了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在构建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引领作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驱动主导产业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资源约束条件下主导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结果发现,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 王春艳蔡敬梅李卫东
- 关键词:主导产业区域经济增长资源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