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347)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4
相关作者:吴哲褒吴近森苏志鹏诸葛启钏王成德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溴隐亭
  • 4篇细胞
  • 4篇腺瘤
  • 4篇垂体
  • 3篇激素
  • 3篇D2
  • 3篇垂体腺瘤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溴隐亭治疗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S基因
  • 2篇GH3细胞
  • 1篇大腺瘤
  • 1篇蝶窦
  • 1篇蝶窦手术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感染
  • 1篇药物

机构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7篇吴哲褒
  • 5篇苏志鹏
  • 5篇吴近森
  • 3篇陈云祥
  • 3篇王成德
  • 3篇刘洁
  • 3篇诸葛启钏
  • 2篇陈勇
  • 2篇郑伟明
  • 2篇李强
  • 2篇蒋小龙
  • 2篇吕庆平
  • 1篇周华
  • 1篇李群
  • 1篇张亚卓
  • 1篇张玉琴
  • 1篇朱丹化
  • 1篇李储忠
  • 1篇王洁
  • 1篇叶盛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儿肺部感染诊断中薄层CT应用的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肺部感染的薄层CT表现,提高薄层CT在诊断肺部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2014年在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且住院期间患过肺炎的患儿12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肺部薄层CT的表现,总结急性白血病肺部感染的CT表现特点。结果 77例真菌性肺炎患儿以肺部结节或团块影为主要CT表现,占66.2%,其中有74.5%的结节或团块内出现了"新月征",56.9%结节或团块边缘出现了晕征;24例病毒性肺炎中,79.2%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改变,约50.0%病变呈现磨玻璃样改变;19例细菌性肺炎中有14例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大片高密度影,63.5%合并支气管充气征。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肺部感染的CT表现多种多样,真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类型,CT表现为合并"新月征"和"磨玻璃晕征"的结节或团块影。
徐海东张玉琴董海波朱海东王洁
关键词:肺部感染急性白血病患儿
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自然生长史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采用单纯的观察随访,分析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史,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提供依据。方法20例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术后没有经过放疗和药物治疗情况下,观察其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情况。通过随访的MRI图像系统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的月增长率,肿瘤倍增时间,并分析肿瘤倍增时间与年龄、性别、残余体积大小、海绵窦侵袭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20例患者接受单纯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为3.90年,术后第1次随访MRI时患者平均年龄为41.8岁。17例(85%)术后残留肿瘤体积出现不同程度增大,3例(15%)术后残留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17例复发的残留肿瘤体积大小平均为4.73cm^3,随访末次肿瘤体积平均为16.98cm^3,在平均随访的4.08年内肿瘤月平均增长率为7.87%,肿瘤倍增时间平均为724d。肿瘤倍增时间与年龄、性别、术后残留体积大小、海绵窦侵袭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速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术后残余体积无显著相关性。根据残留肿瘤大小和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肿瘤倍增时间以确定恰当的术后安全随访时间。
吴哲褒陈勇吕庆平王成德苏志鹏吴近森郑伟明诸葛启钏
关键词:自然史复发
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通过足月妊娠产妇胎膜早破对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的影响分析,为临床预防和减少产妇感染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妊娠>37周且无妊娠并发症非外力或机械性刺激导致的胎膜早破孕妇126例为观察组,在同期、同龄非胎膜早破的健康产妇121名作为对照组1,同期、同龄孕前检查的健康女性120名为对照组2,对3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查,同时检测分泌物中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统计两组产妇围产期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结果观察组产妇感染9例感染率7.14%,新生儿感染7例感染率5.79%,对照组1产妇感染1例感染率2.83%,无新生儿感染病例;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杆菌属检出率为46.83%,低于对照组1的69.42%及对照组2的82.50%,观察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3.97%,高于对照组1的41.32%及对照组2的43.33%;观察组阴道分泌物中IL-6、TNF-α高于对照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低于对照组1、2,其中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也会导致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升高,而阴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感染增加的原因,预产期产妇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预防菌群失调导致的胎膜早破发生,降低足月新生儿及产妇的感染可能性。
朱静维周华李周
关键词:胎膜早破足月产妇新生儿
溴隐亭治疗垂体腺瘤后超微结构改变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 从多巴胺2型受体表达水平和服药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来阐明垂体腺瘤溴隐亭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4例垂体无功能腺瘤和9例催乳素(PRL)腺瘤患者术前接受溴隐亭治疗,术后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肿瘤标本送QRT-PCR检测细胞表面D2R和ER亚型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PRL腺瘤和临床无功能腺瘤细胞的D2S、D2L、ERα基因在mRNA水平存在差异表达(分别为P<0.01,P<0.01,P=0.019),PRL腺瘤的表达水平明显较高.除1例颗粒密集型PRL腺瘤外,颗粒稀疏型PRL腺瘤服用溴隐亭后肿瘤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异常凝集,胞质空泡变性,细胞器减少,可见裸核细胞、暗细胞和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崩解.垂体无功能腺瘤与PRL腺瘤比较,细胞大小、形态改变较少,胞质内细胞器未见明显减少,少见染色质边聚、胞质空泡变性和裸核细胞.结论 垂体无功能腺瘤和PRL腺瘤在D2R和ER受体水平存在差异表达.垂体无功能腺瘤中D2R表达水平高者也存在溴隐亭治疗后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溴隐亭治疗后垂体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D2R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吴哲褒张亚卓孙异临陈勇王成德苏志鹏吕庆平吴近森郑伟明诸葛启钏
关键词:溴隐亭雌激素受体超微结构
Correlation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the D2 dopamine receptor mRNA and estrogen receptor mRNA in the prolactinomas and gonadotrope tumors
Objeetive Estradiol(E2) acts to modulate the ratio of two dopamine D2 receptor isoforms(D2L/D2S) by the nuclea...
