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728)
- 作品数:11 被引量:78H指数:6
- 相关作者:石飞徐建刚周月平居阳曾珊珊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公交出行分担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主城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5
- 2015年
- 首先指出除了预测手段外,运用历史数据研究建成环境等因素对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是引导和促进公交出行的重要方法。其次,重点从研究方法与模型、自变量选择这两个角度回顾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再次,基于采集并经整合处理的2009年南京市主城区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土地利用及街道、公交等建成环境数据基础上,以公交分担率为因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诸多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式和量级。结果显示:在99%的置信度下,平均出行时耗、公交线网重复系数、距地铁站距离、公交IC卡持有比例4项因子对公交出行有显著影响;若降至90%的置信度,则增加土地利用混合度、低收入者比重、十字及以上路口密度3项因子。在使用小汽车已经成为一些人生活习惯的背景下,或在不恰当的建成环境影响下,提升路网密度非但不会促进公交出行,相反会促进小汽车使用。最后,从轨道站距设置、公交线网设计、公交IC卡发行、用地混合、路网规划等角度提出提升公交分担率的政策建议。
- 石飞居阳
- 关键词:公交分担率建成环境公交导向
- 公交都市物质性规划建设的内涵与策略被引量:19
- 2014年
- 首先提出公交都市物质性规划建设的内涵,指出在规划建设层面既要重视公交设施、路权等纯交通设施问题,更要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是否适应公共交通发展。然后,面向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从宏微观土地利用(城市形态、新镇及居住区)、道路交通设施(多层次公交、路网布局结构、步行空间及静态交通)两方面设计公交都市物质性规划建设的策略及路径。
- 石飞徐向远
- 关键词:公交都市公交导向城市形态居住区设计
- 道路与交通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当前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对道路本身考虑的缺乏,本文在理论层面探讨了道路与交通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道路作为物质空间由交通所决定,同时道路也会对交通产生影响。在宏观上,交通结构决定路网...
- 孙光华石飞徐建刚
- 文献传递
- 城市街道尺度之辨
- 2014年
- 街道功能呈现多样化,中西方在塑造街道尺度时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文提出针对街道尺度的辨析。分别从街道功能、路网框架、美学景观和人文社交4个视角展开并讨论大尺度与小尺度街道之利弊。最后指出:街道尺度必须充分考虑优先通行的交通方式,同时不能忽视街道的公共空间角色,并应以融合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和各种各样的使用者为街道宽度设计原则。
- 石飞陈川
- 关键词:街道美学社交
- 道路宽度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 基于南京主城区198个交通小区6387份居民出行数据,按照出行目的为工作、非工作划分,分别利用居民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与起讫点建成环境因素构建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在分析建成环境要素对于公交车和小汽车出行方式选择的...
- 唐杰任怡静钱晓兰许冰清石飞居阳
- 关键词:大城市建成环境
- 文献传递
- 西方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关系探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城市交通有重大影响。先是梳理了西方国家3000年历史进程中城市街道模式的演变,探祈了各时期不同居民出行方式下城市街道模式的差异,然后以部分典型街道模式为对象,探析了不同城市街道模式下居民出行方式的差异,最后总结出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相互影响的机理。认为中国应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模式,以引导居民更多地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
- 徐向远石飞徐建刚周月平
- 关键词:以人为本
- 补贴视角的城市交通发展导向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政府和社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导向性非常重要。文章从补贴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试图论证当前政府对不同交通方式的补贴差异。从运营环节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角度,分别测算和对比对公交和小汽车的补贴,最后得出结论:目前全社会对小汽车的补贴远高于公交,与公交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相悖,并使市民的出行方式更偏向小汽车。最后,指出需去福利化和形成市场主导的停车建设和收费机制,并用补贴和税费的"正负效应"促使形成公交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 石飞周江评
- 关键词:公共交通小汽车补贴城市交通
- 出行感知决策的心理学分析与启示被引量:6
- 2013年
- 建立在理性假设思维模式下的交通规划往往与现实情况有差距,在分析Downs定律之后,提出交通系统的非均衡性和交通出行决策的非理性特征。从心理学基础理论着手,分别从信念和偏好两大角度分析交通出行及交通规划中的心理学因素和出行感知决策,并提出政策环境和规划设计层面的对策。最后建议有限理性理论应成为交通规划、研究和决策的基本假设。
- 石飞
- 关键词:心理学交通规划非理性
- 公交涅槃:南京和波特兰发展公交都市的经验启示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对南京和波特兰两大城市进行平行对比研究,抓住其公交分担率跌至谷底后大幅上扬,发生了公交涅槃这一共同现象。从其构建公交都市的发展历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挖掘城市以公共交通出行为导向的内在动力。基于发展公交都市的供需关系,试图探讨发展公共交通与土地高效开发模式的关系耦合,最终以多主体的参与、多形式开发的视角对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公交都市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 朱乐石飞
- 关键词:公交都市
- 公交导向下的道路分级体系重构——以汕头市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7
- 2016年
- 在交通规划由"增量"向"存量"转型的背景下,剖析传统道路等级划分方式的弊端,指出小汽车导向型道路分级体系不利于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本文提出将公交优先与土地利用、慢行交通环境相结合的新的道路分类方法。即在主、次、支路网基础上重新划分为骨干路、公交优先级道路、基础路、慢行通道,构建公交导向型路网系统,并以汕头市中心区为例阐述了分级方法的原则、规划方法和可行性。
- 卓娜石飞王红扬