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94)
- 作品数:48 被引量:431H指数:12
- 相关作者:熊黑钢张建兵龙桃李宝富张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新疆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天山北坡井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及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以新疆奇台县地下水监测点的多年水位和相关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及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年际动态变化与地下水开采量、粮食产量、小麦价格等驱动力均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1、0.7519、0.8576。地下水年内埋深变化与农业季节性开采地下水同步,相关性显著。3月地下水位最高,7月份最低。若考虑地下水埋深变化与机井抽水之间的滞后性,其相关系数可达0.8496。人文驱动力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远大于自然驱动力。建立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多元回归模型,模拟值精度较高,不仅能较好的反映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也较好地显示了各自然、人文因子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相关关系。
- 熊黑钢赵明燕陈西玫闫人华
-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
- 新疆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SSM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本文选取新疆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02年至2006年的数据,以全国国际入境旅游市场为参照系,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新疆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全国比较,新疆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发展缓慢,竞争力弱化趋势明显,但市场结构相对合理,效果较好。2006年的客源市场比重与2002年相比,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客源市场重要程度有所下降,但俄罗斯市场仍然占据榜首;而韩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客源市场重要程度有所上升,其中,韩国市场上升最快,不仅是主要的客源市场,而且是新疆国际旅游经济的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其余客源市场则相对变化不大,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 栾福明熊黑钢
- 关键词:国际入境旅游
- 基于C-D函数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对不同农作物产量和灌溉量的响应——以新疆奇台县平原井灌区为例被引量:3
- 2009年
- 根据奇台县平原井灌区的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野外调查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农业气象资料,借助柯尔-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根据不同农作物产量变化的地下水埋深变化生产函数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粮食作物产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最大,蔬菜瓜果次之,经济作物影响最小。它们每增加1%,引起的地下水位埋深平均增加的幅度分别是0.639%,0.120%和0.205%。模型通过了精度检验(r=0.987,P<0.0001),模拟结果与实测埋深值拟合较好,模拟精度的相对误差都小于5%。同时,由反映农作物灌溉耗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之间关系的公式得知:灌溉粮食作物引起的地下水下降幅度最大,占总下降幅度的70.4%,每年可使地下水位下降0.339 2m/a。灌溉蔬菜瓜果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的比重和速率(14.8%,0.071 5 m/a)略高于灌溉经济作物产生的变化(14.7%;0.0709 m/a)。
- 陈西玫熊黑钢赵明燕
- 关键词:农作物地下水埋深生产函数
- 基于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的奇台县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被引量:3
- 2011年
- 运用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新疆奇台县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要使其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必须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在现有农业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小麦、大麦面积需要逐渐减少,而玉米及经济作物(油料、甜菜)的面积应适当增加。相对2005年,在P=50%的灌溉用水的保证率下,2010年小麦、大麦种植面积应分别减少14.9%、19.2%,而玉米、油料、甜菜则应分别增长4.7%、23.4%、75.7%;到2015年,前两者需减少15.0%和20.6%,后3者增加2.6%、23.1%、75.0%。同时,在这两个时间段农田总面积将减少1 580 hm2、1 935 hm2,使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水量实现最优分配。
- 熊黑钢常春华夏倩柔
- 关键词:种植业优化配置多目标
- 干旱区农田灌溉前后土壤水盐时空变异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通过田间土壤剖面取样,测定了新疆奇台县干旱区农田灌溉前、灌溉后1周和3周土壤水盐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灌溉前,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较低(15.25%~16.70%),且呈中等(偏弱)变异性;剖面上部(40 cm以上)土壤盐分呈强变异性,而下部为中等(偏强)变异性。灌溉后1周,除0~20 cm(弱变异性)外,其他土层水分及剖面下部盐分变异性未变,但变异系数均减小,上部土壤盐分转为中等(偏强)变异性;剖面平均土壤含水量升高10.51%,脱盐率达8.94%,其中,表层(0~20 cm)土壤水分增加率(118.48%)及脱盐率(20.86%)最大,底层(100~120 cm)水分增加率(40.54%)及脱盐率(-6.93%)最小。灌溉后3周与1周相比,各层(除80~100 cm土层)水分及盐分的变异性保持不变,但水分的变异系数增大,而盐分的变异系数减小;剖面平均含水量减少5.20%,表层(0~20 cm)失水率(36.47%)最大,80~100 cm失水率(7.31%)最小;表层土壤积盐率(4.55%)约为20~40 cm土层的12倍;而40 cm土层以下仍处于脱盐阶段,40~80 cm土壤脱盐率减小,80~120 cm土层脱盐率(9.03%)增大。
- 李宝富熊黑钢张建兵龙桃
- 关键词:土壤剖面失水率脱盐率
- 土壤碱化的实测光谱响应特征被引量:16
- 2011年
- 通过实地定点土壤取样和光谱测量,研究了实测光谱反射率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反射率Reflectance、一阶导数FDR、倒数之对数log(1/R)和波段深度BD四种光谱指标建立对PH值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且利用验证样本集对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野外实测反射光谱与PH值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建模精度最高,R2可达0.873,具有快速、高精度估算土壤碱化程度的潜力,既符合野外实际环境,也利于今后同遥感影像进行对应分析.光谱倒数之对数(lg(1/R))的建模精度略低于实测反射率建模精度,因此对实测光谱进行倒数之对数计算对于提高估算精度作用不大.而光谱微分法(FDR)和波段深度(BD)的模型判定系数分别为0.728和0.648,预测效果不理想.