吴哲褒李储忠宗绪毅苏志鹏诸葛启钏张亚卓
文献传递
腺病毒介导D2S基因联合溴隐亭治疗对GH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多巴胺2型受体短链亚型基因(D2S)联合溴隐亭对大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株体外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携带人D2S基因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pAd—D2S—EGFP感染大鼠GH3细胞,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D2S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采用CCK一8法检测转染D2S基因后联合溴隐亭药物干预治疗,对GH3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运用光镜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联合作用后细胞形态变化。结果GH3细胞转染D2S基因后检测到D2S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腺病毒转染D2S基因联合溴隐亭干预后第2天,体外培养的GH3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32.76±3.88)%,与单纯加药组的(101.78±2.05)%及空载体组的(91.79±3.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及荧光显微镜结合Hoechst核染色观察到细胞形态出现皱缩脱落、死亡、核碎片等改变。结论腺病毒介导D2S基因联合溴隐亭能有效抑制GH3细胞的增殖。
刘洁蒋小龙陈云祥苏志鹏李强吴近森吴哲褒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GH3细胞溴隐亭
垂体生长激素大腺瘤和无功能大腺瘤的生长模式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 通过分析垂体生长激素大腺瘤和无功能大腺瘤的生长特点来比较它们不同的生长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无功能大腺瘤和18例生长激素大腺瘤(微腺瘤和二次手术者除外),采用术前MRI评估两者的生长模式特点.结果 垂体无功能大腺瘤和生长激素大腺瘤的最大肿瘤直径分别为34 mm和26 mm.无功能大腺瘤从垂体窝向外生长的部位如下:蝶鞍下侵犯19例(45.2%),蝶鞍上侵犯37例(88.1%),海绵窦侵犯14例(33.3%).生长激素大腺瘤向外生长的部位如下:蝶鞍下侵犯14例(77.8%),蝶鞍上侵犯4例(22.2%),海绵窦侵犯2例(11.1%).与生长激素大腺瘤相比,无功能大腺瘤更倾向于蝶鞍上侵犯(P<0.05)、海绵窦侵犯(P<0.05)和独立蝶鞍上侵犯(P<0.05);而生长激素大腺瘤则更易于向蝶鞍下生长(P<0.05)和独立蝶鞍下侵犯(P<0.05).结论 根据垂体腺瘤不同的组织病理类型来观察它们生长模式的本质区别.生长激素大腺瘤明显表现出优先突破鞍底向蝶鞍下生长的倾向,而无功能大腺瘤则倾向于突破鞍膈向蝶鞍上生长.
朱丹化吴哲褒陈贤斌叶盛诸葛启钏
关键词:垂体肿瘤经蝶窦手术海绵窦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7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1例,感染率为44.2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统为主,分别占45.16%、19.36%、16.13%;共检出病原菌4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2.50%、42.50%、5.00%;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0.00%、15.00%;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5.00%、12.50%;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合并其他疾病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合并其他疾病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感染管理及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应申鹏刘艳梅娄鹏荣陈卫军贡强君胡炜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疗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溴隐亭对垂体GH3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溴隐亭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将GH3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溴隐亭组、NGF+溴隐亭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后GH3细胞的成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GF干预后GH3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单独溴隐亭治疗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NGF干预后2、4、6d分别再给予溴隐亭治疗则对GH3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NGF干预后4d及6d时溴隐亭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NGF能促进溴隐亭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苏志鹏蒋小龙王成德刘洁陈云祥李群吴近森吴哲褒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生长因子溴隐亭GH3细胞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受体表达及药物靶向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clinically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s,CNFPA)占垂体腺瘤的20%-35%。根据最新的WHO肿瘤分类和诊断标准,CNFPA包括如下情况:不知道产生或释放的激素;所产生的激素或激素片段不能引起临床症状——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或)α-亚单位;产生正常情况下引起临床症状的激素但没有临床或生物学表现——静止性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生长激素(GH)腺瘤;
吴哲褒
关键词:无功能垂体腺瘤药物靶向治疗受体表达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