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03068)
-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 相关作者:高从堦朱桂茹王铎郭风王兴慧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短孔道介孔二氧化硅SBA-15对铀的吸附性能被引量:20
- 2013年
- 以短孔道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为铀吸附剂,考察吸附时间、初始液pH、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以及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液pH对吸附具有重要的影响,最佳吸附的pH值为6;吸附在30min即可达到平衡;当初始浓度为100mg·L-1时,饱和吸附量为311mg·g-1;吸附量随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吸附百分数则相反;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基团是Si—OH和Si—O—Si。
- 王兴慧朱桂茹高从堦
- 关键词:铀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
- 氰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4
- 2012年
- 以2-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CTE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采用共缩聚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氰基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通过XRD、SEM、氮气吸附脱附、FT-I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孔性质和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硅源的混合方式对氰基的引入量和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中以直接混合方式所得样品中基团含量最高,其分布也最均匀.另外,随着氰基引入量的增加,样品的形貌与孔结构略有变化.当CTES加入量超过20mol%时,材料的介孔由圆柱形的直孔道向瓶颈型的孔道结构发生转变.同时随着材料中氰基含量增大,样品的孔容由0.70 cm3/g降到0.22 cm3/g、表面积从666 m2/g降到312 m2/g,孔径由4.2 nm减小到2.7 nm,表明氰基分子占据了部分孔道空间.
- 郭风朱桂茹高从堦
- 关键词:介孔材料二氧化硅功能化氰基
- 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1年
- 综述了近几年来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和溶胶种子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讨论了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过程中常见的团聚和干燥问题,最后展望了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前景。
- 包孟如朱桂茹汪锰高从堦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球形
- 偕胺肟基纤维的合成及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通过与羟胺反应制得偕胺肟基纤维,考察了合成条件对铀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添加剂,温度为70℃时合成的偕胺肟基纤维中偕胺肟基的含量可高达11.45mmol·g-1。考察了吸附温度、溶液的pH和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较高、浓度较大时吸附速率较快。当pH为5时,吸附量可高达24.82mg·g-1。由对UO22+、Mg2+、Ca2+3种离子的吸附数据可知,铀/镁、铀/钙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0.26和4.01,表明该偕胺肟基纤维对铀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
- 刘梅朱桂茹苏燕王铎高从堦
- 关键词:偕胺肟基铀选择性
- 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将有机基团通过后嫁接或共缩聚法引入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道表面或骨架中,根据有机基团在材料中的位置可得到表面结合型和桥键型两类功能化介孔材料。本文总结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分类及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该类材料作为吸附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金属阳离子、含氧阴离子、有机污染物和气体的去除与回收。并展望了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发展前景。
- 郭风朱桂茹高从堦
- 关键词:环境保护有机污染物
- 单分散球形介孔SiO2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 2010年
-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甲醇为共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粒径、单一分散、高度有序的介孔SiO2微球,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考察了体系中CTAC浓度、TEOS浓度、甲醇的比率和温度等条件对所制备的SiO2微球的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同时采用XRD、BET、HR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单分散球形SiO2具有有序的六方相介孔结构,并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 王丽王铎朱桂茹高从堦
- 关键词:单分散球形颗粒介孔S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