- 张芳熊黑钢栾福明卢文娟
- 关键词:土壤碱化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春季沙丘不同部位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研究春季沙丘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变异特性对沙丘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4月初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半固定沙丘迎风坡、背风坡及丘间低地表层土壤水分研究发现,丘间低地土壤含水量(14.86%)远高于迎风坡(7.65%)及背风坡(7.38%);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异强弱与土壤含水量高低呈正相关,具体为丘间低地>迎风坡>背风坡,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23,0.15,0.14。迎风坡、背风坡及丘间低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自相关程度高,前两者能很好地拟合为球状模型,后者为指数模型,3者变程差距大,分别为24.32m,8.79m,91.00m。沙丘各部位表层土壤含水量等值线图一方面显示了坡面中部及下部土壤水分总体上高于上部,另一方面也直观体现了各部位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
- 张建兵熊黑钢郭宇翔钟秀娟于言哲
- 关键词:土壤水分
- 奇台县粮食生产潜力变化过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据奇台县多年气象数据和农业生产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外推法、农业生态区域法等方法,分析了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光温水生产潜力与粮食实际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的整体变化过程可分为冷、干时段(1970-1981)、过渡时段(1982-1999)和暖、湿时段(2000-2006)。预计今后平均温度(2007-2014年)5.84℃和平均降水量(2007-2013年)207.61mm,较上一周期将分别增加0.14℃和10.35mm。光温水生产潜力模型精度较高(精度达94%),据此预测2007-2014年的粮食平均产量将达6338.25kg/hm2。光温水生产潜力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低增长阶段(1970-1981年)、加速增长阶段(1982-1999年)和平稳阶段(2000-2006年)。其中,第三阶段的光温水生产潜力为第一阶段1.88倍。在干旱区,水分有效利用率是提高粮食生产潜力最主要的因素。
- 卢文娟熊黑钢李宝富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新疆奇台县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新疆奇台县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奇台县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今后无论是在来水保证率P=50%,还是在P=75%的情况下,都将从饱和状态向过饱和状态转变,并于2015年从目前的饱和阶段进入过饱和阶段。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将会加速这种转变。同时,农业水资源综合评分值由2005年的0.3668下降到2015年的0.3053,反映农业水资源可进一步利用的潜力非常小,农业用水已经出现严重短缺,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合理利用水资源,由耗水型农业向节水型农业转变。
- 熊黑钢常春华冒静
-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水资源承载力农业水资源
- 新疆耕地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8
- 2012年
- 根据1949~2007年全疆及各地州耕地总量、水浇地面积等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结合GIS的空间表达功能探讨了新疆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时间序列趋势模型对其变化态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60a来,耕地总量净增290.45×104hm2,增幅高达240.10%,其中水田、水浇地、旱地面积分别增长了0.83×104hm2、263.79×104hm2和2.53×104hm2;耕地的变化(增长)速率按北疆、南疆、东疆依次递减;政策对耕地的动态变化有显著影响;2010~2030年,耕地总量将以120.82×104hm2/a的速度递增,水浇地面积的快速增长是其猛增的主要原因。新疆耕地未来的增长速度太快,水土资源的压力将空前加大,故需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降低其增长速率,以控制其总量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龙桃熊黑钢左永君瓦哈甫.哈力克张芳
- 关键词:耕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